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存在超越了时空界限,成为人类文明的永恒灯塔。应县木塔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它以精美绝伦的建筑美学独步天下,名扬四海,是中国古代纯木结构建筑的生动教科书,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历经140年才陆续增建完成,遗存至今。经历了47次地震,遭受了200余次炮火袭击,险遇无数次的雷击闪电,饱经风霜雨雪,威武霸气,巍然屹立近千年。 景区入口是一座木牌坊,正面书“浮屠宝刹”,为清同治二年(公元 1863 年)所建。<br> 山门为近年重建,山门与木塔之间的钟鼓楼、配殿等则基本为清代所建。 木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整座木塔由10万多块部件相互咬合组装而成。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共九层塔。 1933年,梁思成和莫宗江先生来到应县,对木塔进行测绘,并于1935年完成了应县木塔的立面渲染图、剖面图,这两张图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测绘图的巅峰之作。 木塔的顶部设计称为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塔刹的设计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具有良好的避雷效果,保护木塔免遭雷击。 每一层的檐角都悬挂着时间的风铃,清风吹来,檐下的风铃随风摇曳叮咚作响,带着远古的风尘,也尽显了佛的禅意,似乎在向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诉说着这千年的故事。<br> 木塔共使用木材7000多吨,其结构之精巧,体量之宏伟,可称得上是空前绝后。木塔建筑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木塔每层檐下及暗层平座围栏之下,都是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外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犹如多朵盛开的硕大莲花。应县木塔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官员缙绅、文人墨客、佛门弟子登临木塔眺望,挂匾题联,留下众多充满历史感的匾额,高悬于塔躯的各层中。有的叙事绘景,有的写意抒情,文字精彩,寓意深长,而且书法遒劲多姿,各有千秋。这些牌匾跨越了金代至民国的漫长历史,每一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艺术的瑰宝。</p> 【永镇金城】由时任应州知州陆叙钊题(1905年),位于正北一层下外檐下。距今已119年。应州下领金城、浑源二县。 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北征驻跸佛宫寺释迦塔,御笔亲题,赐“峻极神工”匾。 <p class="ql-block">释迦塔”三字,由金代的昭信校尉、大书家王所题。明昌五年(1194年),他以标准的颜体书写了这三个字,并附有236字的题记,记录了历次修塔的历史,是研究木塔历史的宝贵资料。</p> 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御笔亲题,赐“天下奇观”匾。 <p class="ql-block">与高大的空间和外廊柱相比,木塔第一层正门不大,显得很小。门上悬“万古观瞻”匾额,为乾隆六十一年时任应州知州章弘题书。正厅宽敞巨大,内部供奉一尊高11米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为我国最大的释迦摩尼室内泥塑像。面部丰满宽圆,神态亲切安详,神态怡然,衣纹流畅,彩饰华丽,周围精美华丽的藻井与如来佛像的壁画相互映衬。</p> 佛像背面 八边形斗八藻井,对角线跨度9.5米。藻井内有繁复的菱形平闇和辽金彩画,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笼罩其下,有一种神秘莫测之感,非常壮观。 莲花座花瓣有三层,下面两层绘有宝珠纹,上面一层每瓣绘有一尊佛坐像 莲花座下各角有力士肩擎,力士肌肉隆起,姿势各异 墙壁上画有六幅佛像。顶部两侧的飞天飘逸精彩。门洞两侧墙壁上画有金刚、天王、弟子像。南北两门处画有“三王三后”供养人画像。<div><br></div><div>四大天王</div> 二个门神 查资料,应县木塔是辽代时期辽兴宗皇后萧挞里所建,萧挞里是应县人,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母亲。萧挞里所在的契丹萧氏家族有“三王三后”,三王分别为陈王萧知足、萧挞里的父亲萧孝穆、齐王萧无曲。 三后分别为自立皇太后的萧耨斤、萧耨斤的侄女道宗皇后萧观音和兴宗皇后萧挞里。这“三王三后”是应县木塔的供养人。自从辽清宁二年兴宗皇帝敕建佛宫寺释迦塔,得到历代皇朝尊崇。 <p class="ql-block">战火洗礼,风雨侵蚀,岁月沧桑,早已发生了倾斜,现在还在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继续倾斜。为了保护木塔,现在仅第一层对游客开放。这座古塔,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诗人,用它那被风霜雕刻的身躯,吟唱着历史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