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日游第3天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曲阜三孔景区

<p class="ql-block">2024.12.24日河南安阳缘野户外一行47人,早7.30离开山东台儿庄沄开酒店,前往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及曲阜三孔景区(孔庙、孔府、孔林)。</p> <p class="ql-block">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位于中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路,是为了纪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一一五师苏鲁支队”(隶属于八路军)。</p> <p class="ql-block">该队以薛城为中心,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万顷微山湖中,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坐落在纪念园中心,高33米,于1995年8月建成,碑体正面为竖起的铁轨造型,镶嵌着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8个金箔帖面大字。</p> <p class="ql-block">游击队战士持枪冲杀的铸铜人物塑像矗立于纪念碑顶端</p> <p class="ql-block">碑底座两侧的花岗岩人物浮雕再现了游击队员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p> <p class="ql-block">碑座的八级台阶象征八年抗战</p> <p class="ql-block">使鲁南抗日根据地得以不断巩固和扩展</p> <p class="ql-block">铁道游击队截军列、打洋行、扒火车、炸桥梁打得日伪军魂飞胆丧</p> <p class="ql-block">他们开辟了华中、山东赴延安的通道,在枪林弹雨、风险万千的情势下,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肖华等首长和千余名指战员安全过境到达延安。</p> <p class="ql-block">风雨历险、历时七年,他们始终站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具有传奇般色彩的英雄们以及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是薛城历史上最丰富、最壮丽的人文资源。</p> <p class="ql-block">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并曾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许多国家。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推重,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并将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孔庙始建于春秋,历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至明清时形成现在的规模。孔庙南北长约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石刻1000余块,尤以汉魏六朝碑刻、画像石和明清雕龙石柱驰名中外,是研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孔庙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保存之完好,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是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圣时门是曲阜孔庙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清世宗于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孔庙正门名“圣时门”。</p> <p class="ql-block">弘道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为明初时孔庙的大门。清朝雍正年间重修。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道”是一种担当精神。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因为她有一套独特的文化价值系统。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伟大在中华先贤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伟大在不仅崇尚英雄更能不断产生英雄,这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新担当。在中华民族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是我们对弘扬中华文化的不懈追求。</p> <p class="ql-block">大中门是孔庙的第三道大门,金、元时期为孔庙的正门,明弘治年间曾重修,清代重建,门上“大中门”匾额系乾隆皇帝题写。门高9.5米,宽20米,进深7.5米,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覆顶,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檐下、脊檩下均施一斗三升斗拱。然有该门原名“中和门”,后改为“大中门”,“中”是指儒家的中庸思想,“中”之前加“大”,更加强调了儒家中庸思想的重要性。大中门教学点主要阐述的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主要包含度、时、和三层含义。在今天,对我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身心的各种关系,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同文门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是宋代孔庙的第一道正门。原名参同门,寓意参拜认同,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同文”二字出自《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意为统一语言、统一思想、统一文化,使整个人类思想都统一到儒上来。“同文门”正是赞扬了孔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文门的内涵体现在: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历史演进过程中,统一既是文化统一,也是政权作为、文化观念的认同,需要国家制度法律建构来保证文化认同的推进。孔子“大一统”的思想,既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基石。</p> <p class="ql-block">“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因“奎主文章”之说更名为“奎文阁”,为收藏历代帝王御赐图书典籍而建。初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扩建,是我国著名的木结构阁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墙倒屋不塌”的奇特现象:曲阜孔庙奎文阁体现了中国古建筑杰出的抗震性能。清康熙七年(1668 年),在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 8.5 级的地震,史称“郯城大地震”,这是我国大陆东部板块内一次最强烈的地震,其释放的能量约是唐山 7.8 级地震的 11 倍。当时百姓描述“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在孔庙奎文阁前的一通石碑上也记载道“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但 23 米高的奎文阁能够安然无恙,岿然屹立。“三孔”古建筑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辅以砖、石、瓦件。土木结合,木构架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达到了“墙倒屋不塌”的效果。因为木材的韧性强、取材方便、加工便利等特性,所以这类建筑的显著优点就是抗震性能好、设计灵活,且费用低、建造快。</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因大成殿而得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p> <p class="ql-block">“十三碑亭”位于孔庙第六进院落内,奎文阁以北,大成门以南,因有十三座碑亭,故称“十三碑亭院”。其中南排八座,北排五座,这些亭子式样基本相同,均为方亭体木结构。在南排的八座碑亭中,有四座为金、元时期建筑,即东起第三、第六座为金明昌六年所建;第四座为元至元五年所建,第五座为元大德六年所建,其余四座均为清代所建。北排五座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十三碑亭内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每座亭内陈列着体积、形态不同的石碑,碑文由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文字镌刻,真、草、隶、篆书体俱全。碑文内容主要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孔子庙宇的记录,极具史料价值。十三碑亭不仅记录了孔庙的历史,也是民族团结融合的历史见证,成为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座座丰碑。</p> <p class="ql-block">这一块体积重量最大的碑</p> <p class="ql-block">孔庙“钩心斗角”奇特景观:</p><p class="ql-block">十三碑亭院内,大成门房檐的一端插入了另一座房屋的两层屋檐的中心位置,这就是所谓的“钩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屋檐的左右四角相对,即所谓的“斗角”。</p> <p class="ql-block">按孔庙的建筑发展,清代碑亭应建在大中门前。清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将碑拥挤在各碑亭之前,故在此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古代建筑师通过榫卯结构将许多木头组合成构件,形成上翘的飞檐,这种设计不仅不需要铁钉和粘胶,还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飞檐和斗拱的设计非常精妙,飞檐层层叠叠,相互交错,角角相对,展现出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设计不仅在结构上稳定地连接建筑中心,还在美观上尽量向外出檐延伸,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先师手植桧是位于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树东石碑由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古桧挺拔高耸,树冠如盖。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在过去,它是孔子学说精神不朽的象征,其长势繁茂与否预示着孔家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与衰败,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浴火重生的伟大精神。如今,这棵树依旧生机勃勃、挺拔高大,寓意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中华民族共同体屹立长存,也象征着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杏坛是孔子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金代在杏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重修,明穆宗隆庆三年重建,是一座朱红色柱子的高大亭阁,阁内有坛,坛前有四棵杏树,谓为杏坛,牌匾为乾隆皇帝御题。</p><p class="ql-block">孔子大约在三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框,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位。这一风气的转变,是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贡献。孔子周游列国,一方面开展与鲁国周边国家交往交流,另一方面传播儒家文化思想。可以说,孔子既是理论家,也是实践者,不仅提出了“大一统”理念,创立了儒学文化,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游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精华,体系完备,有始有终。唐代时大成殿又称文宣王殿,宋崇宁三年(1104年)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年(1724年)遭雷火,雍正皇帝遣官重修,这次重修皇帝特许“晶莹黄瓦,准制度于宸居”,完全按照王制皇宫的标准修建,并给孔子配置了西周时期的天子服饰,以表达对孔子的最高崇敬之意。大成殿是孔子崇高历史地位的象征,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包容并蓄,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在维护文明的多样性,践行着文化的交流互鉴。同时也体现着文化的延续与道统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也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承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曾占地240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孔府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p> <p class="ql-block">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公共管理孔府事务。</p> <p class="ql-block">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鼓楼北街18号,始建于东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p> <p class="ql-block">祝大家健康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