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怒气管理-2024.12.24【耶格系统】推荐书籍《高敏感是种天赋》分享

刘俊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耶格系统】是世界著名的信息咨询和培训机构,它专门研究在21世纪人们应该如何正确思考以及如何正确创业,并为有创业意向的个人和家庭制订一个2-5年的事业发展计划并帮助他们去达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欢迎爱学习的你进群,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更多知识,共同学习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愤怒产生距离,而悲伤拉近距离。</i></p><p class="ql-block">当内心首先出现、并迅速升温的情绪是愤怒时,它可以成为我们的保护伞,有助于我们审视内心其他情绪。在其他情绪之中可能隐藏着通往真正快乐、充满活力的生机之路。而容易愤怒的人习惯于被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愤怒时,其他东西就完全看不见了。</p><p class="ql-block">愤怒之下隐藏着一种愿望,期盼着现实终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当然,愤怒是一种强有力的能量,可以清除所有障碍,让你为想要实现的改变而努力奋斗。一旦你感觉到愤怒了,就说明你正在为某些东西抗争——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但问题在于,有的时候你努力抗争、想要实现的改变其实是不会出现的。如果你因为不喜欢同伴的某些方面而生气,幻想着如果你不断地纠正他、责骂他,他就会改变,你其实只能让你们的生活都变得更糟罢了,并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因为我们的某些特质是天生带来,几乎不会变化。</p><p class="ql-block">你不断地对年迈的父母生气,希望过去的某些事可以改变。或许真的会发生奇迹,你改变了你的父母,接受了小时候曾经被他们否定的要求。最终,你们得以融洽相处,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或许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找到了面对失去的勇气,接受现实就是如此,愤怒的心才会慢慢平静。于是你放弃了这场没有胜算的斗争,内心的愤怒也转变成了悲痛。与愤怒不同的是,悲痛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唤起别人的同情,得到别人的支持。悲痛是一个过程,正常情况下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你终究会挺过去,铭记并放下那些失去的东西。慢慢来,擦干眼泪,抬头寻找新的可能。不过,愤怒也可能转变成苦涩的回忆,陪伴你一生。</p><p class="ql-block">隐藏在愤怒之中的愿望会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比如,与兄弟姐妹,与前任或者与上司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意识到了内心潜藏的愿望和现在奋斗的目标,找到向前的方向就易如反掌了。一旦你有所发现,可以选择朝着改变现实的方向努力——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放下你的愿望,启动悲伤程序,然后寻找新的生活方向。</p><p class="ql-block">当你因为父母(或者前任)某些无法给予你的东西而悲伤时,你会开始怀着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他们已有的和没有的一切,其实就跟你一样。即使你不能让时光倒流,回到梦中的童年时代,或者让你的婚姻重来一次,但你的人际关系仍然可以重新开始经营。当你不再继续尝试从别人那里获得他们并不拥有的东西,期待别人改变自己或者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新的人生方向随时可能出现。</p><p class="ql-block">同样,作为父母面对已经成年的孩子的愤怒,你可以尝试向他/她展示你的无能为力,告诉他:“我也希望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童年。”作为朋友,面对好友因自己过早离开而毁了他的生日的指责,告诉他:“我也希望自己当时可以不这么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慎用“应该”这个说教利器</span></p><p class="ql-block">“应该”是一个说教利器,你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用在别人身上。“我应该对孩子多上点儿心的”就是对自己进行道德评判的一个典型例子,将怒气撒在自己身上,对着自己开火。当然,你也可以将枪口瞄准别人,“你应该对我体贴一点”或者更糟一点:“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至少应该心存感激”。</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一个灵魂脆弱的人,你可能更倾向于评判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你无法实现你的高标准严要求,那么一开始就攻击自己并不是件好事:“我应该做得更好的——爸爸妈妈为我做了这么多,他们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应该感恩并感到高兴才对。”如此一来,你可能承载太多直指自己的负面评价了。结局就是你再次被刺激过度,精力耗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应该”到“希望”,从愤怒到悲伤</span></p><p class="ql-block">将希望和愿望区分开来。希望与现实更加契合。如果你开始期待一些只会在童话里发生的事,那么请停止。这是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生命价值的事情上的行为。比如,在一段死气沉沉的婚姻中,妻子总抱着丈夫某一天会出现惊人的变化的希望,那么放弃这种虚无缥缈的希望,会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好。一旦虚无的希望消失,她就能够开始面对现实了。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她能够自己决定到底是接受现在的一切还是为自己做出改变的基础之上。</p><p class="ql-block">愿望则有所不同。你的愿望可以是完全不现实的,比如你希望一个已经去世的亲人重新活过来陪伴你。你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喜欢黄色还是蓝色的花,不是你能决定的,你必须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到答案。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你就是你的愿望之所在。可能你就是某个人希望的能一直陪伴在身边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愿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意识到愿望的存在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你的生活与愿望相去甚远时。它们暴露了你内心深处的悲哀。从个人经验来讲,我倒宁愿直接触碰悲伤,而不愿意忍受愿望将伤痛掩埋时,那股似有似无的灰色感觉。</p><p class="ql-block">说教其实是在和内心的愤怒沟通,不管它是针对自己,还是针对别人。一旦感知到你的愿望,你就会为它能否被实现而或悲或喜。</p><p class="ql-block">愤怒则停留在更浅的层次。人们之所以只愿意看见表层的愤怒,而不愿意触碰深层次的脆弱情绪,其中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愤怒背后的悲哀让人难以承受;又或者发现自己无法拥有、无法改变时,苍白的无力感让你窒息。只要你停留在愤怒的状态,你就在为内心的愿望抗争。抗争得越多,感知到的情绪就越少。</p><p class="ql-block">对有的人来说,让愤怒主导自己,将之发泄到别人(比如父母)身上,就不用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了。你无法改变你的童年,也无法抹去曾经受到的伤害,你必须学会带着它们继续生活下去。当你能够接受现实,愤怒慢慢就转化成悲伤了。</p><p class="ql-block">在悲痛中逐渐被治愈。这是一个暴露自我的过程。身处悲伤之中,接受别人的爱和关心就容易许多。因为没有人愿意带着友善和关爱靠近一个怒气冲冲的人。愤怒中的你会将他们推得越来越远。所以说,愤怒产生距离,而悲伤拉近距离。</p><p class="ql-block">你的自我评价应该从“我应该跟别人一样把这些事处理好的”变成“我希望我能学会别人的处理方法去应对这一切”。这可以减少你的自责,为悲伤腾出空间。同样地,将“你应该多给我一点支持”变成“我希望你可以多帮帮我”或者只是说“我没能得到你的支持”。</p><p class="ql-block">我希望作为一名读者,你能感受到当用自己的愿望代替“应该”式说教时,我们是如何进入到更深层次,并引起他人共鸣的。你可以试着将你通常用于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话转化成“我希望……”或者“我没能……”的句式。试一试,看看是否能影响你对自己的感觉。你可能会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也可能是悲伤。对于敏感的神经系统而言,它们比愤怒更加有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