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蒲扇摇走了我童年的夏天

天涯觅芳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把普通的《蒲扇》记录了一位母亲对儿女的关爱。</b></p><p class="ql-block"><b>我的母亲出生于1928年,是一个历经新旧社会交替的典型农村渔家妇女,在那个物质匮乏社会动荡的年代妈妈生育了我们兄妹五人,家里的老大即我的大姐今年75岁,我是家中的老小如今也已过不惑之年,用农村的俗称我就是《老懒子》。哥哥姐姐们没什么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几次扫盲免强能写自己的名字,认识几个常用字,用当时的俗称叫《脱盲》。有幸的是我这个60后出生的孩子,生在新社会长在了红旗下,虽文化不高,但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家里我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初中生。经过多年的自学历练,偶尔也能写写散文回忆录,记录一下新旧社会变化的发展历程,怀旧纯真无暇的童年时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可能是按规划发展的需求。我的老家南浔镇横街水产村至今还没拆迁。70年代初建造的老房屋虽然历经风雨,年代久远而老旧,但它依然保存着乡村风藐的自然风范,每当我走进这个伴我童年成长的故乡,眼前浮现的都是我童年时代的滴滴经历,心中涌起的是对儿时玩伴,乡情乡音,父母亲情的无限思念。太多的童年故事又在我脑海里清晰的浮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记得渔民以船为家,从四处漂泊的渔家生活,到70年代组建渔业新村实现陆上定居,我还是六,七岁的孩童。我们一家父母兄妹加上奶奶一共七口人之家《那时大姐已出嫁》就住在60平方左右的一间平房里,由于空间太小,爸爸和大哥在原本窄小的空间想法用毛竹当梁条和柱子,铺上竹片搭建了一个30平方左右的阁楼,阁楼上面就是我们兄妹四人的卧室,春秋冬还能拥挤居住,到了夏天的晚上就要各自找居室了,爸爸二哥睡在自己的坐家渔船上,大哥居无定所,有时睡朋友家,有时睡村集体宿舍,二姐跟奶奶睡,我是家中的老小,我的待遇是最好的,跟妈妈睡一张床,但夏天酷暑难耐,又有蚊虫叮咬,热得让人睡不好觉,那时候没有电扇,更没空调,蒲扇是唯一能扇风降温的《传家之宝》,我这不韵世事的小孩,时常要妈妈给我摇动蒲扇驱赶蚊子,拂风送凉,直到进入梦乡。半夜热醒,不顾妈妈手臂酸痛又要她摇动蒲扇,为我扇凉驱热,由于妈妈白天要干活晚上又要赐候我睡觉,十分辛劳。我们兄妹几个都在她不辞劳累的呵护下长大,日积月累,她自己老来落下了关节痛的毛病,由于我小时候体质较差,时不时着凉而伤风感冒,她在奶奶的建议下托人买了一把当时有点小贵算属稀罕珍贵的羽毛扇,妈妈叫它《雕毛扇》据老人们说羽毛扇摇扇的风:柔和舒适,小孩不易着凉感冒,妈妈还在羽毛扇的把柄尾端系上了一个精致的坠件,仿佛象征着一位母亲时刻心系着对儿女的那份关爱,就这样妈妈用她这把充满爱意的蒲扇,摇走了我童年的夏天。</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08年秋;年近80岁的妈妈由于年老多病,离开了人世,我们兄妹几个在整理妈妈的遗物时,发现了呵护我们童年成长的那把《蒲扇》即羽毛扇,这把对于现在90后,00后年轻人见都没见过的普通《蒲扇》它倾注了一个母亲关爱儿女的太多心血,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的伟大《母爱》,我强烈要求哥哥姐姐们让我来保存妈妈这件遗留下来的《传家之宝》让妈妈的爱在我们家族传承。但遗憾的是后来由于多次搬家我弄丢了妈妈留下的蒲扇,遗失了这件《传家之宝》!我的内心感到非常的愧疚。今天我只能愧疚地对已故多年的妈妈说声“对不起”,但当每年的夏季来临我居住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时常都会想起妈妈的蒲扇为我送来的陈陈凉风,时常都会回想起妈妈曾经对儿女们的关爱,我悔恨自己没有很好地用心保留您遗留下来的《传家之宝》即:《蒲扇》。因为“它”不仅见证着时间记忆的更迭,更是承载着父母子女间那份血浓于水的真实情感。《母爱》是世间最纯粹无私的奉献,她那施人之恩,不记于心的《母爱精神》是那么的崇高无尚。这份默默无闻的爱在平凡的生活中处处彰显伟大,传承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个家庭永固千秋……!</b></p> <p class="ql-block"><b>作者:天涯觅芳草,浙江湖州人自幼酷爱文学,热爱生活,愿用心灵的感触传输情感的柔美……!</b></p><p class="ql-block"><b>——写于2024年12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