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天,突然发现窗台上搁着一支毛笔!我很惊喜,一眼就认出这是父亲当年写对联时用过的毛笔,忙问老伴儿从哪儿找到的,他说他到杂物间的桌子抽屉里找东西,无意间看到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小时候身体不好,过了10岁才被送进学校念书,不久家乡解放,完小和初中都是在外村上的,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初中没念完不得已休学回家,但在他们那个年龄段却已经很难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5年,父亲在村中心的大路边开了一间小卖部,生意不大,都是平常的生活用品,父母亲热情的服务态度,小卖部不久便成了村民们饭后闲时的聊天之地,很是热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农村,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邻居都要去帮忙,大门上贴对联是头等大事,村里有位退休干部,毛笔字写的好,字体龙飞凤舞、内容编写贴切很是应景。有一天一位村民喜得孙子,我们这里有个风俗,孩子三天时邻居们要给主人家贴对联、放鞭炮以示祝贺,对联贴得越多,说明这家主人的人缘越好,所以不论是主人还是邻居都很看重贴对联一事。不巧的是那位退休干部有事出门不在家,临时又找不到能写毛笔字的人,所以就请父亲代劳写幅对联,起先父亲推辞说他没有那位干部写得好,可架不住邻居好言相求,父亲又是个极好说话的人,就答应下来,为村民写了一幅对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支毛笔还是1980年,我家盖房时立柱上梁要贴对联图个吉利,父亲不愿麻烦别人,自己写对联时买的。村民们知道父亲能写毛笔字后,但凡谁家盖房、孩子满月这些小事情,都来父亲的小卖部买红纸、墨水,父亲就义务为大家写对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的小卖部和大队部对门,村干部为了方便就让父亲兼管收发,每天收到的报纸,还有我拿回家的杂志成了父亲收集对联内容的来源,看到有用的对联他就摘抄到笔记本上保存起来,时间长了竟然抄写了20多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的小卖部开了25年,他义务为村民们写了将近20年对联,所以父亲的人缘特别好,不论年龄大小,谁有个家长里短都爱和父亲说道说道,而父亲则耐心地安抚开导,为此大家对父亲很尊敬。在父亲病危的最后十来天,邻居们都来家里看望,巷东头那个已经得了轻度脑萎缩的王伯伯本身行动不便,当得知父亲病危后,踩着小碎步来到家里,看过父亲后竟拉着妈妈的手哭着说:没想到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得了癌症,王伯伯的话惹得我们娘俩也跟着哭得泣不成声。父亲下葬的那天,相邻的三个居民组的几百人都来为父亲送行,家里巷道挤满了人,追悼会上当村长介绍完父亲的生平,我们全家人对亲朋跪谢时更是低啜声一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父亲离开我已经11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他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一切还和原来一模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给我,他这支毛笔是当初父亲因年迈关掉小卖部时,放在桌子抽屉里一起搬回来放在杂物间,幸运地留存下来。我小心地用塑料袋装起来,放在了楼上的箱子里,作为一个念想珍藏起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