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院区,位于浙江省杭州转塘街道,周围是青山绿水,其特点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阴天,气温4~10度,通过公众号预约进入院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门进入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巨匠广场的</span>“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园落成纪念”前,立着一个雕塑群:蔡元培、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都是中国美术学院名垂青史的先贤,他们是“巨匠精神”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场地面是阶梯式渐进,自然、淡雅的灰色碎石铺装,周边的树林和雕塑群中的人物、石块交相呼应,树影斑驳,石头林立,安静得只听得到自己的足音。进入这里,就像进入了一个东方枯山水般具有禅意的小景,一个艺术的精神高地,可以与先贤对话抑或静听、沉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区的整体设计理念是“天人合一”,建筑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营造了一个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校园内的建筑多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银杏树已卸去了树叶,进入了冬藏。眼前浮现出了多年前的一幕:一个扎着小辫的小男生,将地上金黄的树叶,用手划拉出了一圈又一圈,他说这是水的涟漪,层层递进…艺术生的思维就是活跃,带着诗意般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辆古老的火车头前,立着一座雕塑,极象文革时捧着红书的工农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色的火车头拖着一节绿皮的车箱,架在铁轨之上,布满了时间的痕迹,仿佛带你穿越回蒸汽时代。火车旁边,立着一个象山站的牌子,字迹要仔细辩认。绿皮车箱曾被改造成一个开着空调的咖啡吧,许是三年口罩的缘故吧,现在已关门,显得冷清而孤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的建筑是像“写诗一样造房子”,校园没有高大建筑,使风景向远处延伸,以借西侧远山之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越山水、建筑的漫游环路,建筑中的宽大走廊,如路亭般的山边、水边小屋,都是某种既可步行,又可展览,又可以进行学术讨论的地方,它们甚至是某种非常规的教室、会议室,与它们相连,是连绵不断的步行小道,在山上山下、水边水上,用建筑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和进入式结构。“如果把这个建筑立起来,它就像一个山水立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的本性。尤其是大小不一的方形窗户,简约大方,给人多变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形状不一的窗户,隐蔽在藤蔓中,透过窗户看世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到的建筑风格与气质,木,藤,竹,瓦,砖在美院的建筑群里都有运用,或是大线条或是细微不显眼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让人似穿越了古镇那些古朴的老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一个有着森林、花草、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耸水环、充满诗意迷蒙</span>的校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