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科学家精神</p> <p class="ql-block"> 从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到今天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离不开为时代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们,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他们引领世界科技革新,他们敢为人先,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他们是新时代青年真正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被认为是20世纪热带医学的显著突破。</p> <p class="ql-block"> 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看书,父亲藏书的小阁楼是她最爱的去处,学习新的知识能带给她无穷的快乐。有一天在她放学回家的路上,她看见一位老爷爷,背篓里装了一些草药,还有一串红色的小果子。屠呦呦问老爷爷:“爷爷,这红色的果子是什么呀?”老爷爷把红色的果子递给屠呦呦尝了尝,并告诉她这是一味草药,可以治病救人。就这样,屠呦呦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屠呦呦努力学习,长大后开始研究各种草药。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523”项目,年仅37岁的屠呦呦成为课题攻关组长,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她也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终于在191次实验中获得了成功。屠呦呦团队最终在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正是用这株小草改变了世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过的国际最高奖项。201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p><p class="ql-block">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面对荣誉,屠呦呦说:“作为科学工作者,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的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朗读 | 陈 松</p><p class="ql-block">编辑 | 肖琰博</p><p class="ql-block">审核 | 周 冰</p><p class="ql-block">审批 | 余世霞</p><p class="ql-block">文章图片来源 | 《中国共产党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