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p><p class="ql-block">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p><p class="ql-block">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p><p class="ql-block">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月宫的兔子寒蟾在悲泣这幽冷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p><p class="ql-block">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珮的仙娥。</p><p class="ql-block">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p><p class="ql-block">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这是李贺为梦境或许纯因艺术幻想而创作的诗篇,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朱自清《李贺年谱》和钱仲联《李长吉年谱会笺》均无提及此诗作年。 </p><p class="ql-block">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世称李长吉、李昌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后世称他为“诗鬼” 。 </p><p class="ql-block">李贺出生于唐宗室郑王族,但家道没落,生活困顿。他自幼展露极高诗歌天赋,七岁能写乐府辞章,十五岁与李益齐名 。元和五年,因父亲“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未能参加进士科考试 。次年,托家室关系任九品小官奉礼郎 。元和八年,因病辞官东归 。元和九年,辞京南下,游历潞州和江南地区 。元和十一年,李贺病逝 。</p><p class="ql-block">李贺开创“长吉体”诗歌,现存诗二百余首,有《昌谷集》,代表诗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其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千古名句 。其诗多表现仕途困顿、郁郁不得志的悲愤,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人民疾苦等社会现实问题也有所讽刺和揭露 。他继承屈原辞赋的浪漫主义精神,不拘格律,着意造境,大胆创造,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 。</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梦天》是李贺为梦境或许纯因艺术幻想而创作的诗篇,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其写作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个人身世与经历</p><p class="ql-block">李贺是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他才华出众,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但在仕途上却极为坎坷。因父亲名“晋肃”,与“进士”谐音,遭人嫉才攻击,李贺被迫放弃考进士,后虽经韩愈荐引当上从九品的奉礼郎,却与他的才干和抱负不相称,不久便以病为由辞去官职。这种身世与经历使他内心充满苦闷与无奈,只能将理想与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中。</p><p class="ql-block">社会现实状况</p><p class="ql-block">李贺生活在唐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人民生活困苦。他虽有报国之志,却难以在现实中施展,目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p><p class="ql-block">文学创作风格与追求</p><p class="ql-block">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他的诗风豪放而奔放,常常表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喜欢运用神话传说、奇诡想象等元素进行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