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无烟柴火灶火得一塌糊涂,一位博主晒了她家正在施工的柴火灶,一个大灶,两个小灶,请一个师傅来干了三四天,工费1000多块钱。博主把这个师傅夸的和花儿一样,人好手艺好,施工范围居然有好几个省。可惜没看到柴火灶点火的那一刻。不过我想花1000多块钱用红砖和泥巴垒一个灶,他一定会好烧,否则这个师父不会在山东,被邀请到辽宁,吉林那边去垒灶。这个师傅垒灶的时候用的是红砖,就是过去那个旧灶拆下来的,人家也不嫌费事,许多都是半截砖,上面还有泥巴要铲掉。博主还说了,师傅要用黄土加麦秸和泥巴,不能用水泥,水泥遇高温会炸的,一个柴火灶,材料要求还挺高。</p><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又看了一个短视频,院子里垒了一个小无烟灶,形状很怪异,炉子的主体大概只有30公分见方,只见炉火呼呼的往外冒着,就像有鼓风机吹着一样,那火力可比燃气灶大得太多了。</p><p class="ql-block">好多年了,不让农村烧秸秆,当然,也包括柴火,但是那些秸杆、那些烂柴火不烧干什么?燃气灶是干净,可那得要钱啊,贫穷地方的农民真的烧不起。这些住在豪华公寓、别墅里的人是根本不会考虑的。</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条路上两边的行道树全部是法桐,长了几十年了,根深叶茂,树冠庞大,夏天的时候,感觉真好,树荫下一点也不晒,要是有一点凉风,那真是舒服。可是也有个问题,进入秋季之后,天天落叶纷纷,要是突如其来一场大风,那满地都是枯枝败叶,环卫工人那个忙啊,但他们很有积极性,把这些枯黄的树叶子收集成一堆一堆的然后用很大的那种编织袋子全部打包运回家,干什么?烧炕呗。我们这边农村还全部都是炕,这枯黄焦干的树叶烧炕太好了。好像前4、5年,推广电炕,我想可能就是电热丝装在板子上,再铺到炕上,和电褥子一样。想的是挺好,可当年就塌火了,因为烧电是要钱的,农民的秸杆扔在地里,再花钱去用电炕,谁也不傻。</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有些事情是强制不得的,一定要因地制宜,要符合民意,符合国情。为什么现在专家成了贬义词,就是因为他们只唯上,只看领导眼色,把领导的好恶,作为他们的行事原则,制定出来的许多规则之类的玩意儿,离题千里,荒谬至极,被老百姓嗤之以鼻。</p><p class="ql-block">看到现在这些无烟柴火灶,想起了我才结婚时,在蜂窝煤炉子上下的功夫,真有一比,简直就是异曲同工。</p><p class="ql-block">我才结婚的时候,很快就分到了一间平房,前面用石棉瓦搭盖了一间厨房,虽然是土房子,厨房非常简易,而且很小,但那时候刚结婚就能分到住房,我还是很满足的。结婚了,告别了单身的日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要自己开伙了,先置备锅碗瓢盆,烧开水的铝壶,两个五磅的热水瓶,我自己做了个案板,三块板子合起来的,板与板之间都是打了木契子的,一点胶不使,十分坚固。</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炉子,那时候都是烧蜂窝煤,就在车间找了一个油漆桶,我们旁边的车间有涂油工序,用过的油漆桶堆的和小山一样,随便拿一个到岗位上,空闲时开始加工,最下边开一个方口,两边铆上两块铁皮做滑轨,再剪一块铁皮插进去,炉门就做好了。在炉门的上方打一排相向的眼,插入细钢筋,中间密一点就是炉排,在钢丝上面放一块切割好的圆形薄钢板,中间留有和蜂窝煤一般大的一个孔,用来掉炉灰。到附近商店买一个耐火砖材料一样的内胆,内胆和炉壁之间充填炉灰。最上面依然切割一块比炉子外径大一些的薄钢板,中间依然是比蜂窝煤略大的一个炉口,在上面切割一块略大一点的薄钢板,和炉身连接。晚上加一块煤,把出火口封盖住,第二天早上打开封盖,再加一块煤,一会儿火就上来了。我们是钢铁加工企业,不管是材料还是工具,一切都是得心应手,做一个蜂窝煤炉子真不是事。</p><p class="ql-block">在使用炉子的过程中间,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个是下面的出灰口封闭不严,导致晚上炉子封住以后,依然有过多的空气进入,加快了煤的燃烧,第二天打开炉子时,有时候发现煤已经燃烧殆尽,只好重新生火,麻烦不说,太耽误时间了。于是就想办法,怎么能把下面这个口封的死死的,最后想到一个办法,把插板式的封口改成圆形插口,外面一个圈,里面一个圈,插入的圈,外面还缠上一层布,这下封闭的太严实了。</p><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一段时间,感到这个炉壁外面挺热,说明隔热不好,这肯定要损失热量,怎么解决?那就是提高内胆和外壳之间充填料的保温性能,先想到厂里供热管道外面包的隔热瓦,捡几块碎的隔热瓦,捣碎了充填到炉子里,试了以后还是不行,又充填过石棉粉、黄土,最后还是换回到炉灰,炉灰的微小颗粒里面都是空的,再没有比炉灰的保温效果好的材料了,这都是反复实验证明了的。这中间听别人推荐,还更换过炉子内胆,是一种黑色的压制成的内胆,但基本上没有效果,还是最原始的那种耐火材料制成的内胆最好。</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在一个小小的蜂窝煤炉子上下这么大的功夫?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时间的逼迫。早上8点上班,7:45必须到岗位开班前会,所以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要求打开炉子就能快速上火,给孩子冲奶粉,大人做点简单的早餐,七点半必须骑自行车出门,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p><p class="ql-block">中午比早上更紧张,我们是流水线作业,大家都是轮换吃饭,同岗位如果两个人都要回家吃饭,那大家都必须遵守45分钟的吃饭时间,你要超过45分钟,就要耽误同事的时间,尤其是女同事,那时候很多同事都是结婚不久,孩子很小,所以大家都非常自觉,尽量不超过45分钟。你想想这45分钟有多紧张,来回路上骑自行车快一点,也要10-15分钟,回去打开炉子烧水,窊一碗面出去换面,那时候还实行粮票制,光有钱买不到面的,换好面拿回去,洗菜切菜,下锅炒一下,再换上下面条的锅,水开了,把面下进去,捞出来拌上菜,赶快吃,吃完把碗和筷子直接扔到面汤锅里,也没时间洗,封住炉子,骑上车子赶快去上班。</p><p class="ql-block">你想想,这个炉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打开炉子半天不上火,或者打开炉子,发现火灭了,这时候你有多沮丧。我在炉子上下足了功夫,改造、改造、再改造,并非对燃烧学,热力学,材料学有什么兴趣,都是特么被逼的!</p><p class="ql-block">1983年,厂里建立了液化气站,我们烧上了罐装液化气,两个头,打开开关火就呼呼的窜出来了,和烧蜂窝煤简直就是两个时代。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不会忘了那时候关心职工,造福于职工的领导。那时候的领导和现在的领导,说是判若云泥、霄壤之别,真的是严丝合缝,精准无误,一点也不冤枉他们。</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点,希望这些自媒体们,不要在网上大肆宣扬无烟柴火灶了,你悄悄的改造、使用就好了,别乱张扬,树大招风,小心被墙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