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月5日,在南京的第四天,我们住到了南京火车站旁边的如家精选酒店,为避开游客高峰,七点半就到了梧桐大道,又一次被眼前的风景惊艳了</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梧桐大道,如同这座城市的历史,深邃而迷人。多少人因为一条路,爱上了整座的南京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京的梧桐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1928年南京特别市长刘纪文主持修建了一条从下关码头至中山陵的迎柩大道,并沿途种植了两万棵悬铃木,这些树木成为了南京人民向孙中山先生表达敬意和纪念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是明孝陵的五号入口处,就在梧桐大道旁边,因为时间不够,就没有进去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梧桐大道拍完后步行到了美龄宫,在美龄宫门口吃了一碗美龄粥,有点意义。</p> <p class="ql-block">梧桐大道,美龄宫,明孝陵,中山陵都在钟山风景区区域内,有观光电车,游玩起来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美龄宫原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又称“美龄宫”、“小红山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原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蒋介石与宋美龄常在此下榻礼拜、休息,故被称为“美龄宫”,蒋介石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国贵宾。</p> <p class="ql-block">美龄宫是一幢三层建筑,内部是西式风格,但外墙和屋顶是明清宫殿样式,特别是屋顶绿色琉璃瓦、黄墙配红色立柱,尽显中式古典风格。</p> <p class="ql-block">一楼入口处还摆着一台老式轿车,这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送给宋美龄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地下一层:厨房、侍卫间,还有宋美龄画作展览室。</p><p class="ql-block">一楼:衣帽间 、秘书办公室及卧室、 厨房 、配膳房 、洗衣室和卫生间等。</p><p class="ql-block">二楼:会客室、秘书间,大厅之外,还有一个视野开阔的大阳台。</p><p class="ql-block">三楼:主卧、次卧、餐厅、书房和一间做礼拜祈祷用的凯歌堂。</p> <p class="ql-block">美龄宫每一处布局都非常精致豪华,透过细节能真切感受到蒋先生对宋小姐倾尽一生的偏爱,即使过了那么多年,他爱她的痕迹还被保留在人间。</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水墨画真迹,多才多艺</p> <p class="ql-block">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我愿意相信是因为爱和浪漫,以树为链,以宫为坠,许你一世浪漫倾城。</p> <p class="ql-block">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 ,我第二次来到了中山陵,缅怀伟人🙏🙏🙏</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在病危之机还立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有392个台阶, 代表了当时全国人口3亿9千200万 ,也代表了三民主义九州华夏两个组。</p><p class="ql-block">中山陵的台阶设计寓意深远,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象征着革命道路的艰难坎坷。这种设计让人们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p> <p class="ql-block">而上从下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则象征着革命前途的一片坦荡。</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孙中山先生祭堂,在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塑像前鞠躬祭拜,默问:先生,如今盛世,是否已如您所愿?</p> <p class="ql-block">音乐台于1932年秋动工兴建,由关颂声、杨廷宝设计,<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3年8月建成。</span>初始功能是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集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音乐台占地面积约为4200平方米,音乐台平面为半圆形,半径为56.9米,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在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感受历史沧桑,体会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我们结束南京的行程,乘轻轨前往扬州,有亲友问怎么不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说不想去触摸那段惨痛的历史。离开南京,有点依依不舍,心里总有一份挥之不去的眷恋,这是一个来了还想来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