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知青工作历史回顾篇:用真诚构筑的浓厚情谊——记长岭县满腔热忱做好知青工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宁波市奉化区知青 戴蛟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2024年12月</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浙江省宁波与舟山两地知青怀着一腔热血与懵懂,奔赴吉林省长岭县下乡插队落户。而长岭县这片土地,以它独有的热情与关怀,迎接了我们,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各级干部和父老乡亲那发自肺腑的满腔热忱。他们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地做好知青工作,默默奉献,毫无保留,这份情谊,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段岁月,也永远镌刻在我们心间。</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7月下旬,浙江省宁波与舟山两个地区的二千三百多名知青,一路辗转,抵达了长岭县。分配到距离县城较近地方的知青,先是统一集中到了县党校招待所。当晚,县政府精心筹备,为这些初来乍到、远离家乡的南方小青年安排了一场丰盛的晚宴,让大家在异地他乡也能品尝到家的味道。晚宴过后,知青们便在招待所安心住下了。</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次日清晨,大家便要前往各自所属的集体户所在地。我们这批知青去的地方距县城仅12华里,各大队特意选派了领导,还安排了经验丰富、车技娴熟的马车老板来迎接我们,送我们前往龙凤公社各大队集体户。可天公不作美,在连夜赶路的途中,突然下起了雷阵雨。那雨势颇大,而一路上却没有可以躲雨的地方,大家只能咬着牙,顶风冒雨,艰难地朝着集体户前行。等终于抵达集体户时,每个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浑身湿透。更糟糕的是,我们的行李还在另一趟火车上,要过几天才能送达,这就意味着当时我们既没衣服可换,晚上睡觉也没被子盖,处境十分窘迫。</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然而,长岭县的社员们展现出了无比的善良与热情。听闻我们到了,原本互不相识的他们,纷纷自发地赶来看望。得知我们的难处后,二话不说,立刻跑回家中,把自家最好的衣服、最暖和的被子拿了过来,送到我们手中。那一刻,我们内心满是感动,眼眶也不禁湿润了,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我们在陌生的土地上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安置妥当后,学习干农活便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当地特别挑选出那些农活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社员来教我们。他们不辞辛劳,每天起早贪黑,面对我们这群对农活一窍不通的小青年,总是不厌其烦,无论我们问多少问题,都耐心解答,还手把手地教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虽说我们干活的熟练度和效率都不高,但在计工分的时候,队里充分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总是给予照顾,尽量往高了评定。而且在日常劳作中,大家也时刻留意着我们,处处照顾着我们这些年轻人,不让我们过于劳累。</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在日常生活方面,社员们更是把我们当作自家儿女般悉心照料。刚到集体户时,我们连五谷杂粮怎么做饭都全然不知,队里便安排了贫农户长和妇女主任,他们就像对待自家孩子学做饭一样,耐心又细心地教我们如何淘米、生火、煮饭、贴玉米大饼子等一系列做饭的技巧,让我们逐渐掌握了生活的基本技能。</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每年春季,对于知青们来说,吃菜是个大难题。常常到了吃饭的时候,只能一手拿着玉米做的大饼子,一手端着没什么油水的盐水汤,勉强果腹。社员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宁可自家饭菜简单些、少吃点菜,也要把省下来的土豆或白菜往集体户送,要是实在没菜了,就把自家腌制的黄豆酱和咸菜拿过来,让我们能多些下饭的东西。</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一到冬季,取暖用的烧柴就变得特别紧缺。生产队打完玉米后剩下的玉米芯子,原本是可以拿去卖钱,增加队里的现金收入的。可是,为了让知青们能暖暖和和地度过寒冬,大小队领导积极动员社员们,大家纷纷响应,把大部分玉米芯子都留给了我们集体户,用作取暖烧柴,只为我们能住得暖和一点,不被冻着。</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各个年节来临之际,为了能让集体户的知青们安心、快乐地过节,从公社到大小队的各级领导,尽管面临着现金十分紧张的困难局面,却依然想尽各种办法,东拼西凑出一点钱来,为知青们准备过节所需。就拿1974年端午节来说,当时队里实在是囊中羞涩,没有多余的钱了。公社的刘杰书记便和大小队领导一起商量,最后决定让队里用马车拉着一大车葵花秆,到十多里外的县城去卖。经过一番周折,卖得了三十多元钱,用这笔钱为我们集体户买了一些新鲜蔬菜和2斤多的肉,让我们能在节日里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感受节日的氛围。</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2px;">刚到长岭县的第二年,由于我们这个知青集体户人多,而且大家年龄普遍偏小,思想意识也各不相同,在节约粮食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结果,从生产队分来的一年口粮,仅仅10个月左右就被吃光了。当时正处于八九月份,新粮要到10月中旬前后才能收获,正是青黄不接的“苦秋头子”季节。公社和大小队的各级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积极地为我们做好节约粮食的宣传引导工作,给我们讲道理,让我们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他们又四处想办法筹集粮食,毕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年轻人饿着呀。后来,经过多方协调,从大队马场的马料储备粮中抽出了几千斤玉米和高粱,这才解决了我们吃饭的燃眉之急。</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在当时,长岭县在知青工作方面有着光辉的历史,是吉林省知青工作先进县。全县汇聚了来自北京、浙江、长春、白城以及当地的知青,总计一万三千多人。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知青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让工作方法更加严谨细致,对知青工作的管理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丰富多彩,又注重抓重点、带全面。为了全面、扎实、满腔热忱且脚踏实地地做好知青工作,县里专门建立了县、公社、大队三级管理制度,由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县知青办负责具体落实,基本上每个集体户都配有一名贫农户长,个别集体户还加配一名由“五七办派来的包队干部”深层次的抓好知青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真正做到了知青工作全覆盖,无任何遗漏之处。</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1974年5月,我们集体户的几位同学去县城买东西,没想到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年轻人。他们见我们上街人数少,又是从南方来的,便起了歹意,一见面就公然敲竹杠,把我们几位同学身上带的二十来元钱全都抢走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二十来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同学们回到集体户一说,我顿时火冒三丈,气愤不已。第二天,我一时冲动,就领着几个同学又去县城,打算找他们讨个说法。找到他们后,双方一时激动,二话没说就动起手来,结果那几个人吃了点亏。后来,他们竟把打架的事告到了县委领导那里。</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天上午,县委吴光耀书记亲自给龙凤公社高书记打电话,让高书记务必通知我到县委去一趟。当时,高书记心里又气又担心,气的是我太冲动惹了事,担心的是我这一去不知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我自己心里也忐忑不安,想着这下可闯大祸了,只能等着接受处理了,毕竟县委书记亲自过问此事呀。可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县委吴书记,把打架的前因后果详细说明后,吴书记并没有严厉斥责我,而是用温和又诚恳的话语,正面批评了我几句,指出我做事太冲动,容易惹麻烦,让我以后可得注意。说完这些,吴书记还特意安排通讯员陪同我到县委招待所,让我吃完午餐后再回集体户。那一刻,我心里满是激动与感激,没想到在我犯了错的情况下,县领导还能如此热心、宽厚地对待我。从那以后,我也深刻反思自己,对自己遇事好冲动的性格着实改了不少。</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丰富知青们的文体生活,县知青办想了很多办法。定期向各集体户印发知青通讯书刊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及时传达全县关于如何做好知青工作的要求,以及各类知青相关的信息,让知青们能更好地了解全县知青工作的动态。不仅如此,为了广泛且深入地推动全县知青工作,县里每年都会组织召开一次知青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各个集体户会宣传交流知青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像原东六号公社马莲大队、八十八公社九十一大队、龙凤公社新立大队(也就是我所在的大队)以及七撮公社前二十七大队小三十一小队等集体户的先进经验,就是全县知青集体户中的优秀典范,值得大家学习借鉴。</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此外,县里每年还会组织一届知青乒乓球友谊赛,各公社大队也积极响应,每年都会组织知青们自编自演各类文艺节目。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极大地活跃了知青们的文体生活,让大家在艰苦的劳动之余有了放松和娱乐的机会,同时也为农村原本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浓厚的色彩,让整个乡村都洋溢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为提高知青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县社两级组织每年都会组织部分知青参加各级各类理论学习班学习。县知青办还专门建立了“五七”学校,由各大队选送知青到“五七”学校进行学习。通过在学校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出了一大批诸如木瓦工、拖拉机手、赤脚医生和理论辅导员等优秀人才。这不仅有效提升了知青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更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有生力量,对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高考制度恢复后,县“五七”办积极履行职责,精心组织,选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知青人才到各类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这些知青们带着在农村锻炼出的坚毅品质和所学的知识技能,进入院校进一步提升自己,毕业后又投身到各个领域,为农村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与此同时,各级党团组织也高度重视知青的培养与发展,积极培养优秀知青入党入团,选拔那些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到县党校和青干班学习深造,将他们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不少知青从党校和青干班结业后,凭借自身的能力与素养,被提拔选进各级领导班子,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确保了后继有人,为国家的长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长岭县的干部群众和广大父老乡亲,他们在与知青相处的过程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知青当作自家儿女一样去体贴、去照顾。也正因如此,许多老知青即便离开了这片土地,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这里,时常会返乡看望当地的老领导和父老乡亲,重新踏上这片承载着深厚情谊的黑土地,并且都把这里亲切地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我们对这片生活过、体验过的土地,以及这里善良淳朴的父老乡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谁也无法阻挡它匆匆的脚步。然而,人与人之间在那段特殊岁月里,用真心、用付出、用关怀构筑起来的浓厚情谊,却如同陈酿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醇厚,愈发令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广大知青与这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共同经历、相互扶持,所结下的这份情谊,更是深深烙印在彼此心间,成为了大家生命中最珍贵、最难忘的一段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以下为长岭县原“五七办”李志明主任拍摄的由关长岭县做好知青工作的部分精彩场景照片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以下为宁舟两地下乡长岭县的知青留影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以下为长岭县领导来舟山市看望当年下乡长岭县的部分知青代表精彩场景分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本文作者:戴蛟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注:凡转载的图片权属于原创作者,如有违权敬请告知马上删除!在这里再次感谢原图片创作者辛勤付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