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避开双休日,今天从成都驱车50分钟,来到慕名已久的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到达时发现,几个停车场几乎都满了。</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原名兴古遗址,后以三星堆首先发现大面积文化层并多次正式发掘而命名。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市鸭子河畔,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先秦时期古城古国遗址。</p><p class="ql-block">近百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期已发展成为大型聚落。约当商代前期,已有城墙和大型建筑。约当商代中期,城址规模宏大,冶金、制玉、丝织技艺达到高峰,独特信仰体系建立,展现出王都气派。1986年、2019年,三星堆先后发现八个祭祀坑。两次发掘出土珍贵文物近2万件,包括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神坛、青铜人头像、青铜纵目面具、金面具、金杖等稀世之珍,被誉为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大量实物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的发现实证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文明起源中心,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璀璨星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创新创造的典型范例,在世界青铜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进馆后在墙壁上可见这醒目的语录。</p> <p class="ql-block">中庭大厅。正式展览设三个展区,分别在一、二楼。由于至今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已发掘的还不到千分之一,且没有什么文字发现。所以只能推测为古蜀国。展览也无法按纪年布置。</p> 一展区 世纪逐梦 <p class="ql-block">上世纪20至30年代,广汉月亮湾燕家院子发现玉石器,原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进行了首次发掘。50至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不断开展调查和试掘。1980年后,三星堆考古进入系统发掘和研究阶段,“三星堆文化”命名。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现“一醒惊天下”。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城墙、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存发现,三星堆古城格局逐渐明晰。2019年以来,六个祭祀坑的发现再次引起广泛关注。百年逐梦,矢志追求。几代学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谱写了三星堆考古的世纪华章。</p> <p class="ql-block">玉璋,玉有领璧,玉琮</p> <p class="ql-block">青铜铃,青铜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陶尊形器,陶盉</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正侧面</p> <p class="ql-block">青铜戈,玉璋</p> <p class="ql-block">玉锛,青铜人身形牌饰</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形饰,青铜羽翅饰</p> <p class="ql-block">青铜挂饰</p> <p class="ql-block">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出土于三星堆遗址4号坑。人像呈跪坐姿态,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人像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手掌之间卡槽的位置,表现出强烈的负重感。4号祭祀坑发现的铜扭头跪坐人像共有3件,不同于三星堆此前出土的抽象化青铜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更接近真实的人体。</p> <p class="ql-block">青铜着裙立人像</p> 二展区 巍然王都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期已发展成为中心聚落。约当商代早期,出现城墙、大型建筑。商代中期以后,城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黄金加工、制玉、丝织业,复杂的社会结构,成熟的祭祀体系,彰显其统治中心、宗教中心、经济中心的独特地位,可能是某代蜀王的都邑所在。</p> <p class="ql-block">陶人,陶三足炊器</p> <p class="ql-block">陶高柄豆,陶鸟,陶猪</p> <p class="ql-block">陶凤头柄</p> 黄金加工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黄金器物达数百件,种类多、形体大、制作精,为国内同时期仅见。金质片材加工技术是三星堆黄金制品的代表性工艺。金杖、金面具、金面罩、金虎形饰、金鸟形饰等典型器物,造型独特、技艺精湛,是我国黄金制品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在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这具新发现的金面罩重约100克,是截至2024年6月三星堆发现最完整的一件。</p> 玉器制作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玉器以闪石玉为主。器类主要有璋、璧、琮、戈、刀、矛、凿、镣、斧、斤、环、珠、管等,少见动物、人物造型。从玉料选择、玉器形制、制作工艺等方面看,极具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玉戚形璧,玉璋</p> <p class="ql-block">玉戈</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残件)</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青铜戈</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头</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 王者至尊 <p class="ql-block">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雕像群蔚为大观,是三星堆青铜文化重要标识之一。青铜人头像造型生动、内涵丰富,头冠、发型和服饰各异,是当时族群构成与等级秩序的反映。青铜大立人像既具王者之风,又有大巫之仪,应是集神、巫、王身份于一体的古蜀国最高统治者的形象。金杖是古蜀王国最高权力的象征,黄金面具与黄金面罩具有特殊意义。</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像。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文物中又一件举世瞩目的重器。它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高172厘米,头戴高冠,身穿窄袖衣,脚戴足镯,双手环握中空,环抱胸前,形象典重庄严。它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p> <p class="ql-block">金杖。鱼凫是古蜀国第三代蜀王,夏商之际鱼凫带领蜀人再次东迁,成为蜀地奴隶制政权的第一位统治者。蚕丛教人养蚕,而鱼凫教人捕鱼,两位都是贤明的君主。关于鱼凫的存在,三星堆遗址的一号祭祀坑中出土的金杖则被认为是鱼凫王的权杖,权杖上雕刻的鱼、鸟的图案,证明了金杖主人的身份,正是第三代古蜀王——鱼凫。</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黄金面具】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士金面具与金面罩,应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其他地区出土的金面具,则多是覆盖于逝者面部之用。</p> <p class="ql-block">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p> <p class="ql-block">金鸟形饰。2021年,这件金鸟形饰从三星堆5号祭祀坑“飞”出,出土时它拧成了一团,经过专家的清理、展开,才有了现在的样子,因为整体像一只鸟所以便有了金鸟形饰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橄榄形的鸟首有两个孔,双翅向两侧展开,其中一个翅膀略有残缺。鸟身呈水滴形,后边有三尾羽毛,金鸟形饰非常薄,仅有0.007~0.012厘米,差不多是一张A4纸的厚度,这是迄今为止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唯一一件鸟形金饰片。</p> <p class="ql-block">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p> 三展区 天地人神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精美绝伦的文物群体,是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礼敬天地的美玉、造型独特的神坛、纵目千里的面具、人鸟合一的神像、振翅翔飞的凤鸟、达地通天的神树——深藏着对天地神祇、自然万物的无比虔敬,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p> 以玉通神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玉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以玉璋、玉戈、玉琮、玉璧等为重要祭器,祭祀天地山川,沟通祖先神灵,承载着古蜀先民“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古蜀人宗教礼仪制度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各型玉璋</p> <p class="ql-block">青铜持璋小人像,祭山图玉璋,玉璋</p> 藏礼于器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铜尊、青铜罍数量众多,出土时盛装海贝、象牙珠、玉凿、铜铃、铜挂架等物品。尊、罍与人物形象结合的造型很多,包括顶尊、背罍、按罍等各种姿态,反映出尊、罍在古蜀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青铜尊</p> <p class="ql-block">青铜顶尊坐人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罍</p> <p class="ql-block">青铜兽首冠人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通高约159厘米。由八号、三号、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兽、青铜骑姿顶尊人像、青铜尊口沿拼合而成。青铜尊盛有海贝、玉器等。神兽头顶有青铜立姿人像。</p> <p class="ql-block">局部特写</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兽</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残件)</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殿(残件)</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底座</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兽</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顶部(各侧面)</p> <p class="ql-block">青铜戴尖脊帽小立人像,青铜小立人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带冠人头像,青铜跪坐人像,青铜鸟身人像</p> 青铜面具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青铜面具。尤以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面具等最为引人注目。他们应是古蜀王国信仰世界中的祖神或天神,被供奉于神庙殿堂之上,受人顶礼膜拜。以纵目面具为代表的青铜面具群,是三星堆最有特色、最具精神文化内涵的文物类型之一。三星堆遗址共出土青铜人面具20余件,这些面具均与人脸“三庭五眼”的标准比例不合,五官的夸张正是为了拉大与现实的距离而凸显其神性。</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蚕丛,又称蚕丛氏。传说他是位养蚕专家,蚕丛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蚕丛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来为了养蚕事业率领部族从岷山定居于成都平原。传说蚕丛“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伟大的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这位古蜀国最早的君王据说长着一对“纵目”。“纵目”就是如螃蟹般眼睛向前突起。正常人的眼睛不会长成这个样子,这种描述大约是对君王长相的夸大传说。偏偏三星堆遗址中就出土了铜纵目面具,面具的眼珠圆柱状长长地延伸出去,这应是蚕丛“纵目”的佐证了。蜀地缺盐,专家认为“纵目”可能是由于甲亢引起的眼球突出,古人不了解这种疾病,认为是神性的象征,是一种“圣人异象”。</p> <p class="ql-block">宽138厘米,高66厘米。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凸出眼眶16厘米,硕大的双耳展开,额部正中有一方孔,或与文献记载中第一代蜀王蚕丛“纵目”的传说相关。据说,该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有专家认为,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书中有关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由此判断它与神话中“人首龙(蛇)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烛龙有关。</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面具在三星堆3号祭祀坑出土,宽131厘米、高71厘米、深66厘米,重131斤,是截至2024年6月已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体量最大、保存状况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其宽颐广额、棱角分明,眉部、眼睛、嘴唇等线条流畅、皆突出于面部,粗长眉作扬起状,面具的两侧上下及额部正中有方形穿孔,可能是用于固定用途。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青铜眼形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兽面</p> 鸟足神像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鸟为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人鸟合一的形象被赋予了神性。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鸟足神像,人身鸟足,倒立,按罍顶尊。尊盖上有一立人,头戴高冠、双手握龙。这一罕见的青铜艺术杰作是中原商文化与古蜀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青铜爬龙器盖</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足曲身顶尊神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龙柱形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头龙身像,青铜虎形兽</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p> <p class="ql-block">青铜龙形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太阳型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鸡</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鸟头</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头</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型器</p> 通天神树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神树的传说。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方“扶桑”、中央“建木”和西方“若木”等。三星堆神树应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若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借此降世,巫师缘此登天。神树可视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绝、天人感应、人神互通之思维观念的形象化写照。</p> <p class="ql-block">大型青铜通天神树是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的压轴展品。它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造型奇异、风格瑰伟,体现了高超的冶铸技术和艺术水平,是中国迄今所见的青铜文物中形体最大的。青铜神树铜树底座呈穹隆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p> <p class="ql-block">青铜风鸟</p> <p class="ql-block">青铜风鸟</p> <p class="ql-block">神树纹玉琮</p> <p class="ql-block">摇线树(东汉)。四川出土的汉代摇钱树由陶质树座、青铜树干及树枝等构成。青铜树枝上有西王母、朱雀、羽人、动物、钱纹等造型。摇钱树上的朱雀寓日神,与三星堆神树上的神鸟意义一样。三星堆神树与摇钱树应有源流关系。</p> <p class="ql-block">彩绘西王母彩陶摇钱树座,彩绘龟熊蛙陶摇钱树座</p> <p class="ql-block">神树</p> <p class="ql-block">馆内大厅</p> <p class="ql-block">回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个展区,加上一个临展,参观用时两个小时。展品相当震撼,参观感受却很不好。因为人太多太多了,拍个照要挤半天。但估计也不会有人少的时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