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鹇,别称为银鸡、白鹇鸡,是雉科鹇属鸟类。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鹇属于大型鸟类。其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跗蹠裸出,趾完全裸出;雌雄异色。白鹇喜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中。白鹇鸟为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椎栗、悬钩子等植物为食物,也会吃一些小昆虫。主要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及越南。 白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低危物种。</p> <p class="ql-block"> 白鹇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因为啼声喑哑,所以称为“哑瑞”;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禽经》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此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唐代李白曾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清朝更把白鹇作为为五品官服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中国哈尼族代表性的吉祥物是白鹇鸟。</p> <p class="ql-block"> 白鹇(雄鸟)头上羽冠及下体蓝黑色;脸裸露,赤红色。上体和两翅白色,自后颈或上背起密布近似‘V’字形的黑纹;黑纹的多寡,粗细以及显著与否随亚种而不同。尾甚上,白色,尾的长短、其上有无黑纹、黑纹的多少,亦随亚种而不同,是亚种的另一鉴别特征之一。 雄鸟羽色不同于其他雉类的绚丽华美,而是一身银装素裹。它的头上具有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黑色羽冠,并披于头后;脸部裸出,呈鲜红色;整个下体都是乌黑色;上体和身体后面长长的尾羽,都是洁白的衬底上密布着细细的“V”字形黑纹。尤为别致的是,尾羽上的黑纹越向后越小,逐渐消失。 </p><p class="ql-block"> 白鹇(雌鸟)上体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羽冠褐色,先端黑褐色;脸裸出部小,赤红色。背羽干较淡,边缘较深,飞羽棕褐色,次级飞羽外翈缀有黑色斑点;中央尾羽棕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满布以白色波状斑。下体亦为棕褐或橄榄褐色,胸以后微缀黑色虫蠹状斑,尾下覆羽黑褐色而具白斑。 虹膜橙黄色或红褐色,嘴角绿色,脚红色。</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6日拍摄于翼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