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与制作/经纬 图片/经纬与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5日,与唐山市顺通旅行社魏焕琴等52名队友,共同游历都江堰。</p><p class="ql-block">我是带着“三气”来到都江堰的 :</p><p class="ql-block">一是渴望之气。中学课本曾有专篇记述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以后,不管是中考、高考或成人高考,都曾出现都江堰与李冰的考试题目,所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心中有着无限的敬仰和崇拜,渴望参观游览都江堰。</p><p class="ql-block">二是怀揣“福气”游览都江堰。唐山与成都千里迢迢,自己又年逾七旬,在健康的体魄、和平的社会环境里悠闲游览古迹,不可不说是大有福气。</p><p class="ql-block">三是迫切、近乎幼儿稚气,恨不得一步跨到景区,将古迹尽收眼底,纳入囊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导游毛怀贵的带领下,乘大巴车,于12:50,到达景区北门。</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颁发、佩带耳脉,跟着景区讲解员进入了景区。</p><p class="ql-block">景区内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但见青山碧水,绿树婆娑,一百至三百余米不等的湛蓝色岷江,自北向南湍流不息。清澈见底的碧水,与溅起的白色水花,交相辉映,着实让人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岷江的源头走来,经过数百公里的流泾,在这里,再次领略岷江,对它又多了几许新的认知和感受。</p><p class="ql-block">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距成都市约50千米,距离都江堰主城区3.5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系统。包括: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和大中小型水库等。</p><p class="ql-block">渠首占地面积约200亩,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40个县区的万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工农业用水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以及防洪防涝、发电、旅游、环保等综合服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水利工程始建于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公元前251年),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以其无坝引水的独特设计,成为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都江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还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p> 一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冰 (生卒年限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开拓者和领导者。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今成都一带)。期间,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形成治水方案。他征召民工十万人左右,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秦代,成都一带地势低洼,水患多发,灾情严重。岷江水流湍急,水势浩大,经常冲决堤岸,泛滥成灾。到任不久,李冰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整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修筑分水堤堰,即“鱼嘴”。开始,采用向江心抛掷石块的方法,但是,由于江流过急,始终没有成功。后改用竹子编成的长10米,宽0.6米的特大竹笼,里面装满大块的卵石沉入江底,才终于筑成了这条大堤堰。</p><p class="ql-block">二是修筑飞沙堰,防涝排沙。飞沙堰的修筑方法与鱼嘴分水堰相同,也是用特大竹笼装满卵石而修筑成功。这条堰的难点与关键,在于它的高度必须正好适宜,才能使内江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江水会漫过堤堰而流入外江。如果江水水位过高,水量特大,水速过急时,则会把堤堰冲垮。</p><p class="ql-block">那时,没有测量仪器。他们怎么测量坡度、水平,至今,仍让后人迷惑不解。</p><p class="ql-block">这条堤堰之所以取名为飞沙堰,还因为它与宝瓶口配合,能产生排沙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宝瓶口工程。它实际是整个都江堰工程最重要的一步,它要把阻碍江水南流的玉垒山劈开,人为的开辟水道。</p><p class="ql-block">当时,没有炸药。李冰听取富有经验的民工们的建议,采用火烧山岩、喷水降温、产生淬变,让岩石炸裂的方法,使得工程进度加快。</p><p class="ql-block">最终,把玉垒山劈开了高30-100米,宽20米的大山口。</p><p class="ql-block">因为它的形状像瓶口,故命名为宝瓶口。</p><p class="ql-block">把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联合起来,成功实现岷江分流,既消除西面(外江)的水患,又解决了东面(内江区域)旱灾。一举两得,成效斐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 、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结构与功能</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壮丽雄伟,充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能力,其建造水平、结构分工,无不涵盖、显示着科学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1 . 鱼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鱼嘴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鱼嘴修建在岷江江心的分水堤坝上,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p><p class="ql-block">外江河道在右侧,即西侧。在流泾新津(成都市新津区)后,继续流向乐山,与青衣江、大渡河再次汇成岷江。然后,在四川省宜宾市注入长江。</p><p class="ql-block">内江河道,在左侧,即东部。它流入成都平原,福沃蜀地,灌溉万亩良田。</p><p class="ql-block">鱼嘴与金刚堤连在一起,金刚堤实质是岷江河床上的江心洲,鱼嘴则位于金刚堤北侧的顶端,形如巨鱼之嘴。</p><p class="ql-block">鱼嘴使岷江主流,在此成为分汊型河床,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如此,既保证了灌溉区用水,又人为降低、减少了水患。</p><p class="ql-block">简称“四六分水”。</p><p class="ql-block">同时,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处于凹岸,外江处于凸岸。根据弯道水流规律,澄澈的表层水流向凹岸,渾浊的底层水流流向凸岸。所以,又起到排沙作用,行成“二八分沙”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2 . 飞沙堰溢沙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沙堰是一个矮堰。主要起到第二层的分水、排沙作用。</p><p class="ql-block">当水流经过飞沙堰时,如果水量较大,超出飞沙堰的部分会自行流泾外江,而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则由飞沙堰的高度决定。这种设计,确保了汛期,多余的流量和泥沙通过飞沙堰排入外江,从而,减少了宝瓶口泥沙的堆积,降低了内江发生洪涝的风险。</p><p class="ql-block">历史实践证明:大约85%的泥沙,通过鱼嘴和飞沙堰进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水量和水质。</p> 3 . 宝瓶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瓶口起“节制闸”的作用,能够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它是在玉垒山的长脊山梁上,人工开凿一个口子,因形似瓶口,故名“宝瓶口”。</p><p class="ql-block">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p><p class="ql-block">宝瓶口是一道底宽17米,南北长40多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素有“离堆锁峡之称,属于历史上“灌阳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宝瓶口主要功能 :</p><p class="ql-block">一是分水功能。</p><p class="ql-block">二是调节水量。</p><p class="ql-block">三是排沙。</p><p class="ql-block">四是防洪控制。</p><p class="ql-block">五是生态保护。</p><p class="ql-block">六是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 、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江堰这个人类伟大的水利工程,造福万代,名炳千秋。她先后获得了四个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贵冠。</p><p class="ql-block">2000年,都江堰与青城山联袂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p><p class="ql-block">2006年7月,都江堰与青城山再获《世界自然遗产》称号。</p><p class="ql-block">2007年5月,都江堰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1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灌区配套工程,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称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 它创建了中国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变水害为水利的先河。原为水患严重,灾害频发,民不聊生的川蜀不毛之地,建成后,两千余年,蜀地无大灾(水),且良田万亩,桑梓丰硕,成为天府之国。</p><p class="ql-block">2 . 现代的都江堰灌区已扩展到横跨岷、沱、涪,三江流域,灌溉面积达到1089万亩,服务成都、德阳、绵阳等7市的37个县区。它不仅是防洪减灾的工程,还具有保障社会生产用水、人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多种综合服务功能。</p><p class="ql-block">3 . 它实现和推动了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没有筑坝、截流的状态下,依据枢纽的自然调节,保证了生态平衡,使川蜀大地青山绿水,良田万顷,极大地促进了生态发展。</p><p class="ql-block">4 . 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和文化传承,创造了业绩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 、 遴选几个历史故事。</b></p> <p class="ql-block">1 . 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祭祀李冰和二郎神的庙宇。清乾隆年间,《灌县志》称之曰“二王庙”。建于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p> 2 . 川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指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及其次子李二郎。川主是流行中国巴蜀地区的重要民间信仰,老百姓把李冰父子奉为水神和川主,以缅怀和敬拜李冰父子的功绩,祈求平安。</p><p class="ql-block">明清以后,川主寺遍布四川省各州县,有方志记载的庙宇就超过500余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 .历代官隶造访 祭拜 保护都江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在公元前111年,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在公元228年,北征讨魏,征集兵丁1200人,设兵护堰。</p><p class="ql-block">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从陕西汉中,骑马,行程20天,抵达成都,游览都江堰。</p><p class="ql-block">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在都江堰办学。</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杨森,在1942年,主持都江堰开水典礼。</p><p class="ql-block">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入川后,贺龙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 . 日本侵略者曾企图轰炸都江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日本侵略者空军轰炸成都市,曾派出轰炸机飞到都江堰上空,企图轰炸都江堰枢纽设施。但是,他们的飞行员几次在300-500米上空盘旋,寻找轰炸目标,都找不到大坝、截流等设施,无功而返,这充分显示了都江堰古老璀璨的建筑水平和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队友的纪念照</b></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都江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