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尽美之旅(3)榆林佳县·登白云山,问道白云观 吕梁临县碛口·游古镇、古村,看黄河画廊

乐汉

<p class="ql-block">  榆林佳县县城是陕北高原上唯一一座建造在山顶上的城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词“<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道出了佳县</span>苍茫雄浑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白云山是佳县的代表,它与县城隔沟相望,气势非凡,素有“关西名胜”之称。白云山的精华在白云观。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因明万历帝给白云山亲颁圣旨一道而声名大震。白云山上终年白云缭绕,白云观立于山而脱于俗,两者相得益彰,“寺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道出了其中的玄妙。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3日上午,我们便早早地来到白云山景区。白云山是一处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胜地。山前,黄河如一条金色的丝带,在阳光下闪耀着波澜壮阔的美景;山上,殿阁峥嵘,楼台林立,仿佛一幅壮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白云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重建并扩建。数百年来,经历代续建修葺,逐步形成了如今以道观为主,兼有众多儒、释庙宇的宏大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而建。它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殿、亭、楼、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上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踏入山门,仿佛进入了仙境。登山进香,仿佛在谒见天神,让人心生敬畏。白云观,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老道观,主建于明清时期,以道教诸神为主题,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建筑雄浑,雕刻精细,碑碣丰富,壁画绚丽,古柏参天,香烟萦绕,让人深刻感受到了庙宇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演绎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奇景秀,遂结庐布药,普济众生,道教自此在白云山发迹。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万历皇帝朱翊钧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从此声名大振延续至今,几百年间香火长盛不衰,往来香客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目前,山上有54座殿堂庙宇,保存着1300余幅彩色壁画和172块珍贵石刻。此外,还有石狮、古钟、旗杆等众多文物,每一件都见证了白云山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沿着“天梯”登顶白云山,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彩绘飞檐层叠错落,远看雄伟壮观,近看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真武大殿</p><p class="ql-block"> 真武大殿也称正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白云观的中心,也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建在一米高的砖石平台上,给人以高高在上之感。</p> <p class="ql-block">  真武大殿对面对乐楼,1947年秋,毛泽东主席等曾在这里和群众一起看过晋剧《反徐州》,还在大殿内抽签“日出扶桑”。</p> <p class="ql-block">痘神庙</p><p class="ql-block"> 白云山庙,由崇尚道教起步,因建庙立神而成名。其中既有以道教系列神为主的儒、释、道三大主教,又有当地现实生活所需的民间信仰,如痘神庙。白云山神之多之全,在全国各地古观古祠中都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碧霞宫</p><p class="ql-block"> 碧霞宫建于明万历年间,改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守卫的石狮子,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东嶽大殿</p><p class="ql-block">  东嶽大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殿建于明天启年间,东岳大帝是东岳大殿供奉的主神。</span>东嶽,本指东岳,泰山的古称。东岳大帝,即泰山神,为总管天地人间凶吉祸福、生死寿天,主宰幽冥地府十八层地狱之神。</p> <p class="ql-block">文昌楼</p><p class="ql-block"> 文昌楼,建于明万历年间,楼身两层结构。内供文昌帝君(即文曲星),是古代学者、文人、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为功名、禄位之神。</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p><p class="ql-block"> 玉皇阁,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白云山的主要建筑之一,阁上供奉万神尊主玉皇大帝。</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p><p class="ql-block">  三清殿是白云山最早的建筑,约建于宋元时期。三清殿位于主庙群的最高处,是一座高大宽敞的殿堂,神台上供奉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这是道教中的三位最高之神。</p> <p class="ql-block">超然阁</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白云观观看黄河和黄河对岸山西最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白云观镇庙之宝,明神宗皇帝御书的“白云胜景”匾额。</p> <p class="ql-block">元辰殿</p><p class="ql-block"> 元辰殿是1995年才兴建的殿堂,殿内供斗母及六十元辰。这是白云山建筑规模最大的庙,重檐歇山屋顶,四面回廊,琉璃瓦顶,古朴庄严,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p><p class="ql-block"> 九龙壁,位于玉皇阁南,建于1998年。正面琉璃制作金碧辉煌,九条彩龙咤叱风云,呼之欲出;背面花岗岩石上线刻玉皇大帝出巡图,众神簇拥,威震寰宇。</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p><p class="ql-block"> 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神宗皇帝朱翊给白云观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并敕封真人洞为“白云洞”,由此白云山名声鹊起。并拨金建藏经阁,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藏经阁建成为二层走马楼,院内立有圣旨碑,刻有圣旨全文,藏经阁又名瑞芝阁,雕樑画栋精美夺目。</p> <p class="ql-block">  1947年,毛主席率领中央转战陕北到达佳县时,曾先后两次登上白云山,其中一次,对陪同上山的县长李德玉和白云观的道长说,像寺庙这种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要是毁了,损失就大了。正是毛主席的这段话,白云观的古建筑才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带着满满的眷恋与不舍,缓缓走下山去。此次问道白云山,不仅让我领略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更让我感受到了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将成为我心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  9月4日下午,我们抵达黄河边的古镇—碛口。碛口镇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的南端。这个小镇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的便利,迅速发展成为北方地区的商贸重镇,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镇不仅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还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探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李家山村</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成化年间,当时李氏家族在此定居并逐渐繁衍壮大。村内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窑洞建筑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被誉为北方黄土高原的“小布达拉宫”。著名画家吴冠中曾到此采风,并对这里的窑洞建筑赞不绝口,称其为“人类居住环境的奇观”。2009年,李家山村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属于两户姓李的财主,他俩也是亲戚,一个是叔叔,一个是侄子,分别叫“东家财主”和“西家财主”。</p><p class="ql-block"> 这俩财主都在碛口古镇水陆码头做生意,也就是传说中的晋商。而李家山村是他们的家眷居住的地方。中间这条树形成的分界线,就是划分东家财主和西家财主的界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最特别之处在于窑洞是叠起来的,自家的屋顶是别人的院子,自家的院子是另一家人的屋顶。这样的立体结构非常美</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向两侧看去,整个村落房屋与山体完全融合,似一只巨大的展翅凤凰,很有视觉冲击力。画家吴冠中对窑洞古村大加赞赏,称其为“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里更是写生、绘画、摄影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金色的梯田,宁静的山庄,古朴的窑洞,处处彰显出黄土高坡独有的苍凉和美丽。</p> <p class="ql-block">  碛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临著名的孟门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走在古老的青石板上,看着一座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清年代。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有“活着的古镇”之称。</p> <p class="ql-block">  碛口古镇里的商行卖醋的很多。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水质硬,‌含有较大的碱性,‌长期饮用这种水容易生结石。‌醋可以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因此,‌为了健康,‌山西人有食用醋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站在黑龙庙的高处,俯瞰下方的碛口,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这里,山与水交织,庙与镇相融,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而从黑龙庙的这个独特视角,更是能够一览无余地欣赏到碛口古镇的全貌,感受那份古老的韵味与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黄河大同碛口,整个古镇仿佛被金色的纱帘轻轻笼罩。河面波光粼粼,古镇的轮廓在夕阳的映照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碛口古镇华灯初上,整个古镇更加有古朴之风。</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刻,古镇的每一处都显得如此宁静而美好,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黄河画廊</p><p class="ql-block"> 9月5日早晨,我们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来到临县碛口古镇以北20多公里的黄河岸边,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绵延数公里的水蚀浮雕,被称为黄河画廊。它犹如一幅天然画卷,浑然天成,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黄河画廊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据有关资料记载,黄河水蚀浮雕地质遗迹形成于三叠纪,也叫中生代,是由地下水溶蚀与河流冲蚀作用复合于三叠系厚层砂岩而形成的天然崖壁浮雕,在风蚀与光照的加持下,在两岸的砂岩中形成了石沟、石龛、石窟等形状的天然浮雕。</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码头乘一快艇,沿岸观光。岩石上的天然浮雕,鬼斧神工,有的像乱云漫卷,有的像文字天书,有的像动植物人形,千奇百怪,琳琅满目。这黄河百里水蚀浮雕大概就是文人口中的黄河魂吧?</p> <p class="ql-block">  这些天然的沟壑和纹理会有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形状:繁体的“福、禄、寿”字样,佛像,甚至是泰坦尼克号和清明上河图。更有趣的是,你甚至可以在这些沟壑中找到二维码的影子。这些天然的图案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也展示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一点,我们离开碛口黄河画廊,驱车赶往山西临汾市隰县,去看看400年前的悬塑圣境,黑神话悟空的西天佛国——小西天(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