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科谱👉道教法事为什么管用?

长生之光心世界

<p class="ql-block">武当山,这座被誉为祈福圣地的仙山,自古以来便是皇家道场,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期盼。</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作为皇家道场,传承清微之道统,汇聚四脉真谛,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之学皆有精深研究,无极太极的妙用更是无穷无尽。</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人们依然用心手写各种科义疏文来表达内心的虔诚;这里保留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遵循着严格的规制;这里的天师符融会贯通,体现了道通一脉的精神;这里的清微符具有本土特性,彰显着皇家朝真的庄重;这里的皇家堪舆兼容并包,理气行势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山】中包含《玄典》《养生》《修密》,是修心养性、强身健体的秘术;</p><p class="ql-block">【医】分为方剂、针灸、灵疗三部分;【相】涵盖人相、地相两种;</p><p class="ql-block">【命】以时空关系判断命运,占星术、干支术等方法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卜】术源远流长,《梅花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更是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道教法事真的管用吗?让我们一同探究其中的奥秘。</p> 一 <p class="ql-block">道教科仪(俗称做道场或做法事),分为阳事科仪和阴事科仪。阳事科仪如祝寿庆贺、祈福禳祸、消灾解厄、祛病延寿、祈保平安、酬神谢愿等,旨在祈求好运;阴事科仪即超荐先灵、度亡生方、炼度施食等,则是为了超度亡灵。</p> <p class="ql-block">不同法事的主要功效各异,大致可分为祈福求好运和消灾除厄运两类。在法事现场,仙乐飘飘,众人吟唱,高功法师头戴五老冠,身披绚丽法衣,时而冥思默念,时而掐诀踏罡。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但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高功法师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道士都能上坛行法,只有在仙界已入职的高功法师才具备沟通天地的能力,从而能够向上天神灵传达下地生灵的意愿。</p> <p class="ql-block">法事开始前需由高功法师写好表文,表文是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如同信件一般。表文装入表筒,就相当于信件装入信封。</p><p class="ql-block">高功法师通过秘术行法与祖师爷建立联系,焚香烧表以启禀祖师爷具体事宜,再由祖师爷做出最终决定并处理。</p><p class="ql-block">然而,有人认为只要联系一位法力高强的法师作法,就能保自身大富大贵,即使做了坏事也无妨。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祖师爷的慧眼不会被蒙蔽,绝不会助纣为虐、为虎作伥。</p> <p class="ql-block">若有人怀着不良目的让道长开坛作法,在法事当场可能会出现强烈的反噬现象。为非作歹还妄想铤而走险,这无疑是罪上加罪。小病一场或破财一次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同时,行法的道长们也会因错误行法而受到惩罚。因此,面对某些人、某些事,道长不愿帮助。善信们若想求得法事顺利,自身诚心悔过、心怀善念、多行善事才是最重要的。</p> 二 <p class="ql-block">那么,是不是不管做了什么错事,只要自己诚心悔过,一场法事就可以弥补所有过错呢?很多做法事以求消灾除厄运的信众总是以为法事结束的那一刻起,这件事就再和自己没关系了。实际上,想要让法事顺利进行,首先要过道长这一关。道长见你心诚向善且不是十恶不赦之人,才可能会帮助你。到了祖师爷那里,祖师爷是否帮忙还得看高功法师的德行与功力。所以修道之人对祖师爷一定要心怀敬意,这样历代尊师才会愿意帮助你,给予你更多的关照。这两关过了之后,祖师爷便会施妙法帮助你度过此次灾难。</p> <p class="ql-block">消灾会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减轻你的罪行,法师通过诵经为你消除部分罪行,你付出法金供养祖师爷产生的福报与其相抵消;二是将剩余的罪行以大化小,一部分罪行由法师为你承受,再剩下的需要你自己承担的部分也会由较大的灾祸转化为较小的灾祸。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通过一场法事就能够让你不再承担任何责任。想要让法事效果更好,时效更久,自身必须多积德行善,积累福报。另外,就算这次的法事帮你解决了问题,如果继续犯错,等到福报亏完的那一天,也是灾祸到来之时。</p> <p class="ql-block">我们相信大多数信众都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一个道理:无论法事是想远离灾祸还是祈求祥福,自身的努力与善心永远是最重要的。为了我们可以心想事成,生活更加美满幸福,就从今天起做一个一心向善、积极生活、努力奋斗的人吧!</p> 二 <p class="ql-block">对于道教经典,每个人的感悟都会有所不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经典的道友、善信可以通过微信交流或投稿,共同探讨其中的智慧与哲理,慈悲为怀,共沐祥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