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战国琉璃蜻蜓眼H5cm</p><p class="ql-block"> 珠光宝气——雍荣华贵。</p><p class="ql-block"> 字字珠玑——文采灿然。</p><p class="ql-block"> 珠联璧合——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若说起珠玑,便联想到美丽美好。中华大地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珠玑,似星星,似露珠,可谓枚不胜数。圆的鼓的管的棱的各种形态的,玉的玛瑙的水晶的松石的各种材质的,大的如杏小如米粒。又以西玛、唐球、东珠等最为知名贵重。珠玑的贵贱,一看材质是否优良,二看史上有无记述生产难易,三看拥有者身份等级。上好的玉种南红玛瑙材质的自然名贵,只听传说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名贵,唯王公达贵所有非比寻常自然名贵。珠玑虽多为饰品,无青铜器、玉器承载着历史文化那样厚重,但却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风尚,审美趣味,甚至是生活状况和生产力水平,而又以轻巧随性可装饰可把玩受到更广泛的喜爱。历史上珠玑也曾具有黄金可作等价物交换的货币功能,尤其是为不同民族跨地域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在今天不仅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也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 蜻蜓眼,在诸多珠宝中是少为人识的一类,仅存于战国前后一段时间,又因为是人工造物非天然材料可取,故因原材料工艺等因素並未如玉石水晶玛瑙珠等长时间大量的流入社会为普遍认知,即便是实地考古和规格较高的博物馆也少有发现和收藏。所以蜻蜓眼传闻虽久,但难得一见真容,有如谜一般与历史一同走来,更好似一颗耀眼的星星曾闪亮过历史的星空。</p> <p class="ql-block">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顺致鸣谢</p><p class="ql-block"> 2006年冬季,在地处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市工作过一段时间,工作之余自然有大把的时间可供自由支配,行走山川,闲逛市场,既为打发光阴,也是了解社情熟悉生活。每忆当年自然心生感慨,回眸一笑,竟然又痴长了二十岁。正道是人生如梦,二十年竟在恍恍惚之间。</p><p class="ql-block"> 工作自有工作的标准,闲暇自然更该有点闲情逸趣,张驰有度,人生应如春夏秋冬有个节律。我收藏的这枚蜻蜓眼琉璃珠就是某个星期日下午闲逛奇石古玩市场偶得。当时对蜻蜓眼这类物件並无认知。初见时先是为美丽的色彩吸引,饱经沧桑的历史感也令人不能无动于衷,器物完整,並无外力损伤更是难能可贵。历经2000年周转反复,光彩依然魅人。及细观摩,绿色的琉璃管上用白色琉璃区分出十三个海蓝色凸突如蜻蜓眼珠的造形,很是引人好奇,顿生探求意趣。</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冬季严寒,早已不见夏季旅游的繁华。店铺门庭冷落,有客进店店主起身相迎,天南地北相谈甚洽。见有生意可做,店主又是多了一份热情。我也是真心喜欢这物,店主说是以保本价出让,我便真的相信店主的诚意,成就了和这枚琉璃蜻蜓眼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琉璃器源于西亚,于战国时期传于我国。战国楚王一级的大墓考古中也只是偶有发现,说明无论是西亚传入,还是本土也曾生产,但终归于稀罕之物,只能为高等级社会阶层拥有,战汉时代甚至是比黃金宝玉更为难得的珍宝。</p><p class="ql-block"> 据传,琉璃蜻蜓眼本为避秽之物。翁仲、司南、刚卯严卯自汉代起因具避邪功用一直为世人所重,虽说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仍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缊含有华夏世俗社会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企求。</p><p class="ql-block"> 我倒也愿相信这枚琉璃蜻蜓眼能驱邪避秽,但我更爱其光彩迷人之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丽的眼晴当看到世界更多的美好。若常见美丽,心存美好,大概也就少有污秽不见邪祟了,辨证地看大概这就是驱邪避秽之效用。人道是千金可得,好物难求。心有所爱,相与近二十春秋,与这枚蜻蜓眼的缘份似犹未了,自然会倍加呵护珍惜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24.12.22于瘦风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