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同事又给我指点江山,说横市镇有冰臼的河床里很好玩的,现在枯水季节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河里踩着石头走来走去。还说那里有个龙吟亭古迹和龙吟古道的石碑。</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便长草了。同事指点的地方必须去一趟。网上搜到了一些信息,确定了龙吟亭就在稿背村、新坑村和蔡屋村交界的地方。花了半天时间,搞懂了去稿背村的公共交通。</p><p class="ql-block">今天一大早就和爱人一起打的到唐江镇汽车站,赣州市到唐江不到半小时车程。7点到的唐江汽车站,想买江西通达汽运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里显示的7点55分到稿背的票,谁知售票员说,到稿背要9点35分才有车,建议我到麻双乡。我说不可能啊,微信公众号里都有票卖的。售票员坚持说她打不出到稿背的票。于是我只好先去找早点吃。本想到附近的牛魔王面馆吃牛肉面、三鲜粉和饺子来开启美好的一天,谁知老板娘说这么早还没有吃的呢。唉!只有边上店里随便买了点包子、油条打发了。</p><p class="ql-block">不死心,我琢磨唐江汽车站是不是有另外的售票点,于是拎着早点绕汽车站走了一圈,没发现有别的出口和售票点。再次回到售票厅,跟售票员理论,我说是到大坪的车,路过稿背。她说到麻双更近呀,理论了十来分钟。她突然醒悟:“哦,到稿背呀,7点55分有车去,我以为你说到黄背呢,你一开始说到黄背的。” 晕死!我根本就不知道还有黄背这个地名。买完票,背地里骂了她好几次脑残!问检票员,回来的车是几点,她说她不知道,没去过,说要问司机。唉,车站里的女性工作者很多都这样不熟悉业务,碰到不是一次两次了。今天好在我的坚持和执着,如愿买到了去稿背的票。不然,坐到横市镇再到稿背村去会比较麻烦和耽误时间。</p> <p class="ql-block">龙岭电站大坝附近的冰臼遗迹很多。为了安全,没有从大坝爬下河道。</p> <p class="ql-block">龙吟古道和龙吟亭就在乡道旁边。</p><p class="ql-block">龙吟古道今天已经消失了,被大路覆盖了。只是立了个碑石,表示曾经这里有过古道。</p> <p class="ql-block">龙吟亭,始建于清朝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距今一百六十多年,其间经过多次修缮,是南康境内保存完整的花岗岩古亭,它位于横市镇稿背村与新坑村、蔡屋村交界处。长7.4米,宽5.2米,高4.38米,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成。</p><p class="ql-block">龙吟亭曾经是隆木乡、坪市乡、大坪乡、横市镇和上犹县社溪镇、万安县下造镇、巾石乡商贾去赣州的必经之地,每逢横市圩日更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p><p class="ql-block">龙吟亭是当地一位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贤达,他出于修善积德之懿意,出资利用当地石材建起一座既能躲风避雨又能歇脚息肩的风雨亭,古亭虽小,却见百年风雨,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稿背村村委会边上还有一座古桥,叫三眼桥。</p> <p class="ql-block">古桥边上有一段红军小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河边的乡道徒步了不到一个小时。过了一个采矿区,就看到了龙吟古道和龙吟亭。</p> <p class="ql-block">沿着龙吟亭的小路继续走。</p> <p class="ql-block">没多久,右手边有路,可以下到龙岭水电站的大坝。比较陡峭。</p> <p class="ql-block">快到大坝的地方,没想到天天自嘘很会爬山的爱人跌坐在斜坡上溜了下来,如果他的速度再快点,没准我俩都得掉河里去了。好在有惊无险。</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些圆形的洞洞,我想起来在去豺狗巷的路上,要跨河流的标志处的两个圆洞,原来也是冰臼啊。</p> <p class="ql-block">从大坝上来继续沿着小路前行,可以走到河床上。</p> <p class="ql-block">龙吟亭到河床,就只走了十几分钟。</p> <p class="ql-block">河道里被水冲刷出来的圆形洞洞和各种奇特形状一般被称为冰臼或壶穴,而不是冰川。以下是相关介绍:</p><p class="ql-block">冰臼</p><p class="ql-block">定义与特征:冰臼是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坑穴,因其形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平面上多数呈圆形、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形状,也有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龙爪印”等形状。较深的冰臼多呈口小、肚大和底平的特征,口部上缘带有缺口,一般臼口宽约0.3~2.5米,深0.1~2.7米左右,最大的直径达18.5米,深7.5米。</p><p class="ql-block">形成过程: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量的冰川融水(包括0℃以下的压融水和0℃以上的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缝向下流动,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对冰川下的岩石进行长时间的侵蚀,从而形成了冰臼。</p><p class="ql-block">壶穴</p><p class="ql-block">定义与特征:壶穴又称瓯穴,是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壶穴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或近圆形,底部为下凹状或底部中央有突起,完全没有平坦状,口缘无明显的出水口,侧壁和口径边缘圆滑。</p><p class="ql-block">形成过程: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圆形孔洞。因河水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在河流中断层、岩性不同或是跌水的下方,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p><p class="ql-block">冰川</p><p class="ql-block">定义与特征:冰川是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如同缓慢流动的河流。</p><p class="ql-block">形成过程:降落到极地或高山地区的雪转变为冰川冰,雪的晶体逐步圆化变为粒雪,使积雪的密度逐渐增加。随着时间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当集合体的密度达到约0.84克/立方厘米时,颗粒之间便没有空隙,而变得不可渗透,就形成了冰川冰。</p> <p class="ql-block">有位作者写错了,把这些洞洞说成是冰川遗迹。</p> <p class="ql-block">本来还想去附近的横市镇万亩茶园看看,但爱人急急跳地要早点回家,只好作罢。</p> <p class="ql-block">徒步回到下车点,路上有不少风景。</p> <p class="ql-block">到红军小道走走。</p> <p class="ql-block">过河。</p> <p class="ql-block">走走原生态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芦苇真是美翻了。</p> <p class="ql-block">稿背村委会的公厕都是一风景。</p><p class="ql-block">下午2点回到唐江镇,逛了一下农贸市场,满载而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