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潮汕大地,经过宋元战乱之后,在明朝迎来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时代,也就有了一个兴旺和发展的时期。集聚居住村落的形成和固化,农渔贸易行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人口增多,潮汕便开始了明清时期的发展阶段。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概括潮汕的发展过程,就是“始于唐宋,兴于明清”。</p> <p class="ql-block">潮汕向有重文兴教的良好民风,这也让潮汕地区在明朝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读书、科举而崭露头角,不少人成为朝廷或者地方的重要官员,其中最著名且具有承前启后的人物一陳北科,因为在其登科之前,潮汕登科的人非常稀罕,但在他进仕后的影響及帶領下,激起了潮汕一股读书考起功名之风的热潮,随其之后的二三十年间潮汕就湧出了十几位进士,所以说陈北科是因此开启潮汕的文脉之风,不愧是为潮汕三杰之首,他对潮汕文化的推广及对后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潮汕的文化影响巨大,他是王守仁的首位潮汕籍弟子,他进仕后的一生同王守仁关系密切,随其老师王守仁官场浮沉,也为推介王阳明心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因心学而招致祸患无穷,结果虽然没有象其老师那样被朝廷抄家,但也是家破子孫逃难海豐。陈北科的交游广泛,不仅是阳明弟子,他也是陈白沙的再传弟子,与湛若泉情同手足,一起探究心学,是王阳明和湛若泉两者间的信史,陈北科爱好潮笛、戏剧等,后导致被人弹劾其行为不端,他还嗜爱特产其家乡的铁骨素心兰花,曾将兰赠给好友徐爱等,徐爱也回赠兰诗给他。北科热爱家乡的风土人情,关心家乡百姓疾苦,他身为吏部皇帝身边的近臣对家乡及来京的潮籍仕子以用已之所能给予帮助,他在大礼议事件的关键时刻举荐湛若泉霍韜等十五位大臣,陈北科是大礼议转折点的关键人物,说明白点,陈北科在大礼议的角色相当于明世宗的一粒棋子,来打击王廷和等当权的继统旧臣一派及王琼和王守仁的新理学派,从而让嘉靖皇帝完全掌控朝廷,陈北科是大礼议的冲锋者及政治的牺牲品,他也可以说是王琼、王阳明在朝廷的代言人。陈北科还在潮汕防御外倭上也做过巨大贡献,请求嘉靖皇帝将海丰县及潮阳县中割出部分地方成立恵来县便于更好的防御海寇。</p><p class="ql-block">故陈北科在政治上文化上,甚至对潮汕家乡的建设上等等都不能与其并称三杰的翁万达和林大钦相提并论,翁林两人是北科的间接徒孙且晚其近二十多年后才进仕,林大钦是其好友郑一初之子郑大仑的弟子,而翁万达在仕途初期曾得到北科的举荐和帮助,应该说北科是翁万达的恩人,翁万达在明嘉靖年间官至兵部尚书,可惜翁万达对潮汕地区的文化贡献不大,而林大欽是潮汕历史唯一的状元,但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陳北科是潮阳贵屿华美村人,是明正德六年(1511年)的进士。</p><p class="ql-block"> 陈北科(1478—1534年),原名陈洸,名世杰,,号东石,世称陈国舅。陈北科是潮汕人的杰出代表,他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举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进士,出任过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等职,曾经陪同明武宗正德皇帝一起巡游江南。</p><p class="ql-block"> 1522年,嘉靖皇帝御封陈北科“紫阁名臣”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1527年,陈北科任黄门侍郎,获嘉靖皇帝御赐“黄门第”,在贵屿故乡修建官宅一座。</p><p class="ql-block"> 1531年,陈北科因不满朝廷内宦官专政,不愿同流合污,愤而辞官还乡,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家中抑郁而终,终年57岁。</p> <p class="ql-block">陈北科有一堂兄,也是贵屿人,名叫陈江。陈江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中第进士,中第后任职南京户科给事中。为了便于区别,民间把在北京任户科给事中及吏部给事中的陈洸称为“陈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江,称为“陈南科”。</p><p class="ql-block"> 陈北科与堂兄陈南科都是官任给事中,因而有“双凤鸣阳”的美誉。潮州的牌坊街有他俩的一座“双凤鸣阳坊”。陈家兄弟同时官任黄门侍郎,一时名震朝野,为世间所赞,世称之为“一门双进士,兄弟同黄门”。</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在贵屿专为陈门修建了一座进士亭,以表彰陈南科、陈北科的成就。据《贵屿镇志》记载,该进士亭为三门四柱三楼结构,高11.8米,全石结构,亭有三层,最高层为“恩荣”石匾,二层为嘉靖帝御书的“圣旨”石匾,第三层为“进士”石匾,全亭雕龙凤,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 在那段特殊的年代,进士亭被拆毁掉,现在的这个是后来重新修建的。还好亭上的“恩荣”石匾被保存了起来,现在也在供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陈北科的身份一是官员,二是诗人,他一生写有很多诗词和有关心学等文学作品,可惜因大礼议事件及陈洸案的影响致使大部分作品被丢失,但如今存世的作品仍有不少,如《前题》、《南海歌渔》、《官桥秋笛》《尊祖收族记》等,后人将其诗文整理合并,加以校勘,合刊为《陈给谏诗文选集》。</p> <p class="ql-block">《前题》</p><p class="ql-block">灵威恒著万年容,香火于今尚热红。</p><p class="ql-block">死节睢阳人有几,效忠唐室世难同。</p><p class="ql-block">云雷百战须眉吐,安史千军瘴疠空。</p><p class="ql-block">古庙已昭山麓上,不辞杯酒釂英风。</p><p class="ql-block"> 陈北科在诗中以悼念双忠公(唐代二位名将)为题,也抒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p><p class="ql-block">一次,陈北科在迎接朝廷钦差大臣来潮阳视察旱情时候,随口咏吟一首《祈雨》:</p><p class="ql-block">春行冬令夏行秋,</p><p class="ql-block">田禾枯焦黎庶忧。</p><p class="ql-block">玉帝若念凡间苦,</p><p class="ql-block">喜降甘霖志方遒。</p><p class="ql-block"> 为民所急、为民所忧之情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陈北科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国舅爷,说起这个身份,还是有一个故事的。有次在赴京赶考的途中,陈北科遇到一位也是赴京赶考的陈举人,两人搭伴同行,并结拜为义兄弟,途中那人因病身亡,临终前告诉陈北科,当朝正德皇帝的妃子陈贵妃是他的姐姐,让陈北科到京后去找陈贵妃相认,陈北科到京城,考中进士之后,找到了陈贵妃,陈贵妃认他为弟,所以陈北科有了国舅爷这一“光环”。</p> <p class="ql-block">陈北科对潮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明朝以前,潮汕的民居都是些低矮的土胚房、茅草房,十分简陋,没有任何的特色,潮汕地区又是多台风地区,每年的风雨灾害,都对人们产生了重大的威胁和灾难。</p><p class="ql-block"> 陈北科在京城,时时牵挂着家乡,有次他和嘉靖皇帝一起下棋的时候,适逢雷雨交加,陈北科表现出忧心忡忡,神不守舍的,皇帝就问他是为了什么,陈北科禀告皇帝,看到如此恶劣的天气,担心着家乡的居住环境,皇帝问为什么不能将房子修的坚固些呢,陈北科禀告,因为现时的律法对建民宅有很多规定,比如房子的规模、装饰等等,都有相应的规定,不可以逾越。潮汕人的住房都是很简陋,潮汕又是一个多风雨台风灾害的地区,所以他是一直为此担心,皇帝感其忧心为民,就告诉他,你的家乡民宅,可以模仿京城的住宅样式修建,因此,潮汕就开始了民宅建设的新一页,陈北科组织了工匠,学习了京城的三合院、四合院的格式,加上潮汕的固有文化和地方特色,就有了现在的“下山虎”“四点金”等潮式民宅,一直延用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所以,对潮汕民宅的评价,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潮汕厝,皇宫起”,意思就是说潮汕的房子与皇宫的格式一样。</p><p class="ql-block"> 陈北科心系家乡,最后竟然牵动到了皇帝,从根本上改变了潮汕的居住环境和模式,不仅仅为老百姓提供到了一个安全的环境,更是为潮汕文化留下一笔丰厚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在贵屿的华美村老寨,现在还保存有一座陈北科的故居,这房子俗称“国舅府”。</p><p class="ql-block"> 1527年,陈北科任黄门侍郎,获嘉靖皇帝御赐“黄门第”,由国库出资,以皇室风格建造,采用围墙式的建筑方法,围墙平均厚度为八十二厘米,一个大门可供出入,门槛高达六十八厘米,在当时除紫禁城外少有门槛这么高的府第了。大门为皇式铜钉门,门匾额书“黄门第”。府内雕梁画栋,最具特色的就是屋顶,屋顶为黄色琉璃瓦,这是一种皇室的待遇,是尊贵的象征,是皇帝诏封御赐的一种殊荣。</p><p class="ql-block"> “黄门第”坐东向西,走进大门,正厅挂着嘉靖帝御赐的“紫阁名臣”和“立朝风载”两块牌匾,厅的右边墙立着嘉靖皇帝的圣旨。从现今保留下来的建筑仍可以看出陈国舅当时地位的显赫。</p><p class="ql-block">陈北科在任大理寺少卿期间(大理寺为朝廷审处官吏犯罪机关),得罪不少当朝权贵,树敌不少。“黄门第”国舅府虽是由皇帝赐建的,但还是受到政敌从中作梗,他们多次向皇帝谎报工程已经完工,以致朝廷停止拨款和物料,最终导致整个工程半途而废,只建好了一小部分而已。</p><p class="ql-block"> 这故居历经了500年风雨,也受到过破坏,抗战时期也遭受过日本飞机的轰炸,而导致部分坍塌。</p><p class="ql-block"> 1986年,由旅泰乡贤出资重新修葺一新。现在府第里摆放了从原来进士亭上被拆的“恩荣”石匾和原来“黄门第”的石匾真迹。</p><p class="ql-block">陈北科向皇帝争取到开放潮汕民居的建筑特权、并学习了京城的建筑风格后,开启了潮式民居的独特风格。而“黄门第”又是皇帝给陈北科的御赐,所以可以说“黄门第”是潮式民居的鼻祖。</p><p class="ql-block"> “黄门第”现今已被列为汕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陈北科留下影响的另外一件事情是,当年陈北科辞官返乡,回到贵屿的时候,随行带来了好几个大箱子,乡亲们都以为陈北科是带回来了他的金银财宝,没有想到的是,陈北科让人打开所有的箱子,里面全部是他从京城带回来的字画,他让人将这些字画,挂在贵屿长街上,供乡亲欣赏,这一举动,竟然被沿用至今,成为贵屿的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贵屿的“街路棚”文化节,每年正月元宵期间,贵屿都会在老镇长街上,搭建一条长廊,长廊两旁挂满了珍藏的字画,也有现代的字画新作,不少远在他乡的潮汕人,都会送来自己的作品,给这个节日增添分量和光彩,同时,在展览期间,还会有各种民俗活动,如潮剧、潮汕音乐的表演等等,这不单只是为节日增添喜庆,更是在保护和发扬潮汕文化。十多年前,笔者本人就曾经到过现场,场面是非常震撼人心的,可以想象,十多年前的乡村,环境可能还停留在某一程度上的脏乱差,但在那样的环境里,这一条文化街的出现,产生出极大的效果反差,更显示出其独特之处,展现出街路棚文化的内涵,也证明了一点,独特的地方文化,才是地方的灵魂,才是精神所倚。</p><p class="ql-block"> 贵屿街路棚文化被誉为天下第一街,现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一条文化街,就是当年陈北科留下来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他的这个举措,被沿用了近500年,可以得知街路棚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之大。</p> <p class="ql-block">陈北科身历2个皇帝(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的朝代。个性张扬的他也得罪了不少的同僚,所以在明朝的史载记录中,有不少对他是负面的,而在潮汕的民间传说里,陈北科又是被当成一个智多星式的人物,坊间流传着不少陈北科的智慧故事。</p><p class="ql-block"> 可以查到的部分正面评价有:</p><p class="ql-block"> 《潮阳县志》记载:陈洸职居掖署,亦兼内直,每逢议政,皆切中时弊,且辨事公正,遂得朝中大臣佩服。</p><p class="ql-block"> 王守仁《传习录》记载:世杰为人刚毅,勇于任事,敢作敢为。</p><p class="ql-block">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田澍教授在其著作《嘉靖革新研究》中写到:陈洸﹙陈北科﹚是一光明磊落的官员,是个公正且颇具才干的大臣……陈洸(陈北科)无需附党,张璁不会结党,他们都是光明磊落之人。</p><p class="ql-block"> 陈微言《南越游记》记载:北科其能言善辩,言辞流利、率真如此。</p><p class="ql-block"> 《广东通志》记载:陈洸(陈北科)虽其仕途生涯处于明朝大礼仪矛盾最尖锐时期,却不受迂腐陈规的束缚,敢于藐视礼教,对当时社会具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p> <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潮汕名贤陈北科》</p><p class="ql-block">明時潮陽貴山都,</p><p class="ql-block">人傑地靈連江魂。</p><p class="ql-block">鐵嶂蘭芬鐵骨素,</p><p class="ql-block">貴嶼道源仙境黁。</p><p class="ql-block">幽香馨出創新風,</p><p class="ql-block">千年桂樹通直根。</p><p class="ql-block">潮汕民風誰能改,</p><p class="ql-block">黃門世傑拔正存。</p><p class="ql-block">南蠻之地功績巨,</p><p class="ql-block">韓愈後繼其賢尊。</p><p class="ql-block">不惜污名新學論,</p><p class="ql-block">潮汕應謝北科恩。</p><p class="ql-block">敢劾權臣舊理派,</p><p class="ql-block">是如君子幽蘭痕。</p><p class="ql-block">倡導良知應天理,</p><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排權昏。</p><p class="ql-block">不幸奸臣當行道,</p><p class="ql-block">陽明東石冤累惛。</p><p class="ql-block">落得身敗污名證,</p><p class="ql-block">子孫失離苦乾坤。</p><p class="ql-block">是非公論今已明,</p><p class="ql-block">禍因心學隨王門。</p><p class="ql-block">性格耿直交游廣,</p><p class="ql-block">清官難敵宦官渾。</p><p class="ql-block">推廣文化街路棚,</p><p class="ql-block">眾多遺產永如蓀。</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臨江仙《思鄉-初秋桂江水》</p><p class="ql-block">陳宇勒2024.08.28作於香港</p><p class="ql-block">(思)故鄉練練江水,異客瑟瑟秋風。</p><p class="ql-block">清光著意透簾櫳。</p><p class="ql-block">月色秋蘭曲,幽香五更濃 。</p><p class="ql-block">(念)親友今宵何處? 高天難問飛鴻。</p><p class="ql-block">傷離惜別千年同。</p><p class="ql-block">莫教相思淚,初秋月圓中。</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臨江仙•漣漣桂水向海門》</p><p class="ql-block">漣漣桂水向海門,潮起潮落嶺(粵)東。</p><p class="ql-block">良知在心天理崇。</p><p class="ql-block">臥獅依舊在,仙園幽香叢。</p><p class="ql-block">黃門第塾數百載,貴嶼傳家風。</p><p class="ql-block">英歌獅舞路棚中。</p><p class="ql-block">望雙英廟會,歌聲曲律豐。</p> <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鐵嶂名蘭鐵骨素</p><p class="ql-block">北科識此真格物</p><p class="ql-block">中庸高潔品性高</p><p class="ql-block">錚錚君子儒道佛</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鐵山產蘭天香素,</p><p class="ql-block">葉片堅挺玉作葩。</p><p class="ql-block">仙姿迷倒陳北科,</p><p class="ql-block">靈品芬芳黃門家。</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鐵骨素蘭》</p><p class="ql-block">鐵嶂有蘭鐵骨素</p><p class="ql-block">葉片堅韌競風悟</p><p class="ql-block">花葶如玉馨香露</p><p class="ql-block">清華高潔幽蘭訴</p><p class="ql-block">此乃格物中庸故</p><p class="ql-block">貴嶼仙園此花住</p><p class="ql-block">黃門第府庭院處</p><p class="ql-block">君子雅韻兩不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