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咆哮”一词出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咆哮者不必勇”,大意是说声音洪亮不一定有勇气。诗仙太白先生一句豪吟,“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让“咆哮”成了大河洪流勇猛勇敢,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象征,並且几乎成了黄河的专用术语。我们从龙门出发,沿晋陕大峡谷中的“黄河一号”公路穿行一百多里前往壶口,目的就是要一睹黄河在壶口瀑布咆哮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游壶口,许多初次来的游客会感到疑惑,这里两岸山势舒展,河道开阔平坦,没有湍急的流水,风光平平,景色一般,这样的地方会有“咆哮”的大瀑布吗?其实黄河大多数时候是和平宁静的,她时常以从容淡定的姿态,展示着包容天地,滋养万物,呵护生灵的博大胸怀,即便在这晋陕大峡谷中,偶有起伏跌宕,也微澜不惊。黄河也有怒吼的时候,比如壶口……</p> <p class="ql-block"> 在壶口岸边是看不见大瀑布的。平展宽大的河道河床上架设有人工栈桥,看大瀑布,须走人工栈桥到河道的中央。壶口位于山陕大峡谷南端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之间,黄河流经此处时,竟然在河道中间的石头河床上冲蚀出一个宽约五十米、深二三十米、长达数公里的狭窄沟槽,水到沟槽口被束住,聚拢,涌积,然后以排山倒海之势一起注入沟槽,这便形成了壶口大瀑布。</p> 观赏瀑布,一般“遥看瀑布挂前川”,多是仰视,而壶口瀑布深陷沟槽之中,只能俯瞰。黄河水量大,沟槽口窄小无法完全容纳,大水便向沟槽两边延展注下,壶口瀑布就形成了一个少见的“U”形瀑布,大水从东西北三面一起注入沟槽,在沟槽中挤压碰撞,掀起惊涛骇浪,尤显气势磅礴。沟槽东岸稍高,西岸稍低,从东岸山西一侧观瀑,场景更宏大,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p class="ql-block"> “壶口”的名字,直观地讲就是沟槽口有些像一把大茶壶的壶嘴。这把茶壶怎么来的呢,这便演绎出一段传奇。传说,大禹治水时欲劈开孟门泄流黄河洪水,一条恶龙四处生乱阻止大禹开孟门,玉皇大帝知道后扔下一只紫金茶壶将恶龙罩住,这便有了壶口,壶口所在的沟槽被称为“龙槽”。据说,徐霞客到访壶口时龙槽也就几百米,而今石槽已达数千米,足见黄河的伟力。</p> <p class="ql-block"> 壶口,“千里黄河一壶收”,然后将黄河巨大的能量瞬间释放,惊天动地。且不说瀑布激起的滔天巨浪如何震撼人心,单就那咆哮的涛声掀起的“狂风骤雨”,已让人感到振奋。八十多年前,一位叫光未然的文艺青年负着伤痛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路过壶口,目睹大瀑布的汹涌澎湃,听到黄河的咆哮声,热血沸腾,心潮翻滚,哪里还顾及身体的创伤,奋笔写下了长篇组诗《黄河吟》。</p> <p class="ql-block"> 曾经创作著名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的音乐家冼星海看到《黄河吟》,被组诗描绘的黄河壮丽画面,塑造的抗战英雄形象,弘扬的民族伟大精神深深感染,夜不能寐,一气呵成,将组诗谱成了一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其中《咆哮吧,黄河》乐章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抗战一线。周恩来题赞:“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p> <p class="ql-block"> 壶口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气候为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半干旱半湿润,因此观赏瀑布的最佳时间通常是春季“桃花汛”或秋冬之交的秋汛前后,此时河水不大不小,游人可达瀑布跟前,如果运气好,西边陕西一侧还可下到二级平台平视或仰视瀑布。夏汛期间尤要注意天气,一防上游洪水突袭,二是河水淤满大河,瀑布消失,只能看滔滔黄河天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