重塑一个全新的我——写在初中同学大聚会之后

风朗月明

<p class="ql-block">美篇名 风朗月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4126320</p> <p>(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我爱思考,我爱表达!</p><p class="ql-block"> 思想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思想的语言是闲扯;没有语言的外壳,思考就停留在飘渺的状态,不能称其为思想。在我的人生观里,没有思考的人生是没有灵魂的人生,没有用语言表达思想的生活是空虚的、不踏实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古人对“而立”的解释是“立言、立功、立德”,所谓“立言”,我的理解就是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固定下来。我没有时间精力和雄心去写回忆录之类的文字,即使写了也只会是一种自娱自乐而已,不会有多大的价值,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但平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写一点小东西,既能留着自己看看,也能和身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思想,这在我也算是一种“立言”了。</p><p class="ql-block"> 求知中学69届初中同学9.3大聚会落幕了,余波还在微信群里荡漾。200多位初中的老同学聚在一起的场面,对我们的情感形成了一个冲击。热闹之后,我想,还应该将这种情感上的冲击进一步转移到思想的层面上来。</p> <p class="ql-block">  09年年初,意外地和我们初中2班一些同学在分别45年后重聚,之后也写过一篇名为《同学会这点事儿》的文字,在我们2班的群里和朋友圈里和小伙伴们分享过。加上上次和大家分享的《还有诗和远方》一文,今天的这篇《重塑全新的“我”》是关于同学会的第三篇文字了。</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50后,旧日的老同学聚会,小学也好,初高中也好,她的意义何在,我们应怎样去认识和理解这一现象?我想试从情感、精神和思想三个维度去探索:</p><p class="ql-block"> 其一,同学聚会是我们情感上的一种充实。</p><p class="ql-block"> 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情感三个不同层面的需要,同学情是友情的一部分。50后中的相当大一部分人,友情是匮乏的,这是时代和社会遗留的产物。在一种特殊的社会氛围中,我们似乎在小学和初中都不曾有过毕业仪式,匆匆进入初中,匆匆离开初中,有的从此就与小学初中的同学离散,再不能相见,往事只剩下淡淡的回忆;有的在生产建设兵团或插队集体户中虽然还和同学在一起,但残酷的生活逼迫着我们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命运,各自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友情被不断的稀释。有的当初为了抱团取暖走在一起,却抵挡不住对未来命运的惶恐,只能抛下同伴去寻找生路,最后或天涯一方,或形同陌路,空留下悲伤、遗憾和嗟叹。</p><p class="ql-block"> 之后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由于没有在人生的最佳时期构建起最基础的知识结构,先天不足的50后绝大多数人缺乏和后来人竞争的能力,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几乎都有着辛酸的生活经历,在生活的碾压下,友情更成了一种奢侈品。当我们年过花甲步入退休一族后,抬眼四顾,周围已经没有同学,这时才想起我们的情感生活中似乎被生生掘走了一块,感情的人生轨迹是被撕裂开的。</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和平时期被刻意制造出的乱世中,当年来不及彼此挥手告别就作鸟兽散的我们,绝大多数还对少年时光依稀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怀旧,本以为这一生中少年时光只剩下飘渺惨淡的回忆,却忽然柳暗花明,眼前一下子涌出一群离别了近半个世纪的旧日同学,自然会在情感上激起浪花飞沫。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中间不少同学在聚会时特别激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也有一些同学虽然也参加了聚会,但在情感上是淡淡的,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即使已经取得了联系,但却不愿再参加这种聚会。这其中有着极其复杂和深刻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有的在夕阳西下时,看到的是自己对人生的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大相径庭,而人生的时间和空间都日趋逼仄,已经转不开身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对着镜子里的鸡皮鹤发和同学会的邀约,徒留一声长叹,再无重聚的兴趣!</p><p class="ql-block">有的恐怕是在那“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人肉碾磨场中,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对人性的善良已失去了信心和期盼,万念俱灰下,友情对其而言已如同鸡肋,可有可无。</p><p class="ql-block"> 在那喧嚣暴戾的岁月,学校也成为了弱肉强食的环境。少数人在红海洋里冲浪,多数同学是文革中的“逍遥派”,这些人中,有的靠“配模子”(摔跤)、“敲拳击”(斗殴)来奠定能欺侮别人或被人欺侮的角色定位,有的则避之唯恐不及,只能极力减少存在感。加上停课闹革命,同学之间没有一段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经历,同学情薄如纸、淡如水,46年后“相逢应是不相识”,实在难以有什么美好回忆也在所难免。</p><p class="ql-block"> 还有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不要为之困惑,不要苛责,不要去要求所有人都能有强大的内心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错的不是他们,是让他们枯井无波心如槁木的那个因!但更多的人依旧需要重叙同学情,需要充实我们情感生活中的缺失,需要在感情上重新连接起这段被撕裂了的人生轨道。</p> <p>  其二,同学聚会是我们精神生活上的一种重构。</p><p> 我们的大半生都在社会风潮的起起伏伏中艰难前行,努力地躲避着各种无妄之灾,在狭缝中求生存。不是吗?莫名其妙的被剥夺了读书学习的权利,无可奈何地被发配到最贫瘠落后的乡村去接受“再教育”,很多人回城后经历过什么生产组、街道厂,什么大集体、小集体,然后是下岗、再就业……我们只是为了过上有那么一点点尊严的生活,不得不孜孜以求地去追求物质上的需求,去艰难竭蹶地经营生活,哪里还顾得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为了生活,为了养大孩子,我们很物质,我们很节俭,甚至很拜金。精神追求、人文情怀,这个可以有,但是,这个真没有!</p><p>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慢慢地从泥泞中站直了身子,一点一点地开始像“人”一样生活,才逐渐体会到什么是人格尊严,我们对精神生活也刚刚开始有了追求。但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我们老了,我们成为了“夕阳红”!</p> <p>  于是我们中间的不少人,没能读万卷书,但努力去行万里路。老年旅游热方兴未艾,你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各个景点都可以看到老年旅游团的身影和足迹。还有广场舞的经久不衰,在一些选秀节目中也会不时出现一些老年人的身影,这都是我们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重新构建。</p><p> 而同学会这一现象之所以在近年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同样的道理,同样是这个人群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重构。君不见,在许多饭店、茶室、公园常常会见到一群群皓首苍颜在寒暄叙旧?从这个意义上说,同学会也是这个人群对自己所缺乏的人文情怀的一种蕴育。</p> <p>  其三,同学聚会有助于我们培育独立思想。</p><p>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用别人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自己不能有,也不需要有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我们只要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就行了,想拧在哪里就拧在哪里,让你造反就造反,让你下乡就下乡,让你回城你才能回城,让你下岗就下岗——螺丝钉需要有什么思想呢。全国人民只要有一个思想,这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长年累月,我们许多人也就自然而然的失去了独立思想的能力。可怕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居然不知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是一种怎样的悲哀!</p><p> 没有独立思想的后果就是从众,我这里不想列举那些从众的例子,以避免伤害到一些小伙伴,我只想说,从众的结果总是被利用,下场总是害人害己。</p><p> 当年被清廷蛊惑去杀洋人、烧教堂的义和团里,更多的人并不是因为和外国传教士有多大的仇恨,是出于从众心理,结果反过来被清廷扑杀,死得冤不冤?</p><p> 当年纳粹德国的无数民众狂热的拥戴希特勒,现在他们的子孙都因此蒙羞。这种遗祸后辈的恶行,其中有多少人是因为缺乏独立思想,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才犯的错。至于红卫兵,这里就不说了——你懂得!</p><p> 过去没有独立思想我们可以有无数的理由来原谅自己,现在的我们已历经沧桑,我们已经亲眼看见了许多事实,我们再不培育自己的独立思想,再乐此不疲地沉溺在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里,那就真的是愚不可及,不可救药了!</p><p> 今天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网络时代,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每天都扑面而来,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难以辨真伪,明是非。更重要的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重要的话说三遍。就是因为这个可恶的“信息不对称”,而且是严重的不对称,使我们培育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难度大大增加,反过来,也因为这样,我们就更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不然,我们就会失去自我,成为别人的影子,我们的声音就会成为别人声音的回声!你细想一下,要不是我们是过来人了,亲眼所见一些历史事实,我们可能还在相信麻雀是四害,相信一亩地能产几万斤粮食,相信“土高炉”大炼钢铁能赶英超美,相信买什么都要票证的生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而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正在受苦受难。</p> <p>  我说过,同学会忌谈政治,我这里不是也不愿谈政治。我想谈的是个人的修养,而缺乏独立思想又哪里还谈得上个人修养。我在《还有诗和远方》一文结尾写到:“今天,我们也步入了老年,但我们的心依然年轻。我们会不断修行,不断完善自身,……我们依然会为美好优雅地老去而努力。”正是为了“美好优雅地老去”,为了完善自身的修行,今天我才会在这里和大家谈独立思想这个话题。</p> <p>  独立的思想不是宅男宅女闭关冥想就能产生的,她需要与外界的交流,从大量信息中去筛选、比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需要批判、辩驳、争论,所谓“理不辩不明”。老同学的聚会以及微信群交流平台,可以让我们这些历经风刀霜剑的年轻老人增强沟通和交流,可以让我们争论、辩驳,可以让我们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如果我们没有老同学小伙伴之间的交流,拒绝接受外来信息,不读书也不远足,对什么都没了想法,那就真的是老了,我们身边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p><p> 我们是年轻的老人,我在《同学会这点事儿》一文的结尾处写到:“我们将坚守内心的那份善良、那份真实、那份本心!”但要保持年轻的心态,拥有一份优雅,只是坚守善良、真实和本心是不够的,人生不止苟且,我们的心中还要有诗和远方!</p><p> 我们需要充实情感世界,需要重构精神生活,需要培育独立思想,我们将从同学聚会中去重塑一个全新的“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