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里铺“集祥居”学习什么

平常心

<p class="ql-block"> 到十里铺“集祥居”学习什么</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宏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走进十里铺豪华气派的仿古四合院“集祥居”已有六七年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对它的认识是快速的,也许比早了解它的人要深入许多。因为很多年前就知道了“郑家祥”这个名字,并且脑海里的概念就是他人好、乐于助人、具有大爱之心。面对物欲横流、人心复杂的社会,他能以诚待人、以善济人的大爱,倾力帮助来自家乡熟悉和不熟悉的寻求帮助的人,真是难能可贵,令人敬仰!自与他相识后,似有一见如故之感,甚至是相见恨晚,常常感叹认识他太晚了,所以此后我怀着虔诚的心和他真诚相处。特别是去年被杜明杰老师推荐,给“集祥居”做义务讲解员后,我更是怀着敬畏之心去了解、学习和宣传“集祥居---郑氏家庭档案馆”。十里铺郑氏,祖籍吕梁石楼,明洪武35年(公元1403年)始祖郑顺夫携家迁居乡宁,于乡宁县城北府置业定居,系中医世家,北府郑家由此而来。到明万历38年(公元1610年)郑崇俭(又名尚书)一辈,乡宁郑氏已历十一世,约220余年时间。清道光29年(约公元1840年),即鸦片战争初年,郑氏十九世传人郑俊臣移居十里铺,到郑炳彦一辈已历四世,约100年左右,十里铺郑氏属于郑崇俭第五个儿子郑绵颖的后代。通过一年多的了解学习,我对十里铺郑氏家族十九世郑炳彦一支有了较多了解,同时对宣传郑氏家风的意义进一步清晰。下面就十里铺“郑氏家庭档案馆”,应该向社会传递的正能量和意义,从郑炳彦及其儿孙三代人身上应该学习什么做自我阐述。</p><p class="ql-block"> 一、从郑炳彦身上学习什么</p><p class="ql-block"> 郑炳彦生于民国五年,即公元1916年,属于十里铺郑氏第三代传人。其祖父略有文化,精明能干,地产甚广,家业颇丰,家境宽裕,曾有“财主家”称谓。其父言锁为人老实厚道,勤恳朴实,性格坚毅刚强,开明大方,终生务农,是地道的庄稼汉,光景过得还算殷实。生活在这样丰衣足食的家庭很幸运,但由于当时没有官办学校和私塾,所以炳彦一直没有上过学。更悲伤的是在他十一岁时,父亲因肺心病复发而溘然长逝,留下母亲和五个孩子(最小的红彦还没出生),炳彦是姊妹五个中的老大。</p><p class="ql-block"> 1、学习他的勇气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幼小的郑炳彦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协助母亲负重前行,勇敢的挑起了家庭顶梁柱的重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他的第一个方面:以男子汉的气魄勇挑家庭重担。</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1926年),郑炳彦和母亲商量,拿出微薄的积蓄与堂哥国珍合伙买了一头毛驴,他占三个股堂哥占一个股,也就是所说的他以三条驴腿起步的缘由。正当生活有点起色时,炳彦的妈妈又患病离开人世,真是“福不双降,祸不单行”,他是老大14岁,小弟仅三岁,抚养弟妹的重担落到了14岁孩子的肩上,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啊!但是面对困境炳彦表现的很坚强,为了兑现父母的重托,他大胆果断地选择亦农亦商,以其聪明和睿智逐渐扩大经商的范围和规模,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2、学习他的远见卓识</p><p class="ql-block"> 随着生意一步步做大,郑炳彦把周边村经商的人组织到一起,加上自己三四十头骡子,最后发展到拥有二百多头骡子的驮运商会,由他担任会长,在他发家致富的同时,带动了一方的百姓。为了给弟妹都能成个好家,他不惜重金让弟妹与大户人家或者优秀的人成婚,让弟妹都得到了理想的婚姻,过上了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由于郑炳彦没有上过学,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他经商赚到钱后,带头张罗为村里修建了学校,并请下县的张玺担任老师,让小弟有幸进入了学堂,后来经过努力又上了西廒村的省隶官学二联中,二联中毕业后又上了韩城的“青干校”。有钱后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这就是郑炳彦不同于常人的可贵之处和远见卓识。</p><p class="ql-block"> 3、学习他诚实守信</p><p class="ql-block"> 诚信是经商者最必备本质和法宝。郑炳彦以他的诚信赢得了村民、乡邻和商界人信赖,长此以往也赢得了良好口碑,各界人士与他交往没有戒备感,并且乐意和他交道,所以他的生意才能做得红红火火,财源滚滚而来。当时流传的一句话“上了城北垣,先找郑炳彦”,充分说明了郑炳彦在当时很有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4、学习他仁慈心善</p><p class="ql-block"> 牛青山是给郑炳彦家做长工的,人老实勤快但性格孤僻,三十出头仍无对象。听郑家祥说,当时本村一姜姓人因亡故,留下遗孀母女二人艰难度日,他父亲经过权衡,撮合青山与姜姓遗孀成婚。当对方提出欲成婚事,彩礼必须“有硬有软,有动有不动”,苛刻的条件让青山死了心。炳彦为了给长工成家,一口承诺所有条件,给青山两孔窑三间厦、十余亩地和一头牛,随之为其举行了婚礼。除此以外,村里村外类似的事,炳彦都会尽力相助。这真是:善行大爱,福报永驻。</p><p class="ql-block"> 5、学习他审时度势的敏锐</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的前夜,土地改革在中国大地逐渐开始,郑炳彦敏锐的感觉到社会将要变天,如果继续保留丰厚的家财,说不定将会招来杀身之祸。这时,他将他的骡子卖掉,多余的窑院转给他人,对租种他土地的佃户免租并把土地归其所有。一切安排妥当后运动临头,最后他家被划分为中农成分,做到财去人安的理想结局。这就是郑炳彦不同于常人的高明之处。</p><p class="ql-block"> 二、从郑炳彦三个儿子身上学习什么</p><p class="ql-block"> (一)从郑端祥身上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端祥作为三兄弟中的老大,兢兢业业在家里操持着家务,守着家乡的一片热土,全力扶助两个弟弟在外创业、出人头地,看似平淡实则不凡,默默的付出彰显大爱无疆。这难道不是很多人应该学习的地方吗?</p><p class="ql-block"> (二)从郑家祥身上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1、踏实做人憨厚处事</p><p class="ql-block"> 郑家祥8岁的时候,父亲因病撒手人寰,大哥也只有14岁,似有岁月轮回之意,与他爷爷去世时他父亲炳彦也14岁一样,本来幸福的家庭再次被现实捉弄。35岁的母亲拉扯五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2岁,谈何容易啊!无奈之下母亲投靠谭坪的娘家两年,后来母亲又组合了家庭,在十里铺生活到1968年,大哥大姐都成家后,带着小弟和小妹随继父回到河津下化南桑峪。期间,郑家祥先后就读于十里铺小学、东街完小、关王庙耕读中学、谭坪高中等学校,1972年在乡宁县城关公社后,又考入山西机器厂技工学校,75年毕业后先后留校、再到山西省展览馆工作直至退休,历任主任、科长、总经理。后来,在郑家祥的发起下成立了“太原乡宁老乡联谊会”,并出任会长,2014年在第四届联谊会召开之际,乡宁县委县政府授予他《情系鄂邑》牌匾一块;退休之际,太原乡宁老乡联谊会赠予他《德高望重》牌匾一块;山西省展览馆赠予《功勤不辍》牌匾一块。由于他做人诚实、口碑良好,深得同事和老乡信任尊敬。</p><p class="ql-block"> 2、学习他力尽所能帮乡亲</p><p class="ql-block"> 郑家祥在山西省展览馆工作30多年,担任“太原乡宁同乡会会长20年,为乡宁来太原求职工作、投资创业、求学深造、寻医看病、问路办事的乡宁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为乡宁和太原两地的人际交往、信息交流、经贸往来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深受大家感恩。退休后郑家祥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赓续家风,传承传统文化,决定弟兄三人在老家十里铺,创办“乡宁郑氏家庭档案馆”,所以婉拒了“太原乡宁商会会长”这一职务,最后鉴于他为家乡所做的贡献,商会理事会议研究决定,授予他“太原市乡宁商会荣誉会长”名誉。</p><p class="ql-block"> 3、学习他退而不休传家风</p><p class="ql-block"> 郑家祥2012年退休后,孩子们也都学有所成、成家立业,本该安享晚年。可是他总觉得自己身体还行,还能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所以,他回忆一生艰难的过来,最后能获得圆满,值得总结、值得传承人生优良的东西、值得为后人留下优秀传统文化,以启迪后人做好人做好事,做好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即是在为国家默默的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产生了如此念头后,郑家祥首先从不凡的父亲入手,总结父亲的一生,从父亲身上挖掘出中国人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名人故事和名人家教家风,成立“郑氏家庭档案馆”,自16年面向社会开放以来,接待了上万人次的全国各地的朋友,为宣传中华家庭家风家教文化,起到了不可小觑的社会效应,从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认可,同样深深地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p><p class="ql-block"> (三)从郑全祥身上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1、学习他努力帮助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郑全祥在父亲病逝时只有两岁,后随着母亲迁往下化南桑峪继父的老家居住,并改姓名杨建军,所以在河津叫杨建军,在乡宁依然叫郑全祥,也是郑家人不忘亲情血脉相连吧!况且,全祥深知他身体流淌着郑氏家族的血液,无论身在何处,十里铺才是他的根。全祥在山西铝厂工作之余,适逢好的时代开办十余座煤矿。发家致富后,他先后资助郑家姊妹的孩子上学、找工作,并成立“姊妹六人大家庭教育基金会”,无论姊妹几人谁家上学,一切费用都由他出资的基金会支付,从而解决了姊妹们的后顾之忧。与惜财如命的有钱人对比,真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 2、学习他扶贫济困的善举</p><p class="ql-block"> 在全祥幼小的心里虽然对家乡没有概念,但是他回到十里铺后,骨子里依然有浓浓的乡情。面对家族和村里的贫困户,他三百五百、千儿八百、三千两千的不同程度的都给以帮助,父亲的仁慈大爱在他的身上同样表现的淋漓尽致,对父亲坎坷且辉煌的一生得以完美的延续。所以,他的爱心善举得到了十里铺人的啧啧称赞。</p><p class="ql-block"> 3、学习他发家不忘桑梓情</p><p class="ql-block"> 全祥在开煤矿赚了钱后,为出生地和成长地及社会都做了很大的回报。2001年为下化修建中学捐资10万;2006年为南桑峪建中学捐资50万;2007年为十里铺修建“全祥希望小学”捐资20余万;2008年为汶川地震捐款10万;为河津当地修路、通电、引水、建庙都捐资巨款。这才是翻身不忘党恩的最好诠释,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为自己积得福报。</p><p class="ql-block"> 三、从郑炳彦孙子身上学习什么</p><p class="ql-block"> 郑氏三兄弟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各自努力都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很好地传承了优良的家风家教,为下一代树立了榜样,所以他们的孩子也都个个行为端正,学业事业有成:有画家、有企业家、有博士、有硕士、有出国留学的、有大学里的院长、有企业的财务总监,个个优秀人人不凡。这就是我们应该从郑炳彦第三代身上学习的东西,由于有良好的家教家风,他们没有因为条件优越而堕落腐化,而是行为端正,把学习知识放在了首位而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p><p class="ql-block"> 郑炳彦45岁的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传奇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是受尽磨难的一生。他用三十年的时间创造了民国时期的商界传奇,成为当时享誉一方的商人,创造了晋商后期的佳话,留给后人物质和精神上宝贵的财富。同时,为乡宁城内四大家之一的郑家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三个儿子修建“郑氏家庭档案馆”,旨在以父亲的优良品质感染后人,以父亲良好的家风家教,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做出身体力行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4日</p><p class="ql-block">作者申明:未经本人同意,不许任何人和任何刊物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