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晖画红楼梦人物,至今无人能比!

王凌云

<h1>王叔晖(1912—1985)字郁芬,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定居北京。浙江绍兴人, 她自幼喜欢绘画,十五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先后师从吴镜汀、徐燕荪、吴光宇等名家习画。她天资聪慧,勤苦好学,画风尤受仇英、陈老莲的影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叔晖作画题材以古代仕女为主,绘画人物造型含蓄中略加夸张,线描健劲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明艳清雅,一扫明清以来的颓废画风,开一代新气象。 王叔晖学古不泥古,用她的话讲就是:“绕开道,走自己的路”。同时,<b>她也没有拒绝西方的绘画经验,合理的吸收了比例、解剖、透视等创作技巧。尤其在整体价值取向上,她追求的是纯中国的古典式审美情趣,在“尽精微”的工笔重彩画中追求“致广大”的生动气韵。 这使王叔晖成为当代工笔重彩画的一代宗师。</b></h1> 在画红楼梦人物时,她自定目标:10年内一定画完红楼十二钗。8年间,继黛玉之后,王叔晖陆续画了湘云、宝钗、凤姐、李纨、迎春、元春、惜春等,此外还创作了两幅宝琴立雪。<div><div> 1985年3月,荣宝斋总编室负责人孙树梅登和王先生商议,如能在10月前全部画完十二钗,荣宝斋可以出一本红楼人物挂历。王叔晖先生接受了这个建议,平均每月一幅,连续画5幅,照以往的速度,显然太紧张了。王先生豁出去了!孰料,《惜春作画》竟成绝笔,画未终,人先去,绵绵红楼情愫,未得尽意挥之笔端,留下了永久的遗憾!<b><br></b></div></div> 下面,先请欣赏王叔晖先生未完成的红楼十二钗: 《林黛玉》是王叔晖1978年初创作的,这年她已66岁。从起稿到完成大约用了十几天时间。从画面的构思上看,王叔晖的《林黛玉》匠心独具,她不在葬花,不在读西厢,也不在焚诗稿,而仅仅是独坐纱窗。这种消失了具体章节及事件的模糊性叙事,扩大和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王叔晖不但在选取场景上独具慧心,在选择出现在画面里的事物上的用心之巧也让人叹服。画面上,除了林黛玉之外,还有绘有一只鹦鹉,它与黛玉遥相呼应。鹦鹉虽能学舌,却不能“解语”,所以这一只可爱的鹦鹉并没有给画面带来温暖与活力,反而更显出黛玉精神上的孤寂冷清——娇羞默默同谁诉?<br>倦依西风夜已昏。 王叔晖以前画的黛玉葬花 王叔晖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br>王叔晖于1978年9月绘制的这幅《史湘云》,取材于《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章节。画面上,身着粉绿衣白裙的史湘云面色酡红,用手支头酣睡在一青石凳上,与四周的红色粉色烂熳的芍药花相映相衬,那一把系有红坠带的素白团扇掉在绿草地中, 彰显得画面是那样的宁静平和。而大红色的廊亭、芍药花、湘云绯红的面色等都在点明了“醉卧”二字。那占据画面近三分之一的巨大湖石,分明暗示着史湘云的朴实无华的质朴性格。这就是诗,这就是画,这就是诗情画意中的憨湘云醉眠芍药裀。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然而那样好看的花最终还是谢了,醉情溢言、酡红沉梦的日子最终还是在落花飘摇着的影子中远去了。 王叔晖的《贾迎春》创作于1984年12月。从画面的取材上看,没有表现丫鬟司棋、绣桔、乳母之儿媳激烈的争执的场面,而是面容姣好的迎春坐在卧房内的木床榻上安静的专心致志的看着她的《太上感应篇》,一扇糊着白色纸的回纹格窗户半开着,显得窗明几净。在古代,桂花还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海棠花代表团圆团聚的美好愿望。王叔晖刻意为迎春的卧房设计的这两种花卉,也算是对这个被“中山狼”残忍吃掉和被封建宗法制度这只“无情兽”摧残致死的女子的一种良好祝愿祝福吧! 1981年夏,王叔晖先生根据《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创作了《王熙凤—平儿》。历来绘制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的画家很多,大都把王熙凤绘制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 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的面艳心狠程序化形象。而王叔晖反而对《红楼梦》里下面这段描写王熙凤的很不起眼的小章节情有独钟。原著这样写道:(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 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按王叔晖先生不走别人走过的路,开创自己的作风的个性,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选择这段描述来创作了。 王叔晖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薛宝琴)<br>《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这样写道:贾母笑着,搀了凤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 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原著对这段宝琴立雪短短十几个字描写,的确给人一种遐想中的美。而王叔晖先生却善于将这种抽象的描写,用她那妙笔丹青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意境表现出来。这就是王叔晖于1981年春绘制的《薛宝琴》。<br> 王叔晖 滴翠亭宝钗戏粉蝶王叔晖于1979年创作的这幅《薛宝钗》,是取至《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一个章节。画面上,一棵老柳垂下千万绿丝,一对大如团扇的玉色蝴蝶正翩翩欲飞过河去,而衣着朴素无华,项上戴一如意形金锁的宝钗手拿折扇在滴翠亭外仿佛在扑蝶,又仿佛住脚听到了什么,画面是那样的和谐唯美,寓意是那样的深刻生动。<br> 贾元春 1978年1月已完成的《李纨课子》。 王先生《惜春作画》遗稿中看,惜春并没有正襟危坐的用大幅画纸宏制大观园,而是半爬在桌子上画小品和扇画之类,彰显得怡情闲情随意。在《红楼梦》中,也并没有描写惜春怎样作画的具体情节,王叔晖先生根据惜春的年龄、性格所表现的也就是知道惜春会画就行了。 王叔晖先生画了一辈子的画,创造出无数古代仕女的优美形象,赢得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素养的人们广泛的喜爱。她的离世,给国内外不易数计的爱好者和崇拜者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王叔晖先生最真实的写照。 下面欣赏王叔晖先生的其他红楼梦人物画 王叔晖 晴雯补裘<br>1957年,王叔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出了工笔画重彩画《晴雯补裘》。这也是王叔晖开始创作《红楼梦》人物的第一张画。从画面上看到,晴雯挽一挽头发坐在床上,抱病为宝玉缝补孔雀裘,麝月在一旁拈线帮忙。画家真实地再现了“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狠命咬牙捱着”的勇晴 雯形象,就连一些细节性的用具都按着原著描写画去,如杯口大小的竹弓绷子和晴雯身后的绣枕等。朱砂色画花、染就的大红色帐子,表面看去增加了作品的年画效果,其实更衬托了晴雯火一般的鲜明性格。<br> 王叔晖以往画的惜春作画 王叔晖先生其他主要作品 <br>  《王叔晖连环画作品选》《西厢记》连环画:《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据同名越剧剧本改编的《生死牌》《桑园会》,《孔雀东南飞》《新白娘子传奇》《杨门女将》《木兰从军》以及若干单幅仕女画等,<div>以后为大家展示欣赏。</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谢谢观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凌云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辑</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4.12.24.</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