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书”浅谈

廖复阳(字存亮)|幼教

<p class="ql-block">引言</p><p class="ql-block"> 我的恩师钟武强先生教导说:“有总结才有进步。”还说:“还书就是建通道,还书就是用文化。”而“通道”就是师徒之间传承的“管道”。可见,“还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 于是,经向恩师申请,主要借助恩师之文章《有一种老的教学方式——还书》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整理此文,以“还书”,亦以助“还书”。</p><p class="ql-block"> 为了行文简洁,文中主要以学生向老师还书的角度来阐述,现实中,弟子向师父还书,子女向父母还书,子孙向祖宗还书,下属向领导还书,晚辈向长辈还书,出门的家人向在家的人还书,和尚或尼姑向佛菩萨还书,道士向三清还书,如此等等,都是坤位向乾位还书的具体呈现,一也。</p><p class="ql-block"> 感谢先生的教导,感谢先生的厚爱!</p> <p class="ql-block">正文</p> <p class="ql-block">  还书,在私塾教学法中又称之为“扎口袋”,意思是说,每一次课或活动,学生都要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是向先生汇报收获,犹如农民带着麻袋去田地收粮食,装运之前要给麻袋“扎口袋”,这样粮食才能完整地运回家,才能收进粮仓,解决家人的温饱甚至家庭的发展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汇报过程中,先生就能发现学生是否掌握了当天传授的知识,特别是知识背后的人生伦理和道义,进而向深度引发。这种汇报的方式,在老式私塾教学中称之为“还书”。在校学生,还书内容通常依次包括三个部分:老师教了什么,书上学到什么,自己想到什么。还书实际是考试,随时随地的考试,先生在这种口试方式的考试中,轻松地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复盘了学生所经历的事情,更悄然地引导学生德行的成长,也就是在事上放,在德上收,春风化雨般地落实“孝悌为本,因材施教”。思想教育只靠上课是完成不了的,要在一事一总结的机会中实现一对一的教化。</p><p class="ql-block">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古话说:“人生如戏,戏中有道。”所以,还书的老式教学方式就象演戏一样,先生和学生就成了剧情中的演员,一唱一和,一呼一应,一阴一阳,一体两面,严肃而活泼,教学相长,共同成就,正道而行。</p> <p class="ql-block">  做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被迫被动,心甘情愿,情不自禁。学生主动还书,就是主动求学。当学生了解了还书这个私塾教学法之后,学生不向老师还书,而是老师主动要求学生还书,师徒关系就容易僵硬、疏远;学生主动,甚至情不自禁抓住机会申请还书(汇报)、请教问题和总结,师徒之间的精神通道就越走越宽。学生主动了,乃至情不自禁了,学生就归位了。各归其位,犹如神仙开会。情不自禁才能纯粹,而纯粹是修行的通道。修行修行,真修才行。我的恩师钟武强先生教导说:“真修实行要有三个主动:主动吃苦,主动吃亏,主动生病。”其中的主动吃苦,不仅仅是体力上的苦,还有面对自己不喜欢、不习惯或者不擅长但是却必须做的苦,面对被打被骂被侮辱被误会被为难的苦,以及革除自身不良习性的苦等。所以,真修就要以终定始,怎么正确怎么做,就要做好汇报。汇报就是用文化,汇报做得越好,说明“上位”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越高,而“上位”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几乎决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汇报就是建通道,而“通道”犹如师徒之间传承的“管道”。精神通道越宽,学生承接老师的信息就越充分,学生就越能昂首阔步在修行成长的康庄大道上,人生的旅途就更加喜悦精彩。</p><p class="ql-block"> 子曰:“可以共学,未可以适道;可以适道,未可以立;可以立,未可以权。”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初级阶段是教学相长,中级阶段是成为同道,一起志于道的人,高级阶段是学生可以自立门户,开枝散叶,特级阶段是学生可以善于变通,各展所长,薪火相传,光耀师门。还书的品质,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成长进程,也反映了学生的成长水平。</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间法则须遵循天地法则。“老师不动、学生动”是礼,犹如地球绕着太阳转,通过还书这一特殊环节,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礼敬。孔子说:“修己以敬。”朱子说:“敬是为学之根本大法,是圣学第一义之工夫。”还说:“敬之一字,万善根本。涵养省察,格物致知,种种功夫皆从此出,方有据依。”湛若水先生说:“敬乃圣学之心,法圣德莫大于敬,则人徳莫要于主敬。主敬以剖义利,则圣可学可见。圣学匪难,要在心藏而已。”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的师位自然在上位了,老师有了师位,就有了说话的威信,学生就容易受教,犹如《学记》所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成长得更好,就要善于借助纵向关系优化横向关系,借助社会关系优化家庭关系。向老师汇报,是借助纵向关系;放低自己,向身边合适的人汇报,比如同门,是借助社会关系。《学记》说:“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还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纵横交织,才能打造出一张结实的“成长之网”,才能更加利于自己“向上”。大家想一想,通过一张网还是一根绳子更容易爬到高处?同时,“兄弟睦,孝在中。”与同门的互相帮助,彼此成全,共同成就,光耀师门,也是师父乐意看到的事,是“道门”中的孝道。古话说:“坤生乾,易成功;坤克乾,诸事凶;乾生坤,有损耗;乾克坤,可成功;乾坤倒,诸事了;乾坤合,万事吉。”乾位工夫坤位修,天下归坤也。一个人如果能把握好“在坤中”的机会,“良师益友”的概念在生命中就能更好地落地,就能得到更多贵人扶持,人生就更有生机,生命就更加精彩灿烂。</p><p class="ql-block">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来看,老师的师位最主要的是取决于老师是否以儒家文化的精神来修身,是否礼敬老师的祖师爷——孔子,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透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儒家文化产生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  在老式教学方法中,还书的基本流程是:</p><p class="ql-block"> 甲,学生鞠躬请先生(老师)上座,称行礼。先鞠躬,后说话。先行而后言。</p><p class="ql-block"> 乙,“先生好,我是某某,来还书(汇报),第一点收获是……,第二点收获是……,第三点收获是……请点评。”</p><p class="ql-block"> 丙,先生鼓励式点评。</p><p class="ql-block"> 丁,学生提问,一般一次只宜请教一个问题,以便一门深入。</p><p class="ql-block"> 戊,先生解惑。</p><p class="ql-block"> 先生通常会“道而弗牵,开而弗达,强而弗抑”地解惑,并“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发而皆中节”。</p><p class="ql-block"> 己,学生小结。</p><p class="ql-block"> 通常先说:“先生好!我申请回应”,然后继续,原则上要说具体的收获,而不是抽象的类似“谢谢老师,我受益良多”之回应。说完之后,不再说“请点评”。</p><p class="ql-block"> 庚,先生小结。</p> <p class="ql-block">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话说:“不问病从何来,但问治向何处。”学生要带着“找出路”的思维还书,所以,还书要先谈收获,再提问。</p><p class="ql-block"> 《朱子治家格言》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家国,岂计身家。”古话说:“心要广大,事要精微;心要纯粹,事要复杂。”可以说,整个还书的过程,是一个礼的演绎、学问的切磋和修身功夫沉淀的大集合,是积跬步至千里的必要且重要成长过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存亮整理</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4日星期二于广州</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