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些周代时期的金文的“福”字。大都像一个酒器或者像一个储存粮食的粮仓。</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象形是汉字重要造字方法。你觉得它像什么?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代表“福”呢?</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和这个仰韶文化的尖底瓶很像?这是公元5000~3000年黄河中游先民酿酒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先民们还在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粮食作物产量十分有限。西周时,耕种技术得到发展,生产工具变革,选种、治虫、灌溉等技术萌芽,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出现在某些生产环节。当时能够开垦的土地有限,仍保持着“农牧采猎”的生产结构。因此,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食物来之不易,十分珍贵。</p><p class="ql-block"> 但是就算在那样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他们还是选择用一部分粮食酿酒。宁愿少吃一口,也要多喝一口,更是以酿酒的尖底瓶的形状创造了“福”字,可见老祖宗们发自内心地觉得:有酒喝,就是有福气!</p><p class="ql-block"> 青岛即墨盛产“即墨老酒”,其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之前,即墨不其古城是即墨最早的城邦,从发现的这个“不其簋”的“福”字来推断,即墨老酒有可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酿酒了。</p><p class="ql-block"> “福”字的创造显示了古代先民朴素的美好愿望。酒是粮食酿造的,有酒喝,代表家有余粮,于是酒成为了家庭富裕美好生活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酒以成礼。酒这样珍贵美好的东西,自然要用来敬祖,敬天地鬼神,以“福”字变成了酒瓶和供桌或者储存粮食的样子,象征着将酒敬奉于上苍,祈求上苍赐福护佑生活美满。</p><p class="ql-block"> 看到“福”字的右结构,不由让人联想到另一个字,那就是“富”。</p><p class="ql-block"> 篆书中“富”字就像是屋顶之下放了一个酒瓶,其表意不言而喻即——家有余粮可以酿酒就是富。</p><p class="ql-block">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千年过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旧没有太大改变。到如今吃饱饭、有酒喝就是十分富足安康的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福”与“富”的创造和演变不仅让我们惊叹古人的造字智慧与精神追求,也足以证明它们与酒的关系从创造文字伊始就存在了,酒文化也是诸多词语诗篇所表达主要载体,它与我们的精神生活自古也没有分离!</p><p class="ql-block"> 所以,今天问“你幸福吗?”,无异于在问“你家有酒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