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2024年12月23日,我和妹妹一同游览了圆明园。踏入这片历史遗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又沧桑的年代。圆明园,曾经的清朝皇家园林,虽历经沧桑、遭受破坏,但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辉煌依然熠熠生辉”。</i></b><b style="font-size:18px;"><i>如今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i></b><b><i></i></b></p> <p class="ql-block">初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那块刻有“圆明园遗址”的石碑,庄重地诉说着这段历史。石碑旁的树木在冬日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为这古老的地方增添了几分宁静。不远处,一座古老的拱桥横跨水面,河岸两侧光秃的大树与远处白墙绿瓦的建筑相映成趣。蓝天白云下的这一幕宛如一幅水墨画,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明园位于北京海淀区,是清代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占地约350公顷。始建于康熙末年,乾隆时期达到鼎盛,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为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径前行,我们来到了一片冰封的湖面。湖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一座红顶房子隐匿其中。湖面上覆盖着薄雪,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与周围的景色。继续漫步,看到一块白色的大理石石碑矗立在灰色石头上,上面记载着福海景区的文化历史背景。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设有多个指示牌,如交通指示牌、安全提醒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更是中西造园艺术结合的典范,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展现了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与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p><p class="ql-block">从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圆明园得到了迅速发展,乾隆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p><p class="ql-block">乾隆帝亲自主持了圆明园的扩建工程,将园内的景点增加到了150多个,形成了“圆明园四十景”。</p><p class="ql-block">乾隆还在圆明园的东面和南面分别兴建了两座附园,即长春园和绮春园,统称为“圆明三园”。</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建筑与景观包括正大光明殿、九州清晏、蓬岛瑶台等,展现中西合璧风格。</p><p class="ql-block">圆明园是一座规模宏大、景色优美的皇家园林,历经雍正、乾隆、嘉庆等皇帝的扩建,成为一座独具匠心的园林。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设计精美,展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便是西洋楼遗址区。标志牌上的信息显示,这里是北京明清皇家园林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它融合了东西方建筑风格,见证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交流。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石质建筑群遗迹和结冰的湖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沧桑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p><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了彻底毁灭。</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圆明园依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圆明园遗址保护工作,如今圆明园遗址公园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i>离开时,我回头望去,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如今虽已物是人非,但它承载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圆明园之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值得珍藏并分享给更多的人。</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