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平山作为全国四大观枫地之一,素有“天平山红枫甲天下”的美誉!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闻名于世。清朝的顾莼在《吴中风景》中写道:“丹枫烂漫锦妆成,要与春花斗眼明。虎阜横塘景萧瑟,游人多半在天平。”寥寥二十八个字描绘出当时天平赏枫的盛况。我这是第二次来啦。2017年战友聚会时我跟小白、新生三人到此打过卯,7年啦多次想来都未成行,这次查了一下天气12月4号是个多云天气感觉还行,3号晚上乘车去了苏州。谁知到那一看还是个阴天,时不时的还滴两滴雨点。进得园来映入眼帘的是漫山红叶随风摇曳,飘落后铺满林荫小道,漫步其中别有一番滋味,犹如一抹红色云霞飘忽山上气象万千,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天平山的枫树主要是枫香树,也有人称天平山的枫树是“五彩枫”。由于树龄和地势的不同,所受的寒气也不同,入秋后,同一棵树的叶子会呈现出嫩黄、赤红、橙红、深红、血牙红等渐变的自然现象,多种色彩尽情释放,似鲜花争艳,五彩绚丽。它与红叶黄栌、鸡爪槭不一样,它树干高大,叶呈三角状,是枫树中的名贵品种。漫步在这片枫林间,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每一步都像是踏入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沿着白色围墙漫步,墙上有镂空图案装饰,脚下是用石板铺成的小道,石板给人舒服的视觉感,走在上面就能踏出音乐的节奏,曲曲折折的设计让小道更有魅力。枫林中有一处重檐八角、楠木结构的御碑亭,亭子四围在古枫的环抱下,少了生硬和庄严之感,却多了几分古朴典雅的柔和之美。飞檐翘角,亭台黑瓦与金黄叶浪的交相辉映,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白墙黑瓦的苏式建筑,在红叶的衬托之下,显得格外清秀,在建筑的映衬下,天平山的红叶盛景显得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些枫树是由范仲淹的后代为纪念先辈而栽种的。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在明代万历年间辞去福建参议之职时,把带回来的380棵枫香树幼苗,栽在了祖茔地的天平山。弹指一挥间,4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幼枫在风风雨雨中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天平山经久不衰的一道风景。历史总给后人留下许多遗迹,或许是一条路一条河,也或许是一顶桥一块碑,那些名树古木,同样也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更何况这些枫树承载着对一位历史伟人的缅怀。吟读范仲淹的许多华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何等的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几百年来,这简单而丰富的两句话,被一代代人深深浅浅地吟唱,一直铺展到今天,依然不腐不朽,成为后人心历路上两座崇高的峰峦。好几个党性教育基地落户与此。</p> <p class="ql-block">天平山庄南麓,北宋皇朝将天平山赐范仲淹。白云寺宋时改为范文正公功德院。清乾隆十六年,乾隆南巡时改名并额题“高义园”,“高义”二字出自唐杜甫诗句:“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天平山是范仲淹的先祖埋葬地,在景区内有不少纪念碑坊、公祠、纪念馆及亭台等建筑,周围都被红枫、银杏环抱,煞是好看。接驾亭边围绕着几池水塘,这里是赏枫最佳处,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人们用相机和手机,不停地捕捉着眼前的风景。枫叶之间,池塘边上,白墙黑瓦的古建筑,掩映在殷红的枫树林间,显得清静和素雅。湖边有一排长椅供游人休息赏景,远处山林层叠,树叶五彩斑斓,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秋天风景画卷展开在这里,人们沿着石板路行走,在平静的水面旁驻足观赏鸭子游弋的情景。红枫,就是秋天里的一首激情的诗。天平山的秋景是含蓄、温柔、恬静如斯。尤如一个成熟的灵物,经历了春之妖娆、夏之风华、显得矜持又羞涩。在这个季节里,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诗意的气息,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动人的故事。无论是漫步在枫林间,还是静坐在湖边长椅上,都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