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评判者状态做老师

土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跳出评判者的身份做老师,这个说法其实很为难老师们,似乎这个职业天生就是一个评判者,我们在知识的领域给学生判断正确与否,我们努力用火眼金睛盯着学生的日常行为,期待用师者的身份、用过来人的身份找出他们的不足,努力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助力,我们总是在告诉孩子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日复一日,太多的老师坦然地承担这一个有点高高在上的评判者的角色,可是我想说,我不期待自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我也相信学生并不喜欢这样的一个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参与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得太多的老师对学生很随意但很笃定的断言:“他就这样的啦,你别期待他能有多认真。”“她的心都不在学习上!她哪里会想学好?”“我跟他说了很多次了,他不会听的,我都不想管了!”……其实很多时候,老师说的也许就是事实,然而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即时事实。作为老师,应该看到学龄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可塑性、他们的可变性都是不可估量的未知,所以我们没有权利做一个简单的评判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自己也在反省,这些天,其实我很是迷惘,一个我付出了不少时间想要帮助他进步的孩子,可他却有些让我失望。我曾经给过他最简单的原则:给自己和班级惹麻烦的事情不要做!可是他连续两次在英语试卷上违规作答,写一些不相关的东西,这种做法当然是必须得要提醒并督促改正,然而我发现自己有些生气了,我认为他没有听从我的劝告,我简单粗暴的认定,我花在他身上的时间没有起到作用,可是又怎么能够用孩子的一两次举动去作任何的结论呢?我冷静的想想他何尝不是在努力想做一个好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我扮演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评判者,且不说是否公平公正地就事论事了,单说这种评判者的角度,就十分容易造成冤假错案。如果我能够以一个陪伴者参与者的角色去过问这件事情,也许我更应该有耐心听听孩子的真实的想法,然后再给出指导意见。所幸是我意识到了,我愿意调整心态,重新考虑面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如果想要给孩子帮助,我需要一个非常清晰的非评判者的角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师们的动机自然都是好的,所以有太多的老师或者甚至是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居高临下地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孩子并不接受的评判者,动机并不在我讨论的范围,我想说的是如此一来的效果有多少是令人满意的呢?尤其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几个能客观冷静的站在师者长者的角度去思考动机呢?他们更为注重的是在每一件事情上他们自己的切身感受,任何粗暴的负面评判,想要收到预期效果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的。我慎重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务必慎重地使用评判者的角色(当然,我们也需要用评判者的角色去给学生有定权威作用的肯定,这是不同层面的讨论),我期待自己在教育实践当中跳出评判者的角色,用心参与陪伴学生的成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