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景区里头的佛香阁是颐和园里最重要的建筑群,也是整个园区的至高点和园林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当初,创建这个清漪园的时候,设计者便将东边的圆明园、长春园,西边的静明园、静宜园以及万寿山周转十几里以内的风景提携于周围,把当时的“三山五园”加成一体,使之成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风景区,佛香阁建筑群是是颐和园中最大的工程项目。</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几百年前清代的君臣一众唯唯诺诺陪着君王登山时的阿谀神态,还是乌乌泱泱自由的像鱼儿奋勇争先,却时而对身边事诸多的不平的我们之辈,时隔漫长时光;都得谋生又想超脱平生,其实呢,事儿是一样的。到了当下眼目前儿,<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说离着前朝旧日代非常远的时空, 那心境都是一样的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都可尽收眼底。这一刻,可以说:百代百样,百人百态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计划在瓮山(后改名万寿山)上建设高九层的大报恩延寿塔,为他母亲庆祝60岁生日。这是佛香阁建设之开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方云涌正千年,雾雨明层席翠烟。千古名痕雍和太,菱湖水涨紫鹭天。蟾潜二月人烟静,三境春深绿壁繁。游赏未尽佳山烈,临风瞻颂坠红莲。”</p><p class="ql-block">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在颐和园游玩时所作,描述了颐和园如诗如画的美景,以及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宁静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历史,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佛香阁的建造体现了当时皇家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如今,佛香阁已成为中外游客争相参观的胜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 佛香阁高36米,坐落在高21米的台基上;共有三层、八角、四重檐,为攒尖顶,阁内有八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内部建筑结构复杂。佛香阁的建筑特点包括其结构复杂、气势宏伟。它共有三层、八角、四重檐,为攒尖顶设计,阁内有八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佛香阁高约36米,坐落在20米高的台基上,显得庄重而宏伟。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典与宗教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霄何处樽里风,翠色空林想后宫。幽永形容留岁月,芳心却会换流东。”</p><p class="ql-block"> 佛香阁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它伫立在高山之巅,巍峨庄严,仿佛与天空相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仰视有高出云表之。阁上层榜曰“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内供接引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