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结牵蝴蝶扣 擦石口锁耷拉边<br> 初冬,接龙昌镇黄花路渤海所长城。从北京结至磨石口,算上擦石口耷拉边往返,全程约8千米。<br> 北京结(东岔道)不是关口,是北京东、西、北长城的交汇点,更是北京北部三道长城,四层城堡的结点(图一)。 图一:擦石口回望制高点上的北京结 第一道长城是外长城(多为一等边):北京结、九眼楼、镇南墩、四海冶、东西栅子口一线,沿线配置一系列关城、堡寨、营城。它属于宣府镇长城, 也称明大边。<br> 第二道长城是旧长城(多为土夯、土堡):九眼楼(火焰墩)、海子口、岔道城、小山口一线,沿线配置有关堡。它原为北齐长城,明朝整修利用。<br> 在这两道长城之间,还有城堡组成的防线:永安堡、永宁堡、土木堡、怀来城、鸡鸣驿堡一线,这条线当年驻扎有大量的防御部队。<br> 第三道长城是内长城(多为一等边):北京结、锥石口、八达岭、镇边城一线,沿线配置一系列关城、堡寨、营城,其中有居庸雄关。这条线原为蓟镇长城,后改昌镇长城。镇边城向西接真保镇长城。<br> 而北京结恰似一张大网的抓手,撒向崇山峻岭,罩住百里的纵深,守卫着明朝的京师,护卫着明皇陵。 <br> 北京结向西一路下行,进入擦石口区域。<br> 擦石口,因敌方多次突破此段长城,嘉靖二十三年增设了擦石口堡,并在边内西侧,修筑一条长城支线,俗称“耷拉边”。擦石口边外是庄户村,有多条步道通长城。边内也有几个小垭口,有步道通擦石口堡(图二、三)。 图二:擦石沟北山脊上的小垭口 图三:耷拉边也是规整的一等边墙 耷拉边长1千多米,边墙完整,敌楼宽大,尽头是小山崖,崖下沟口处有墩台,构成擦石口内口。耷拉边上兵道通擦石口堡,上兵道能进马,敌楼门也能过马(图四)。看来耷拉边应急能力极强,战马上墙可快速到达长城主线。<br> 图四:耷拉边大号楼门可走马 耷拉边是二次防御,尽管墙上火力能够覆盖擦石沟,但实际作用并不大。不过可以联想,既然有外长城,还设内长城,一个道理。<div><div> 擦石口无口,边内又设多余的耷拉边,不符合一堡对一口的常理(图五)。估计有几个原因,一是嘉靖年敌方多次越墙侵入擦石沟,为了亡羊补牢,重点防御;二是解决北京结到旺泉峪段长城值守、后勤供应不便的问题;三是擦石口后方有指挥部渤海所,需要加强防范。<br></div></div> 图五:擦石口多条山沟,沟外是擦石口堡 擦石沟内有摩崖石刻,这里的边军有文化兵。<br> 返回耷拉边与主线长城的交汇点,这里有座敌楼是擦石口的指挥楼。楼与进兵道有个空间,通敌楼也可迂回上主墙或耷拉边(图六、七),从耷拉边上兵道进来的马匹也可到达这座敌楼。 图六:擦石口节点处的敌楼及宽大的进兵道 图七:敌楼外两侧设有迂回的上墙阶梯 擦石口长城西行,有几座较比较完整的五眼敌楼(图八),还有几段天梯般的险墙。险墙残毁严重,多处需要绕道。 图八:旺泉峪方向有几座原味的五眼楼 下到旺泉峪沟口,边外山势险峻无通道,未设关卡,但有泄水水口。因沟窄水流湍急,遇到汹涌的洪水,水口多次被冲毁(图九)。 图九:旺泉峪长城处被冲毁的水口 旺泉峪是道小沟口,两山相夹,峰歪沟斜,长城依势所建,形成了扭曲之态,恰似一个蝴蝶扣(图十)。如今成为一道迷人的景点。 图十:旺泉峪类似蝴蝶的长城 磨石口,永乐年设,沟内有兵堡。因两道关墙,称两道关,也称“双关子”。怀沙河河道平缓宽阔,可过大队骑兵,东山墩也通步道(图十一、十二、十三)。关口有“天设金汤”摩崖石刻。 图十一:磨石口关,现为水库大坝 图十二:水库干涸,露出了二道关遗存的蛤蟆嘴水口 图十三:磨石口东山墩已恢复完整的敌楼(右) 这段长城为标准的一等边,墙体基本完整(图十四),但城墙上植被太多。敌楼大多存二层,有砖木结构敌楼(图十五),还有几座带铺房的墙台。 图十四:北京结至磨石口段长城 图十五:一些敌楼,三层原为砖木结构 这段长城处处经典,亮眼之处是北京结、擦石口耷拉边节点、旺泉峪蝴蝶扣,以及耷拉边尽头的独眼小铺房(图十六)。 图十六:耷拉边尽头崖壁上的小铺房,三面单窗<div>2024.12.07</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