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經梅爾基奧抵達南極半島

马湘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爾基奧爾群島 <span style="font-size:18px;">MELCHIOR ISLANDS </span>位於南極洲昂韋爾島和布拉班特島之間,屬帕默群島的一部分,位於64°19′S 62°57′W,1873年由德國探險隊發現,目前阿根廷在這裡建有科考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亦稱帕默尔半島、格雷厄姆地或奧伊金斯領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半島位於西南極洲,是南極大陸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遠(南緯63°)的大半島,東西瀕臨威德爾海和別林斯高晉海,近海有寬廣的大陸架,東側有菲爾希納陸緣冰,有深400~600米的大陸架,寬度在550米以上。西側為別林斯高晉海,大陸架也寬廣。有的常年冰封。北為與南美洲相距970千米的德雷克海峽。南接埃爾斯沃斯高地,是崎嶇的山地與高原。北隔970千米的德雷克海峽與南美洲相望,南接崎嶇的山地和冰雪高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大陸面積1,366萬1,000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0%。約為澳洲的1.8倍,美國的1.5倍和台灣的380倍,為世界第五大陸塊。南極大陸像大黃貂魚而大致呈圓形狀,其直徑約為4500千米。它亦是最為偏遠的大陸,離最近的南美洲約有1000千米,而與新西蘭,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及南非洲分別約有2500、2720及3800千米之距離。南極大陸之平均海拔為2300米,是最高的大陸,與北美洲的720米及澳洲的340米高出很多,南極縱貫山脈有多座超過4000米高的山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半島屬於新生代褶皺帶,基岩起伏不平,海拔5140米的文森山是南極洲的最高峰。海岸曲折呈峽灣形,近海島嶼很多。通過海底山脈可將南極半島——南奧克尼群島——南桑德韋奇群島——南喬治亞島——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連成——蟠龍式的連續相接的山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半島原為南美洲的延伸,與南美洲之安第斯山脈(Andes)有極近似的地質狀況,含有火山湖侵蝕的遺跡而多沈積岩。它的西海岸地區氣候較不嚴酷,故有較多土壤,且其年代較年輕。又因有較多野生動物之活動,所以它含有豐富的腐植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半島是南極大陸最溫暖、降水最多的地方,年雨量可達500~600毫米,局部地方有時能達到900毫米,有「海洋性南極」之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半島為多山半島,東岸更為陡峭高峻,山地冰川發育且發現有種子植物,植被最綠,西海岸有較多的「綠洲」,生長著少量高等植物及苔蘚、地衣和藻類,動物和鳥類也較多,故南極半島有「南極綠島」之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只有總面積約0.4%左右的南極大陸地表是暴露在外,而未被冰帽覆蓋,所以直接的地質研究較為困難。只有透過近代的遙控探測技術,用無線回應感測,可以揭開深厚的冰帽之下的南極大陸地質的真相。由於南極大陸的冷與乾,使得其岩石的風化過程極為緩慢,在那裡的土壤極為有限,且其年代極為久遠。除非在濱海地區的動物棲息處含有鳥糞土,否則通常都含有較高的鹽份,由於缺乏有機物,因此大都極為貧瘠,在地質學上是屬於「原始的」土壤。海岸地帶較「溫暖」,地下1米處可能達4℃且較濕又多動物活動,所以有較多含有腐植質的土壤。在南極大陸上,有些土壤是在地表之下永遠結凍的,名為永凍土(Permafrost)礦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南极大陆的矿脉被深埋在冰帽之下,只有少数的蕴藏被发现,初步估计有500亿桶石油,还有煤,铜,铁,铀,钸及储藏其他贵金属。在南极半岛北端之詹姆士罗斯岛(James Ross),有石油气蕴藏,东南极大陆的查尔斯王子山脉(Princess Charles),有初级之铁矿,而南极纵贯山脉可能有世界最大量的初级煤矿蕴藏,在杜福克山群(Dufek Massif),发现钸及镉。半島中央部分礦產有錳、銅等,沿海島嶼<span style="font-size:18px;">蘊藏著豐富的鎳、金、銀、鉻等礦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們對南極及其陸架區礦產資源瞭解得並不多,原因很簡單,面積巨大,厚達幾千米的冰蓋和惡劣的自然環境限制了科學家的調查,但是通過幾十年不間斷的工作,已經在南極發現礦床、礦點百餘處。美國地質調查所把南極大陸劃分出三個主要的成礦區:安第斯多金屬成礦區,主要為銅、鉑、金、銀、鉻、鎳、鑽等礦產;橫貫南極山脈多金屬成礦區,有銅、鉛、鋅、金、銀、錫等礦產;東南極鐵礦成礦區,除大量鐵礦外,尚有銅、鉑等有色金屬,併發現金伯利岩。一般認為查爾斯王子山鐵礦和橫貫南極山脈區的煤礦規模最大;羅斯海、威德爾海、阿蒙森海、別林斯高晉海等海盆油氣遠景最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儘管南極大陸及其陸架的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開發難度頗大,但隨著其他大洲可供開發的礦產資源的日益減少和枯竭,將迫使人類向海洋、南極洲或其他地方尋找出路。至於人們擔心礦產資源開發可能造成的環境、生態的破壞和污染,人類也會從科學技術進步中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但是,南極禁止一切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世界已查明的鐵的蘊藏量是相當可觀的,但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富鐵礦床就不是那麼樂觀了,所以近幾十年來,地質學家們又逐步把尋找鐵礦遠景資源的目光投向南極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鐵礦是南極大陸所發現的儲量最大的礦產,主要位於東南極。1966年,蘇聯地質學家在查爾斯王子山脈南部的魯克爾山北部發現了厚度約70米的條帶狀富磁鐵礦岩層,稱為條帶狀磁鐵礦層或碧玉岩。礦石平均含鐵品位為32.1%,最富可達58%。整個岩系厚度達400米。他們在1971~1974年調查,確定了該地區磁鐵礦和硅酸鹽中鐵的品位可以與澳大利亞西部的哈默斯利盆地、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區、加拿大的謝弗維爾地區和蘇聯的克里沃羅格地區的鐵構造相比。航空磁場調查資料表明,鐵礦集中區在冰體下長120~180千米,寬5~10公里。1977年,美國的霍夫曼和里瓦齊等人,根據航磁異常報道了在魯克爾山西部的冰蓋下的兩個磁異常帶,其寬度為5~10公里,延伸達120~180千米,他們初步認為這是魯克爾條帶狀含鐵層的延續,如果這兩個磁異常帶確為鐵礦所引起的推理得到進一步證實,那麼,該地區的鐵礦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這就是一些南極地質學家所聲稱的「南極鐵山」,其鐵礦蘊藏量,初步估算可供全世界開發利用200年。毫無疑義,南極洲魯克爾山條帶狀含鐵層的發現,已經在關心南極礦產資源的地質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洲擁有世界最大的煤田。早期南極探險家,在露岩區採集標本時,經常發現煤,而且用它做飯、取暖。時至今日,在南極大陸上發現的煤很多,而且許多煤層直接露出地表。發現的煤田主要分布在南極橫貫山脈沿羅斯海岸的一段,還有西南極洲的埃爾斯沃思山區也有煤田露出。南極橫貫山脈的煤田,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田。據估計,南極大陸冰蓋下蘊藏的煤超過5000億噸,是南極洲留給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色金屬在國防工業、機械製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廣泛的用途,其中許多又是貴重金屬。南極洲地域廣闊,與地質構造和地質歷史相似的其他大陸比較,可能潛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由於南極大陸面積的95%被巨厚的冰蓋所覆蓋,因此地質調查工作十分困難。地質調查僅限於無冰區和南極大陸沿岸。根據各國的地質調查資料估計,南極洲可能有礦床900處以上,其中在無冰區有20多處。已發現的礦床、礦點100多處。除鐵和煤之外,有南極半島的銅、鉬以及少量的金、銀、鉻、鎳和鈷;南極橫貫山脈地區的銅、鉛、鋅、銀、錫和金;東南極洲的銅、銀、錫、錳、鈦和鈾等有色金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3年執行深海鑽探計劃(DSDP)的美國鑽探船「格洛瑪·挑戰者」號,在羅斯冰架外的大陸架區4個站住上進行鑽探,那裡的沈積物厚度達3000~4000米。鑽這4個孔的目的是為了研究那裡沈積物的沈積史。因此,所選的鑽探站位故意避開過去從海洋地球物理研究角度認為沈積地層可能有合油構造的區域。然而,這4個鑽孔中有3個僅鑽到45米深時就噴出了大量的天然氣。使人推測羅斯海可能儲有重要的天然氣資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縱貫山脈將南極大陸分隔成兩部份:東南極大陸(East Antarctica)或稱大南極大陸(Greater Antarctica),和西南極大陸(West Antarctica)或稱小南極大陸(Lesser Antarctica)。東南極大陸之岩石屬古地質代之結晶岩,其較堅硬而無化石,年齡至少有30億年,而已知在恩得比領地一帶有南極大陸最古老的岩石39.3億年,他們與澳洲西部已知地球最古老之43億年的岩石接近。東南極大陸之岩層的平均高度接近海平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洲是由岡瓦納古陸分離解體而成。根據德國氣象學家和極地探險家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地球上一塊塊分散的大陸,在遙遠的地質年代,是連在一起的。後來由於地殼的活動,古老大陸分裂了,開始「漂移」,逐漸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大陸分布的格局。具體說來,大約在5億年前,地球赤道一帶存在著3個大陸板塊,大致相當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其他大陸則分布在南半球,連成一個板塊。過了1億年左右,上述幾個板塊通過漂移和碰撞,以及劇烈的地殼運動,又合併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空前巨大的「聯合古陸」,或叫「超級大陸」。後來,超級大陸逐漸一分為二,北面的叫勞亞大陸,南面的叫岡瓦納大陸,又稱岡瓦納古陸。在大約1.7億年前的快羅紀末期,岡瓦納大陸分裂成東、西岡瓦納大陸。東岡瓦納大陸由南極洲、印度、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組成;西岡瓦納大陸由南美洲和非洲組成。大約0.53億年前,澳大利亞與南極洲開始分離,到漸新世,即0.39億年前,澳大利亞與南極洲最後分離,並且南極半島與南美洲分離,形成德雷克海峽。從此,南極大陸在地理上完全獨立了,地球上基本形成了七大洲的雛型。但是,它們的地理位置仍然在不停地移動著,變化著。這些板塊以每年1釐米、10釐米甚至1米的速度朝不同的方向作著相對移動,只是一時難以察覺,但天長日久,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到達現今的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2年,德國的氣象學家華格那(Alfred L.Wegener)提出「大陸板塊漂流理論」。他認為原本在地球南面,有一稱作「剛瓦納(Gondwana)」之超級大陸塊(Supercontinent),它包括今日之南極大陸,澳洲,新西蘭,非洲,南美洲及印度。當今的地質學家認為,大約在1億800萬年以前,剛瓦納大陸塊開始慢慢分裂漂離,而形成今日以上之各大陸,亞南極陸塊及島嶼等,南極大陸約在4500萬年前漂流到南極點附近成型,且環繞四周強烈的南冰洋洋流,將其與較暖的北方海洋分隔,而開始極劇冰凍成所謂的「冰川凍土」之地.新西蘭和澳洲約在9600萬年前,最後才從剛瓦納分裂出來,今天各陸地,仍然以每年1~6釐米的速度再繼續漂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學家們曾分別於陸地發現同樣之岩石,礦物,動植物化石,甚至海底陸地的地磁型態。於南極大陸之恩德比領地(Enderby Land)之海岸一帶,與印度半島東岸及斯里蘭卡一帶有極為相同之結晶岩。新西蘭,澳洲之塔斯馬尼亞及南美洲的阿根廷發現同樣的櫸樹林。而在今日南極大陸上之南極縱貫山脈,可發現與澳洲,新西蘭,印度,南美及南非有相同的動植物化石。另外,在以上不同陸地上,當冰河退卻後,可發現來自3億5000萬年前之冰河時期所遺留下來之相同的沈澱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陸地動物雖有150余種,但其中多為海鳥和海獸身上的寄生蟲,並非真正的陸地動物。真正的南極陸地動物有昆蟲和蜘蛛類,它們是在南極大陸土生土長的土著居民,如蜱、蟎、尖尾蟲和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蟎也叫無翅南極蠅,是南極大陸最大的陸地動物,體長僅2.5~3毫米。它分布於南極半島兩側南緯64°~65°30′之間的狹窄地帶,靠食苔蘚和地衣及其他碎屑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尖尾蟲(也叫彈尾蟲)和蟎在南極大陸分布最廣,從海岸到海拔2000米的高原,甚至遠到內陸南緯84°的地區都有分布。尖尾蟲多見於生長地衣的岩石表面上,常和地衣生活在一起,有時在岩石下或小碎石縫中也有發現,但不常見。蟎多見於岩石下,少見於岩石表面,主要與苔蘚生活在一起。蟎能忍受較低溫的環境。隱爪蟎科的鐮螫蟎是與藻類生活在一起的南極蟎類,以藻類為食,能在凍沙中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南極洲的淡水塘、溪流和湖泊中生長著種類稀少的扁蟲、圓生和其他甲殼類動物如水蚤等。在長滿苔蘚的淺灘沼地和淡水塘中有緩步類動物,其體長僅有0.1~0.8毫米,呈紅棕色,身披角質層,有觸鬚,腿短,卵生,以苔蘚和藍綠藻為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生物學家在中國南極長城站附近的岩石縫里或岩石底下,發現了一種蜘蛛類動物,其體長有數毫米,呈粉紅色,身體柔軟、透明,一碰就碎,它通常生長在長有地衣的岩石上,可能以地衣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動物有:企鵝、海豹、海狗、磷蝦、鯨、鳥類和一些昆蟲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布亞企鵝是企鵝目企鵝科阿德利企鵝屬鳥類,又名金圖企鵝、白眉企鵝。有南方種和北方種之分,身高、體重和形態略有差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布亞企鵝分布於南極半島以及南設得蘭群島、南喬治亞島等若干座島嶼。棲息於終年氣溫為5攝氏度的區域里。通常在近海較淺處覓食,主要食物為小魚、甲殼類、魷魚和南極磷蝦。繁殖期在南極冬季,以小石塊或乾草圍成一圈,築成20釐米寬巢。雌性每次產卵1~2枚,雌、雄性輪流孵蛋,先雄後雌。孵卵期約為七八個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布亞企鵝是企鵝家族中游泳速度最快的種類,時速可達36千米,也是鳥類中當之無愧的游泳冠軍。模樣憨態有趣,有如紳士一般,十分可愛,被稱為「紳士企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布亞企鵝是阿德利企鵝屬(Pygoscelis)的三個成員之一。線粒體和細胞核的脫氧核糖核酸證據顯示,王企鵝屬(Aptenodytes)在約4,000萬年前與其他企鵝族群分支之後的200萬年,阿德利企鵝屬亦開始與其他企鵝出現分支。這以後,直到約距今1,900萬年,阿德利企鵝亦分裂出來,而帽帶企鵝和巴布亞企鵝則在1,400萬年前才分裂出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布亞企鵝是繼帝企鵝和王企鵝之後體型最大的企鵝物種。體長75~90釐米,體重5.5~6千克。橘紅色的喙和蹼,頭頂有一條寬闊的白色條紋。成年的巴布亞企鵝高。眼睛上方有一個明顯的白斑,嘴細長,嘴角呈紅色,眼角處有一個紅色的三角形,顯得眉清目秀。因其模樣憨態有趣,有如紳士一般,十分可愛,因而俗稱「紳士企鵝」。幼企鵝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布亞企鵝是企鵝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時速可達36公里。通常在近海較淺處覓食,主要食物為魚和南極磷蝦,特別是後者,是白眉企鵝的首選獵物。白眉企鵝有時也深潛至海中100米處,但潛水時間通常僅持續0.5~1.5分鐘,很少有超過2分鐘,而且有85%潛水不足20米。主要敵害有賊鷗、豹海豹。巴布亞企鵝非常膽小,當人們靠近它時,會很快地逃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布亞企鵝主要以捕食磷蝦等甲殼類動物維生,而魚類僅佔它們的食物的百分之十五。福克蘭群島四周的海域有大量的魚類、甲殼類動物及魷魚,因此它們的食物是多元化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布範圍:分布於南極、阿根廷、智利、馬爾維納斯群島、赫德島、麥克唐納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p><p class="ql-block">旅鳥:澳大利亞、新西蘭、聖赫勒拿島,阿森松島、特里斯坦 - 達庫尼亞群島、南非。</p><p class="ql-block">產地不確定:布韋島、南極大陸、南極半島以及南設得蘭群島、南喬治亞島等若干座島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巢是由一大堆石頭繞圈而設的,其大小可高達20釐米,直徑25釐米。它們會守著自己找來的石頭,慢慢建巢,有時也會出現為石頭的擁有權而爭執的情況,也有以草築巢,視地區而不同。巴布亞企鵝的求偶行為和配偶辨認行為異常複雜,雌企鵝在南極的冬季產卵,每次產2枚,雌雄企鵝輪流孵卵,先雄後雌,每隔1~3天換班一次。孵卵期較長,達七八個月,每次撫育兩只小企鵝。在孵化期,雄鳥和雌鳥通常每1~2天會輪換一次孵卵或育雛任務,因此在繁殖期的大部分時間內,它們都不必進行長時間的禁食。在繁殖期,巴布亞企鵝只在群居地方圓10~20公里的範圍內活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企鵝發育較慢,3個月後才能下水。如果兩枚卵都孵化出來,它們就搶著讓父母餵自己食物。這時,企鵝父母會逃到一邊去,小企鵝們將緊緊地追著父母要餵它們。體大的、年長的小企鵝在比賽中獲勝,得到父母的食物,另一隻小企鵝只好等下一次了。如果食物不充足,通常第二隻孵出來小企鵝會被餓死。幼鳥前後換羽兩次(這在鳥類中獨一無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水中,海獅、海豹和殺人鯨均是巴布亞企鵝的天敵。在陸上,成年的巴布亞企鵝並不會受到威脅,但鳥類卻會偷它們的蛋和幼企鵝。巴布亞企鵝大約有63萬只。該物種被列入近危,因為有些種群雖然明顯增加,但一些重點群體迅速下降導致全球種群數量的迅速下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極晝和極夜是極圈內特有的自然現象,極晝和極夜這種特殊的自然現象,是地球沿著傾斜地軸自轉所造成的結果。也就是說,地球自轉時地軸與垂線成一個約23.5度的傾斜角,因而地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的軌道上,有6個月的時間,南極和北極的其中一個極總是朝向太陽,另一個極總是背向太陽;如果南極朝向太陽,南極點在半年之內全是白天,沒有黑夜;這時,北極則見不到太陽,北極點在半年之內全是黑夜,沒有白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下一個半年,則正好相反,北極朝向太陽,北極點全是白天;而南極這時則見不到太陽,南極點全是黑夜。在極圈內的地區,根據緯度的不同,極晝和極夜的長度也不同。極夜期間,並非總是伸手不見五指,在極夜剛剛開始和就要結束的時期,雖然不能直接照射到陽光,由於在地平線下不遠的太陽的輝光作用,但天空依然很明亮,室外活動和野外作業還是可以進行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球本身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這塊磁石有兩個極,磁針向南指的位置為南磁極,向北指的位置為北磁極。南磁極的位置是不固定的。經過科學測定,南磁極大約以每年l0千米的速度向北移動。自從1909年查明南磁極的大致方位在東南極洲最東部的喬治五世地,確認其位置在南緯72度25分、東經155度16分處後,到1965年它的位置便移到了南緯66度30分、東經139度54分的地方;1971年其位置又移到南緯60度48分、東經139度24分處。南磁極的位置正從南極大陸向南大洋移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氣溫比北極低,年平均溫度要低26度,冬季平均溫度比北極低44度,同樣位於地球的兩極,氣溫確有如此大的差別,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南北極的海陸分布不同,南極洲是海洋包圍著大陸,而北極區是大陸包圍著海洋。陸地吸收和儲存熱量的本領比海洋大得多,而陸地吸熱快,散熱也快;再一個原因是,南極大陸的平均海拔高度為2350米,而北極區的海拔基本上處於海平面位置。另一個原因是南極的天氣系統比較封閉,它與中低緯度地區的熱量交換比北極少。因此,北極的氣溫要比南極高得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南極西部高原上,突出的埃爾斯沃思山脈有幾個制高點,最高峰叫作文森山,海拔5140米,位於南緯78度36分、西經85度24分,在南極森蒂納爾山脈的南端附近。這些阿爾卑斯山型的山峰首先是由埃爾斯沃思和他的飛機駕駛員霍利克·凱尼於1935年發現的。我國登山家已經成功地攀登上文森山的頂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里冰封的南極洲也有綠洲,你相信嗎?1974年2月末的一天,一架美國飛機在南極大陸的南印度洋沿岸上空飛行,突然,領航員班戈驚呆了。他發現飛機下面有一片無雪的土地,高高的冰牆圍繞著山谷,像一個扇形的屏風。山谷中沒有積雪的土地中間,分布著一些不凍的湖泊,給這個白色的冰雪高原帶來無限生機。這就是南極洲有名的班戈綠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謂綠洲,並非是鬱鬱蔥蔥的樹木花草之地,而是南極探險家、科學家由於長年累月在冰天雪地裡工作,當他們發現沒有冰雪覆蓋的地方時,不禁倍感親切,便將這些地方稱為南極洲的綠洲。南極綠洲佔南極洲面積的5%,含有乾谷、湖泊、火山和山峰。按照這個定義,在南極可稱作綠洲的有班戈綠洲、麥克默多綠洲和南極半島綠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戈綠洲的面積大約有500平方公里,常年刮風,吹起的沙石、雪粒,把岩石表面琢磨成許多很小的窟窿,像蜂窩一樣。鋪在地面的礫石,表面有一層光澤如漆的暗棕色外殼,這是溶解在水中的鹽類慢慢地在岩石表面凝聚起來的結果。在這個綠洲中,有一些沙丘,沙丘間的谷地有的乾燥,有的積水成湖。較深的湖,水質不太咸,湖水清澈,晴天閃出天藍色的光澤。較淺的湖,泛出淡綠色的或褐綠色的光彩,湖水很咸,苦澀難耐。在那些乾燥的丘間低地或沙丘的斜坡上還結成一層白色的鹽霜,像剛剛下過一場小雪。這些鹽霜和湖中的咸水,沒有相當久遠的年代,是無法形成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極地氣旋顧名思義就是極地的氣旋。南極大陸高壓的周圍,常年存在著許多極地氣旋,這些極地氣旋有規律地自西向東移動,是影響南極地區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南極的極地氣旋活動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夏季氣旋活躍、氣旋數偏多,冬季偏少,過渡季節接近平均數。極地氣旋的平均移速約為每小時29.9千米,平均每天移14.4個經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於在南大洋和南極洲的氣象台站很少,科學家一半是利用衛星雲圖對極地氣旋活動進行分析,所以衛星雲圖在南極天氣氣候研究及預報服務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大陸冰蓋中心高原與四周沿岸地區之間是一個陡坡地形。內陸高原的空氣遇冷收縮,密度增大,這種又冷又重的冷氣流從冰蓋高原沿著冰面陡坡向四周急劇下滑,到了沿海地帶,地勢驟然下降,使冷氣流下滑速度加大,於是便形成廠具有強大破壞力的下降風。又由於地球自轉的影響,向北流動的氣流總是向左偏轉,於是在大陸沿海地帶形成了偏東大風。通過多年氣象觀測,證實了南極大陸沿海地帶的風最大,風向偏東,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特別是東南極大陸沿岸,從恩德比地沿海到阿德利地沿岸,這一帶海岸的風力最強,風速可達每秒40~50米,被稱為風暴海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輻合帶是一條非常明顯的自然地理邊界。這裡是向北流動的南大洋表層水(0~300米水深)與向南流動的溫暖的大洋水相遇的地方,為海水溫度、鹽度的躍變帶,兩邊的海洋有特別明顯的差異。輻合帶的地理位置在南緯48度到62度之間,是個不規則的圓圈。在印度洋、大西洋一側的南緯50度附近,在太平洋一側的南緯55度到62度之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大洋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洋,科學家們通常把環繞南極洲的海域稱南大洋。南大洋的北部邊界是南極輻合帶。是由輻合帶以南的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水域組成,其水域面積約為7500萬平方千米。我國南極考察隊已經對南大洋有過許多次的科學考察,中國的科學家積累了大量的科研數據,並已經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有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洲的低溫和冷空氣的特殊作用還能產生一種十分危險的天氣現象,這就是南極探險家談之色變的乳白天空。發生這種天氣現象時,天地之間渾然一片,人彷彿融入濃稠的牛奶里,一切景物看不見了,方向也迷失了,而且人的視線會產生錯覺,分不清景物的距離和大小。造成這種幻境的原因,是由於太陽光射到冰層後又反射到低空的雲層里,而低空雲層中無數細小的雪粒又像千萬個小鏡子,將光線四散開來,這樣來回反復地反射,便形成白蒙蒙霧漫漫的乳白天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於在極地上空飛行的飛機,駕駛員會因分不清天上地下而失去控制,不少極地飛機失事的原因皆是如此。l958年,在埃爾斯沃思基地,一名直升飛機駕駛員就因為遇到這種可怕的乳白天空,頓時失去控制而墜機身亡。1971年,另一名駕駛「LC―130大力神」飛機的美國人,在距離特雷阿德利埃200公里附近的地方,遇到了乳白天空,突然墜機失蹤,一直下落不明。在野外工作的考察隊員遇到突如其來的乳白天空也很危險,因迷失方向而出事的時有發生。有的滑雪者突然摔倒在地,有的汽車翻車肇禍,因此墜入冰裂縫而傷亡的也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對於乳白天空,地面人員最安全的防範措施說來很簡單,就是呆在原地不動,注意保暖,然後耐心地等待乳白天空消失,或救援人員來營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放下衝鋒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探險隊員在探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極洲有各種各樣的登陸和探索地點,您永遠不知道即將到來的驚喜是什麼,但這只會使每次航行都獨一無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探險隊開闢的水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有的登陸和巡遊,都是根據航程當天實際的天氣和洋流等情況來最終確定的,需要登陸的區域探險隊員也都會提前登陸規劃標示好線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準備就緒,可以登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法國奢華探險郵輪公司龐洛郵輪PONANT旗下姐妹船系列北冕號 互聯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