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曼丢古寨记

三月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曼丢古寨有1000多年历史的傣族古村落,保留完好的边境傣楼古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span></p><p class="ql-block"><i> 曼丢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时代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村寨前有大面积鱼塘,波光粼粼,一派安详和谐的热带田园风光,是中外游客学习和了解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古村落的一个重要窗口。</i></p> <p class="ql-block">  曼丢村的历史背景独特,其名称“曼丢”在傣语中意为“提”,过去是傣王宫中专门负责提东西的寨子。这里的民居几乎都是木质干栏式建筑,保留着原生态风貌,是探寻傣家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傣式寨门高大的寨门在阳光下显得金碧辉煌,两旁是鱼塘和椰子树。给人一种壮观大气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井‌:村里的古井四季长流,清澈见底,寨民可以在旁边的滴水台上祈福,洗头洗衣。</p> <p class="ql-block">傣居小院,清洁美丽家家户户装扮得让人感到舒适,每户都有不同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曼丢古寨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宁静的地方。曼丢古寨的独特魅力,突出了心灵栖息地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这个古寨以其宁静和神秘著称,仿佛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寨子前面有一片荷塘,清晨时分,蜻蜓在荷叶上停留,增添了几分生机。荷塘还有水鸭小鸟在荷塘自由自在的嬉戏,与人们友好和谐的共存。</p> <p class="ql-block">  寨心在傣族村寨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村寨的象征和中心。每个傣族村寨都会有一个寨心,傣语称为“宰曼”,“宰”是“心”,“曼”是“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寨心的设立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中心点,更是傣族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认同的象征。傣族村寨的选址通常依山傍水,方便从事稻作生产和获取生活资源。寨心的设立标志着村寨的正式建立,象征着村寨的平衡和稳定。</p> <p class="ql-block">  和每座傣族村寨一样,曼丢村也有一座佛寺,位于寨子的最高位置。曼丢古寺是典型的传统缅寺,寺后是绵延百米的橡胶林,寺前的菩提树下有人祭祀祈福,寺外的傣族壁画非常值得观摩,讲述了佛陀前生维先达腊王子的故事。每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曼丢古寨,依山傍水而居,是现今保留完好的傣族传统二代三代干栏式民居建筑的村寨之一。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以桩柱负重,木构架歇山顶,屋面大而斜陡,有重檐防雨遮阳,外形朴素自然。</p> <p class="ql-block">神树</p> <p class="ql-block">  一棵树生长着三种植物拥抱一起如同三胞胎。</p> <p class="ql-block">  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以桩柱负重,木构架歇山顶,屋面大而斜陡,有重檐防雨遮阳,外形朴素自然。</p> <p class="ql-block"> 二层多为起居室,布局简单,堂屋之中设有火塘,作用相当于厨房。如今的房屋多采用砖木结构,楼层更高,环境更舒适,干栏式的设计有着冬暖夏凉的优势。屋顶成人字形歇山顶结构,在热带雨林地带有助于排水。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小院,院中遍植果蔬花卉,生机勃勃的热带植被,香甜诱人的热带水果令人生羡。千百年传承的建筑智慧、生活趣味都是曼丢村留下的人文印记。</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漫步古寨时发现有好多人家把公鸡系在山寨庭院的墙上是供游人参观呢!还是有什么民族的讲究呢?</p> <p class="ql-block">村民也做着生意正在进行着烧烤,共游人享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