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余电信四十年的不解之缘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我从一名下放知青荣幸地从内良公社招入大余县电信局工作,(73年冬与邮政局合并为邮电局,98年再次分拆为电信局至今。)至2011年8月退休。整整的在大余电信工作了40余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工作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工作照</b></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间,大余电信经历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再到如今的光纤通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是对大余电信的一次全新考验,也是我个人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p><p class="ql-block">从最初的农村话务员,到后来的管理干部,我全程参与了大余电信从“1G到5G、人工到模拟、数字到智能”的建设,参与了“网络优化,智慧城市、云计算”等前沿项目的规划。我见证了大余电信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上的不懈努力。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凝聚着大余电信人的智慧和汗水,我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p><p class="ql-block">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新城电信所任话务员工作。那时的通信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一台五十门的磁石交换机,俗称“总机”维系着整个新城公社范围内的电话联系,那时的电话机是那种黑色铁壳的摇把子,旁边挂着一对大电池,需要通话时,先摇动手柄,然后我们“总机”话务员负责接转,传输线路全部都是架空铁线,传输距离较远的虽然配有单路载波机加强信号,但遇到刮风下雨打雷等恶劣天气,整个话筒里都是“沙沙响”的杂音,通话质量差极了。电报采用现在谍战影视剧里常见的“嘀嘀嘀嗒”莫尔斯机,用“点、画”的方式对应阿拉伯数字收发。费时费力还很容易出差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七十年代大余电信磁石交换机房▲</b></p> <p class="ql-block">清晰记得,当时的公社刘秘书经常因为各种事务,通知各生产大队的艰辛情景。因为通话质量差,打通一个电话差不多要半个小时,还要长时间地转动摇把子,通话时要大声吼叫,十几个生产大队通知下来,真是“摇断膀子,喊破嗓子”。</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我值晚班,刚好遇上一封新城机场的几百字的长文加急电报,光电码就抄了我一个多小时,因全神贯注怕出差错,握笔的手都麻木了,好久才能伸直张开,那时刚工作不久,业务不熟,接下来的译码又费了几个小时才完成。累得我头都抬不起来。那时心里就有个梦想:<b>要是有自动收发,自动译码机就好了。</b>想不到当年牢骚式的梦想,现在早已经实现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莫尔斯电报收发▲</b></p> <p class="ql-block">1973年春,我奉调到县局工作。当年的县局,电话接续依然是磁石交换机,对外长途直通电路只到赣州且只有区区二路,要联系其它各县仍至全国,要由赣州电信长途台层层接转。接通一个长途电话要等很长的时间。因此营业厅设有三个电话格子间供打长途电话的人们等待使用。</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因家事,来电信营业厅给广西钟山县老家打电话,整整等了3天,才在第三天下午快下班时和家人通上了话。期间,老师多次来我工作处,不好意思地说:"振荣,麻烦你再去话房帮我催一催"。接通电话后,又不忘对我说:"多亏你的帮忙"、"有学生在就是方便"、"有空来学校玩"等诸多千恩万谢的话,才满意地回去了……。类似这样,老师、同学以及亲戚熟人,来电信局打长途电话,请求熟人上"话房"催电话的事例举不胜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1975年2月15日,欢送军代表撤出军管▲</b></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起步,电信设备的技术更新换代也走上了快车道。</p><p class="ql-block">1979年春,国产55型电传打字机投入使,该机能自动收录电报码,无需人工手抄。同年底,全自动译码机投入使用,从此,莫尔斯“嘀嘀嘀嗒”电报机退出了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大余县邮电局七十年代末职工代表大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大余县邮电局八十年代初职工代表大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大余县邮电局八十年代职工代表大会▲</b></p> <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是大余电信的一个历史转折,500门准电子交换机成功割接开通,从此大余人民彻底甩掉了“摇把子”电话,进入了电话自动拨号的时代,同时推动了固定电话步入全面普及阶段。当时,尽管电话容量在不断提升,但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安装电话要批条子、找关系、走后门,即使交了几千元安装费,往往也要等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装上。于是,我那时也不时被人托请"找你们领导写个装电话的条子"、"让你们机线员给快点儿装一下电话",每当遇到这样的"诉求"时,我既会为自己身为电信人感到自豪,也深感电信发展的巨大压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八十年代准电子电话机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八十年代电传电报机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八十年代老邮电局营业大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电话架空明线▲</b></p> <p class="ql-block">1989年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及缓解人民群众“装机难”的矛盾。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开通了1000门的纵横制交换机,替代了性能不稳定的准电子交换机。纵横制尽管实现了用户市话自动化、长途直拔等功能,但由于纵横制交换机还是机械交换,同样存在接续速度慢、故障多、接通率低等缺陷。为彻底解决设备层面上的缺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九十年代程控数字电话机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刚刚建成的新邮电大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惜母岭微波机房▲</b></p> <p class="ql-block">1995年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督促下,大余电信再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内就调测开通了2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实现长途、市话自动化及程控化其它多项功能,实现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跨越式发展。</p><p class="ql-block">从此,曾经的一代天骄“报务员”、“话务员”们,集体华丽转身为程控机务或微机程序操作员。熟悉的加急电报、长途电话格子间、也在时间的长河中变成了回忆。</p><p class="ql-block">1996年底,又开通了无线市话和GSM网络。“大哥大”、“BP机”“386”电脑,陆续出现在大余,一时间,腰间别着“大哥大”、“BP机”的人随处可见,成为了当年大余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地下通信电缆施工▲</b></p> <p class="ql-block">2000年后,互联网时代转眼间就到来了。程控变光纤,有线变无线,电话座机被不断普及的智能手机所替代,单一的语音通话也发展成为视频通话和网络聊天。手机也不再是领导、老板们的专用品,而如雨后春笋般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电商、网上支付、抖音直播以及看家护院的监控设备等,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余电信为我的家乡和城市搭建起了一座全新的信息桥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与同事一起合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与同事一起合影▲</b></p> <p class="ql-block">2011年秋,我正式退休了,从1970年冬起,我在大余电信整整工作了40年。</p><p class="ql-block">站在退休的门槛上回望过去,四十年的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那些与大余电信共度的日日夜夜,却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刻在我的心中。我见证了大余电信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亲身参与了这一伟大进程。我为能在大余电信这样优秀的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而幸运无比。</p><p class="ql-block">感谢大余电信给予我的成长与荣耀,更感谢那些与我并肩作战的同事们,是你们的陪伴与支持,让我的这段旅程变得如此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是历史的书写者,我为能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时代而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大余县老年体协廖振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8月26日</p> 延伸阅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大余县邮电局</b></p><p class="ql-block">远在唐代大余县就有驿站、驿馆。明洪武四年(1371)置大驿,设12铺以传递文书邮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南康、上犹和崇义3县的邮件均由本县转运。1949年8月县人民政府接管了邮政局、电信局。1951年设立了大余县邮电局,先后开办国内各项邮政业务。1964年开办汽车邮路和乡村邮路。邮政的运输、投递由肩挑背负转由汽车代替,邮电机构遍布全县各圩镇。1985年全县除县城外,分设17个支局所,比1949年接管邮、电2局时下属机构增加了4倍,邮电业务增加33倍,干部职工人数增加了6倍多,各项邮电设施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青菜街(今建桂街)设立南安邮政局,又在水城下大街巷内设立电报局,民国7年(1918)改为二等邮局,下设代办所4处。民国22年(1933),邮政局迁至塘前直街与电报局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民国35年(1946)又分为邮政局和电信局。邮政局迁至县城东山路(今解放路)。1951年邮政和电信合并为大余邮电局。1969年邮电分家,电信局由县武装部军管,邮政局归工交局领导。1973年6月邮政和电信再次合并为大余邮电局。</p><p class="ql-block">1986~1998年,县邮政工作由县邮电局管理,1998年9月邮政、电信分营后,成立县邮政局与电信局。1999年7月,移动电话业务从电信局分开,专门成立县移动公司。2001年大余县成立联通通信公司。</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注:以上资料来自《大余县志》1986年、2006年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