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四日游之 ‍何园

晓闻琴瑟和鸣

<p class="ql-block">  抱着对“何园”主人的好奇之心,怀着对清代大画家石涛的景仰之情。走进“晚清第一名园——何园。</p><p class="ql-block"> 何园的来历可不简单,它又名“寄啸山庄”,是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何芷舠曾任湖北汉黄道台等职,在仕途生涯后,精心打造了这一方别具风情的园林天地,将自己对生活的品味与审美融入其中,留给后世这般绝美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说起何园的特点,那真是让人赞叹不已。它巧妙地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既有中式园林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回廊蜿蜒曲折,一步一景,处处透着江南园林的雅致与精巧;又融入了西式建筑元素,那百叶窗、壁炉等,在传统韵味中增添了别样的洋气,展现出包容之美。园内的片石山房更是一绝,这里假山堆叠,错落有致,仿佛是自然山水的微缩呈现,清幽静谧,让人沉醉在这一方小天地之中。</p><p class="ql-block"> 而何园与大画家石涛有着深厚的渊源呢。石涛作为清代画坛的杰出人物,其绘画理念和艺术造诣影响深远。片石山房据说就是以石涛的画稿为蓝本打造而成,那些假山的布局、山势的走向,恰似从石涛笔下灵动地跃入现实世界,带着艺术的灵魂。走进片石山房,仿佛能透过这山水园林,触摸到石涛当年作画时的心境与灵感,感受艺术与园林完美融合所散发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何园之中,仿佛穿梭在历史与艺术交织的时空里,既能领略到何家的生活雅趣,又能探寻石涛艺术留下的痕迹。这座园林承载着过往的故事,静静等待着人们去欣赏、去品味它的独特之美呀。</p> <p class="ql-block">  何园:何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市老地城区的东南角,原系清乾隆时“双槐园”旧址,光绪年间为湖北黄德道台、江汉关监督何芷舠扩建故名。何园南为住宅,北为园林。园林分东西两大部分,有游廊连接。东部建有花厅、船厅、六角小亭、湖石假山。西部水池居中,池中置水心亭,水池周围复道回廊高低曲折与主楼相连,可登临鸟瞰园景。园东南部为“片石山房”,有湖石假山一座,相传为清初大画家石涛手笔,被誉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p> <p class="ql-block">  晚清第一名园: “晚请清第一名园”由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所题。何园既被称为晚清第一名园,必有其不凡之处。</p><p class="ql-block"> 何园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独特‌。何园由环环相扣、中西合璧的四部分组成,包括园居、东花园、西花园和片石山房。它融合了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园内的建筑如复道回廊长达1500余米,被称为“天下第一廊”,将东园、西园和住宅院落有机地连为一体,避日晒雨雪,同时方便游人游览‌。</p><p class="ql-block"> 其次,‌何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何园始建于清代中期,最初是作为私人花园而存在。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逐形成了如今宏伟的格局。何园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展示,更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扬州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 此外,‌何园的园林景观和名人效应‌也为其赢得了“晚清第一园”的美誉。何园的园林景观错落有致,山水、亭台、楼阁等建筑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层次感的园林景观。园中的植物配置独具匠心,四季变化明显,极尽人工雕琢之美‌3。此外,何园曾寓居过许多名人,如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和作家朱千华,这也增加了其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水心亭:此亭被专家认为中国戏亭的范例,也有专家认为此为扬州园林中的“小方壶”,所谓“方壶”即“海上仙山”。</p><p class="ql-block"> 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红楼梦》、《上错花轿嫁对郎》、《还珠格格》、《毕升》等一百多部影视剧都曾经在此处取景。</p> <p class="ql-block">  以窗借景,窗中有园,园中有亭(此亭乃是方方正正的水上戏台,设计精巧,能从四面回廊上任意观看。)</p> <p class="ql-block">  西园: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池西一组有假山,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池西的复廊南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独占小院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  何园以其精巧的布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园内的复道回廊长达1500米,连接着园中的各个景点,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回环之美,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此外,何园还藏有许多文化遗迹与名人故事,曾寓居于此的名人包括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和作家朱千华等。</p> <p class="ql-block">  何园主人何维键:(1835~1908),字汝持,号芷舠。咸丰五年(1855),参加顺天乡试誉录,先后历任户部福建司、云南司郎中,后任湖北补用道。同治五年(1866),在曾国荃军中主军需局。同治六至十二年(1867~1873),两署湖北武昌盐法道、赏加盐运使衔,赏戴花翎。同治十三年(1874),任湖北督粮道。光绪元年(1875),署湖北按察使。光绪二至七年(1876~1881),任汉黄德道(即汉口、黄冈、德安三地区的道台),并兼任江汉关监督(即负责对设在汉口的海关进行监督)。朝廷赏其一品封典,诰授资政大夫,晋授光禄大夫。光绪七年十二月(2881.12)开缺。光绪九年(1883),因“亦念任太夫人春秋高,不乐久仕,遂浩然以归”,辞官,归隐扬州,建“寄啸山庄”。何维键在何园尽心奉养老母亲十八年,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率家移居上海。在上海,何家投资大清银行、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等。</p><p class="ql-block"> 何维键在上海生活八年后,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去世。1924年,他的后人遵照他的遗愿,启动他留存的资金,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p> <p class="ql-block">  何园不仅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还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体现了清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作为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何园集扬州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并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奇葩。</p> <p class="ql-block">  玉绣楼: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p> <p class="ql-block">  煦春堂:何园中的煦春堂有一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是挂在‌煦春堂‌而非熙春堂的。此对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珍惜。‌</p><p class="ql-block"> 煦春堂是一座用楠木做成的大厅,占地面积大概有160平方米,内部有正厅和副厅,是园主人接待贵宾的地方,也是扬州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楠木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片石山房:片石山房位于晚清第一名园扬州何园内,因整个山体均为小石头叠砌而成,故称片石山房,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记载,片石山房内“二厅之间潄一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称其为石涛叠石造园的“人间孤本”。</p><p class="ql-block"> 片石山房结构别具一格,下屋上峰,主峰堆叠于两间砖砌的“石屋”之上,东西两条道通向石屋,西道跨越溪流,东道穿过山洞进入石屋,山体环抱水池,主峰峻峭苍劲,配峰在西南转折处,主配峰之间连冈断堑,似续不续,颇具奔腾跳跃之动势,章法非凡。</p><p class="ql-block"> 片石山房石块拼镶技法极为精妙,拼接之处有自然之势而斧凿之痕,其气势、形状、虚实处理等,与石涛画极为相符。</p><p class="ql-block"> 片石山房是石涛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的具体物化,充分证明石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艺术大师。</p> <p class="ql-block">  骑楼:出玉绣楼沿着复道回廊向东入骑马楼,骑马楼是何园的客舍,形似马鞍,分为东、西两幢楼。东楼亦称东一楼,往北整齐排列东二楼、东三楼。此三幢楼,皆为两层,前后相连,上下相通。</p> <p class="ql-block">  石涛纪念馆:石涛:(1642~1707),清代画坛巨擎,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绘画艺术理论家、绘画技术革新者,叠石造园大师,是“扬州画派”的开创人、奠基者。</p><p class="ql-block"> 石涛晚年(1692~1707)定居扬州,专心绘画、叠石和理论写作,创作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其超人的学识见解堪称千古绝唱,对近现代绘画艺术产生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石涛对于中国绘画和造园艺术所作的贡献,扬州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发文在扬州何园设立“石涛纪念馆”。石涛纪念馆分四个展厅,全景色展示石涛生平、绘画造园与美术理论成果及其在扬州创作和人文生活。石涛纪念馆是扬州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  “皇族、奇僧、叠石大师、一代画圣”。这是对石涛一生的高度概括。</p> <p class="ql-block">平山迎驾,心动扬州</p><p class="ql-block">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春,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三月初驻骅扬州。石涛來到扬州于平山堂再次接驾。康熙在众人中认出了石涛,当众呼出石涛的名字,令石涛欣喜不已。石涛所绘当时情景一画一书手卷,长约150厘米,图中绘蜀冈中峰、东峰,地势高峻,花木葱茏,山头庙宇巍峨,晨光初露。双峰之间有一匆匆行人,显然是兴致匆匆的和尚自画像。图后书七律二首,记录接见情形和本人感受,用笔刚劲有力,逢“神龙”“天颜”、“驾”、“万岁”等八处字眼,均抬头或空格书写,以示崇敬。后不久又画《海晏河清图》颂扬清政府的仁政,并刻印自称“臣僧”,拟敬献给康熙。同时他也对自己在“画师如云”中妙手独具颇有信心,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御用禅师,从而促进他日后走上赴京谋仕之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