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自初中开始,陆续从学长处听到他们演奏的《蓝色多瑙河》、《多瑙河之波》和《黑龙江的波涛》。这三首圆舞曲都是为江河而作,都特别动听、优美,似乎胜过任何一首华尔玆,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位于亚洲东北部。古称“黑水”、“弱水”等。俄称“阿穆尔河”。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黑龙江。</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的波涛》始作于1903年,原是一首圆舞曲。苏联(俄罗斯)名 为《阿穆尔河的波涛》</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的波涛》曲作者МаксАвелевич Кюсс,据说是沙俄太平洋分舰队军乐队指挥。原是一首圆舞曲,现在以合唱曲的形式出现最为常见。现在唱的歌词,是乐曲写成30年之后所填。</p><p class="ql-block"> 起初,这支曲子并不为人所知,曲作者也默默无闻。1944年,正带领远东前线歌舞团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慰问演出的苏军作曲家弗·罗姆耶瑟夫得到了这首华尔兹舞曲。那时的他,在亲眼目睹了黑龙江的滚滚波涛以及岸边的壮丽景色之后,深深被这首华尔兹舞曲所感染。很快,他与谢·波波夫(一说波波娃)合作把它改编成了合唱曲。</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罗姆耶瑟夫和波波夫都不知道这首浪漫的舞曲的起源和原作者是谁。但这支曲子显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这从他们填写的歌词中就能感受到。这首合唱曲在红军歌舞团公演后,很快就在苏联的远东地区流传开来。随后又传到了巴尔干前线的红军部队。那里的战地歌舞团将歌词进一步修改。自此,歌词作者变成了现在的谢·波波夫和冈·瓦西里耶夫。新的歌曲被录制到电台里播放,进而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尤其是经苏联合唱大师弗索柯洛夫改编后,声誉扶摇直上,与《蓝色多瑙河》、《多瑙河之波》齐名,成为圆舞曲合唱经典之一。</p><p class="ql-block"> 此歌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全曲由几段小圆舞曲构成,有多处八度大跳,跌宕起伏,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几段小圆舞曲呈现相映成趣的旋律,唱出婉转动人的歌声。歌词气势宏大,借景抒情,展现黑龙江诗情画意的美景。如高山流水的钢琴伴奏让人联想到碧波荡漾的黑龙江面上波光粼粼,五光十色,美不胜收。这首歌演唱难度较大。男声领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一一亮相,全曲把合唱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配器多姿多彩,中国听众非常喜爱这首歌,许多业余合唱团以能演唱这首高难度歌曲而自豪。黑龙江人对这首歌更是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此曲作于俄国从中国手中获取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后不久,对于中国人来说,回顾这段历史,内心往往隐隐作痛。此歌虽系俄国人所作,但我们还是把它叫作《黑龙江的波涛》更亲切。黑龙江既是俄国人的,更是中国人的。</p><p class="ql-block">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歌唱家艺术家能像歌唱长江黄河那样,写出自己的歌来歌唱黑龙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的波涛》由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演唱,指挥郑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作品的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文章,视频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在百度上找了许久,演奏这首华尔兹最多的是中国音乐工作者,另有少量俄罗斯管乐团和合唱团的演出。欧西国的乐团演奏的我一首也未找到,不知何故。后来我选了一首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演出的手风琴+交响乐协奏的《黑龙江的波涛》,来丰富本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