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按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2月22日星期日,今天对我而言不仅是个好日子,而且意义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应邀参加 “璜山书院胶东文化丛书”第三部《百家姓中说胶东》首发仪式。主编:邢纪波。副主编:尹浩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很荣幸我的拙文《和丁家亲戚说烟台》忝列其中编入此书!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犹如天方夜谭。为此,感谢烟台作协、烟台璜山书院。特别感谢烟台晚报前首席记者,烟台市作协副秘书长、新书策划及编撰者尹浩洋先生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文学创作的路上找到自信,希望能够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书共收录73篇文章,以优择稿,不分资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为理念,完全按照投稿先后排序。我的散文《和丁家亲戚说烟台》排列第38篇,第134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尹浩洋先生主持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席台上留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手捧新书乐开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封面钢笔画创作王相俊是我手表厂张悦姐的外甥烟台所城张家的后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把原创改编美篇呈现,希望您能喜欢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丁丁爱胶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丁氏在全国有多少分支不清楚,只知道我的祖籍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县,丁氏家族是老潍县的名门望族。其家族在潍县世代经商,是清末民初的潍县首富,有土地五万余亩,另开设当铺、印刷厂、纺织厂、澡堂、大戏院,有“潍县丁半城”之称。据潍县丁氏家族族谱记载,其祖丁兴,在元末明初农民起义时,追随太祖朱元璋屡建奇功。明洪武十二年,受封淮安府海州卫守备,后以疾告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潍县的丁兴后人中,最为人所知的可能是丁伟志先生,他是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丁伟志先生是丁家的后人,他描述了在潍县很长一段历史上,丁家都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他在潍县前后生活过13年,遇上的正是这个“大宅门”的没落时期。他提到,记忆中的“丁家”在巴金的小说《家》中描述的那个大家族能找到影子,但是“丁家”比“高家”规模更大一些,亲族关系也更复杂一些。关于丁家的历史,有资料提到丁兴有三个儿子:丁贯、丁推和丁山。而丁山最有出息,潍县丁氏家族的家谱和各支支谱,均以丁山为一世祖。这表明丁家在潍县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综上所述,丁伟志先生作为丁兴的后人之一,为人们提供了关于这个家族的一些见解。通过他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丁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父亲丁氏家族有个侄子是我的堂哥,一只眼睛和右手有重度残疾,但却身残志坚刻苦努力,以不同于常人的毅力,练就了用左手写字而且字写得相当漂亮,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贴对联,村民们都会找他写。不仅有文化还有一个智慧的头脑,谁家有不顺心的事或生活上有困难都会找他出主意帮忙解决,深得人心。后来经过村民们投票一致通过选他当了大队书记,他也不负众望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走上了康庄大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父亲在家排行最小,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老大英年早逝,老二被抓壮丁至今下落不明。在打碎一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的号角声中,父亲像千万个英勇的战士一样,在冲锋的路上,南征北战不惧生死,赢得了“战士”的尊严。解放后,父亲又像《父母爱情》里的江德福一样在东海舰队(上海)速成学校毕业来到了烟台莱山机场成了一名海军航空兵。记得小时候正值文革初期,父亲响应党的号召,在“三支两军”运动中,先去了北京一所中学,隔了两年后又去了青岛造船厂,同样都是任军代表,一去就是三年不能回家探亲。那时我们都很小,母亲在生产科干家属工为机场官兵做豆腐、酱油、米醋和米酒等早起晚归。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真不假。那时我们姐妹轮流做饭洗碗,尤其是中午时间短来不及做精致的饭菜,一般都是做地瓜丝饭 ,锅内放花生油,葱花加盐爆香,水放的不要太多,这样比较稠一些,锅箅子上面放几片馒头,地瓜丝熟了馒头也熥透了正好一锅出来,吃起来又甜又香。通常礼拜天会蒸馒头 、蒸包子、包饺子、吃米饭改善生活。那年代我们虽然暂时缺少了父亲的陪伴,但在我心里父亲是“最可爱的人”。他会经常写信问寒问暖,关心我们的学习,关心母亲的身体健康,给予了我们很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抚慰。记得我十几岁时,父亲曾去过许多地方,还有叔叔阿姨们转场走南闯北去的地方也很多,他们都说,烟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可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总结的经验是,最养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非烟台莫属 ,这话我记得很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我下乡回城进手表厂分到了自动车间干机加工,从第一眼看到就不喜欢,完全打破了我的想象。七十年代末部队实行了建国以来的百万大裁军,父亲转业回了老家潍坊。我因为不愿干整天想调走,三天两头给父亲写信央求他快点把我调回潍坊。那时我舅舅在潍坊柴油机厂属央企,他答应我调回去干统计,可父亲却极力反对硬是不让。他说:烟台是个好地方,你现在还小等过些年就能体会到与潍坊不同,烟台是海滨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快生活质量好,你若不听劝非要走的话,日后肯定会后悔的。经过时间的打磨与沉淀,我的工作也有所改变,最终听从了父亲的劝告留在了烟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父亲刚转业回潍坊时,有个丁姓家族的叔叔到家里看望。听他说,当年潍县与父亲一起去当兵的人有很多,有的人在战斗中牺牲了,有的人成了残疾,还有的人因种种原因客居他乡了无音讯。大部分早些年基本上都复员和转业了,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兔子转山坡,转来转去回老窝”,唯有父亲是最后一个回到老窝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我俩去北京女儿家小住,每天早晨5点起床去杜仲公园打乒乓球、篮球和羽毛球,因为人多,哪里人少就在哪里打。时间长了认识了一个姓丁的人,当他听说我们是烟台人时,特别高兴犹如见到了老乡。因为与我同姓,所以我也觉得很高兴很亲切。他说七十年代初期他在烟台海军基地(炮校)当过兵,离海边很近,经常去玩学会了游泳。还记得张裕博物馆,北极星钟表博物馆。往西走走就是烟台山,山下有外国人建造的洋房小楼很漂亮,山上有灯塔,从塔内旋转台阶爬到塔顶能看到全烟台的美景。有挂满同心锁的铁索桥印象深刻。另外海景也是很美的,还有东炮台知名作家冰心住过的地方。他说: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参加过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者,在烟台创办第一所海军学堂并出任第一任校长。他还说,烟台是个好地方,当了几年兵真想就地找个漂亮姑娘结婚生子,可父母不同意没办法只能返回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我不属于胶东烟台的坐地户,但是于我而言胶东烟台却是我出生、长大、下乡、工作、结婚成家一直到退休,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外来户”,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厚感情。尽管每年春节都回家住几天,但是对于潍坊除了直属亲戚之外,其七大姑八大姨统统不熟悉,也就没有什么交集。所以胶东烟台比潍坊故乡要亲百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喜欢烟台的雪,号称“雪窝”,胶东半岛的鹅毛大雪,那大气磅礴的劲儿除了雪域高原、内蒙、新疆及东北三省外,我想再没有其他任何地方能与其媲美。白雪公主如同仙女下凡飘飘然向你走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猛烈地拥抱你、热情地亲吻你,让你应接不暇措手不及,即使与她撞个满怀,那凉凉的一会儿就融化的瞬间也很遐逸。厚厚的积雪,银装素裹,扮靓了世界,分外妖娆。当偶尔看到一朵小小的红花探出头来调皮地东张西望时,就像小公主在向你微笑,白里透着一点红,是那么的娇艳,那么的美,那种浓郁的风采,醉了人间、醉了大地,这就是她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喜欢冬日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那种没有喧哗的光和热,暖暖的洒在身上是那样的舒服与安逸。以至于我几乎每晚都关注天气预报(明知手机可随时关注,但还是习惯看电视),盼望着第二天晴朗,这样就会早早地做完家务,十点左右去小广场晒太阳。久而久之已养成了习惯,接触了一些老人和孩子,跟着享受天伦之乐,每天还能看广场舞,听着优美的旋律,真的是其乐悠悠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喜欢烟台四季分明,春看百花,夏听蝉鸣,秋看金黄斑斓,冬看白雪皑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最喜欢烟台的美味佳肴。海参、鲍鱼、大对虾。韭菜炒海肠、海肠捞饭、手撕鱼片、清氽蛎子、生呛梭子蟹、鱼锅片片、红烧大虾。烧肉、丸子、大公鸡。烟台焖子,鲅鱼饺子、长岛菜包子、蓬莱小面、宁海脑饭、福山拉面。还有过年蒸的大枣饽饽、用苹果木模具搕的莲子、锦鲤、寿桃,“七夕节”搕的巧果等等花样多多漂亮至极,美的看着都不啥得吃。果蔬类如栖霞的红富士苹果、莱阳梨、福山大樱桃、龙口玫瑰香葡萄。瓜果梨桃包括花生、地瓜、玉米等都比内陆平原的好吃。总之,作为客家人,我爱我的第二故乡胶东烟台胜过——故乡潍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家姓中说胶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赵钱孙李丁独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季分明气候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吴郑王夕阳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丁春玲 女 昵称丁丁 60年生 企业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结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家姓如百花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花盛开百家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姓说咱家乡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胶东烟台展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依山傍海气候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杰地灵仙境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参苹果张裕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鲜味烟台迷你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