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二)

大山一戈

<h3><br> <br> 制作这种枪的材料需要三样基本的东西,一是一根合适的铁管,二是一个合适的子弹壳,三是合适的木料,再就是铁皮铁丝之类的了。各式各样的子弹壳我们多的是,缺的就是枪管和木料,四处打听哪里有那合适的管子,一个伙伴不知从哪里知道的,说是某分厂的炼铁炉的料堆里有,我们就像猫儿知道那里有小黄鱼一样,立刻跑到那里去了。<br> 果然不假,那料堆里各式各样的管子多的很,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好大的一堆,我们各自选择了认为自己需要的就带回家了。木料就各显其能了,家里有木板的就用木板做,没有木板的就直接上树上砍一截像枪样的树枝来代替。说来也巧,那铁管恰好能紧紧的敲进子弹壳内,难的是怎样把子弹壳后面的那个铜底火帽取出来,这可难住我们了,我们手头又没有什么工具,怎么才能取出来?我们讨论了一下午,结果什么办法也没想出来,后来从大人们那里得知,把那子弹壳放在火里烧一下,再灌满水,口朝下放到地上,用锤子敲击子弹壳,泥土进入子弹壳内挤压水,靠水的压力把那底火帽顶出来,一试,果然行。初期我们都是用这样的弹壳,后来发现,这样做底火帽是取出来了,可是蛋壳很容易变形,再说烧过的子弹壳就不那么漂亮了。后来我发明了一个办法,取少许火药,放进子弹壳内,轻轻的敲击,让火药从子弹壳内的两个小孔进入底火帽的空隙里,然后用泥土装满子弹壳,用一根细铁丝把子弹壳绑住,直接用蜡烛烧子弹壳的底部,等达到一定的温度时,里面的火药爆炸,就将那底火帽崩出来了。这样的子弹壳由于没有经过高温火烧,保持了原有的色泽和形状,这个办法到现在我也没有泄露,小伙伴们见我的子弹壳做的好,以后取底火帽的事都有我来做了。<br>我们的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合适的木板,大多数都是从树上砍一根拐弯的树枝,带回家再慢慢修整,所用的工具就是一把斧头和一个削铅笔的小刀,就这样用小刀一点一点的将那树枝刻成枪的形状,在上面挖一条合适的槽,用胶皮和铁丝把枪管固定住,用铁皮和铁丝做成扳机和枪栓,用皮筋作动力,呵呵,一只土造的“手枪”就这样做成了。<br>  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用的火药都是从鞭炮里面扒出来的,那底火可以用街上卖的“炮子”(发令枪用的,但很小,以后再没见有卖的了),也可以用火柴头的火药,不过火柴头的火药不灵敏,要打好几下才响。那鞭炮的火药可不能装多了,因为枪管是插在子弹壳里的,装多了会将那铁管或子弹壳崩出,久了,我们就对药量了解了。 <br> <br>有了枪,我们可就有的玩了,天天聚在一起,比比谁的枪好,比比谁的枪响,可是很少舍得真的放一枪,因为用的是鞭炮的火药,一只鞭炮也扒不出多少药来,再说那鞭炮也是我们的心爱之物,好好的把它扒开,也有些不舍得,后来我们有了新的发现,解决了火药的问题。<br>当时正处在抗美援越的时期,我们的厂子里正在研制一种57毫米的破甲弹,是用无后座力炮发射的,这无后座力炮的炮弹和普通弹不一样,弹壳上全是孔,发射时,发射药燃烧,一部分能量向前,将弹头发射出去,一部分能量向后从炮闩的地方喷射出去,形成一条长长的火舌,以保持前后的能量的平衡,消除了后座力,所以称作无后座力炮。那往后喷射的火舌里有大量的未燃烧完的发射药,打的多了,地上就会有一层黄色的药粒,甚至有时候药粒多了,会被那喷射的火舌点燃,燃起一片片的火光。我们这帮孩子是那试验炮的忠实观众,那试验场就距我们居住的地方隔了一个山头,每当那炮声响起,我们就跑去观看,响声真大,必须捂着耳朵,冲击波过来,打在衣服上,就像是被谁推了一下似的。那炮几乎天天打,打过的炮弹壳堆积的像小山一样,所以地上的火药也很多,也不知是谁先知道的,这黄色的颗粒就是发射药,可以用来打枪。<br><br>这我们可高兴了,每当看完打炮,就到那炮台下面,连泥巴带沙子的把那火药带回家,然后再一粒一粒的往外挑,可费大劲了,那火药粒的直径不到一毫米,长也就有三四毫米,挑半天也挑不出多少来,后来我又“发明”了用水洗法,这种药不溶水,浸水后再晒干不影响效果,用窗纱作了一个小筛子,把那带泥巴沙子的药放在水里漂洗,先漂去泥土和草等杂物剩下的就是沙子和药粒了,在水里晃动筛子利用水的浮力把沙子和药粒分离出来,再把药粒晒干,就得到很纯净的火药了,这样的火药尽管威力要比弹壳内没发射过的药小的多,但用在我们的“手枪”里是足够了。不过这种发射药不能用“炮子”或火柴头的药直接点燃,必须用点“底药”,“炮子”等击发后先点燃这底药,底药燃烧产生的能量再点燃这发射药才能燃烧,底药就用鞭炮里的火药,用量就很少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的放枪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