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老友同行,自驾建水普洱版纳风情(中)

小雨点

<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国际通道,横跨中越两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双边贸易的蓬勃发展,而且成为了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见证。这条铁路不仅承载着货物的流通,更传递着文化的火花,让两国人民在交流与碰撞中增进了理解和友谊。而米轨铁路,则是这条国际通道上的一条古老而珍贵的支线,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雨沧桑,沿途串联起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与记忆。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从喧嚣的车站到宁静的田野,米轨铁路如同一根纽带,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老朋友们在走过了充满历史底蕴的蒙自之后,又来到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建水。他们在建水古城中漫步,感受着古城的宁静与古朴,品味着当地的美食与文化。建水的青石板路、古朴的民居、精美的古建筑,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与建水紧密相邻的石屏,一个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著称的地方。老朋友们驱车沿着与米轨铁路并行的道路,满怀期待地前行,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他们驶过大山,穿过一片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田野,途径那些保留了传统风貌、古朴典雅的古老村落。这些蜿蜒曲折的山路、绿意盎然的田野以及充满历史韵味的村落,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依次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尽情领略到了边陲之地的独特魅力与迷人风光。</p> <p class="ql-block">  石屏文庙,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云南省石屏县,这里不仅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更是云南唯一状元——袁嘉谷的故乡。袁嘉谷,作为一位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的贡献不仅限于科举考试的辉煌成就,更在于他对中小学教育的深远影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如今通用的“星期”制度,正是由袁嘉谷编订的。在引入西方的时间观念时,他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了这一时间划分方式,使得“星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时间单位。这一贡献不仅体现了袁嘉谷的学识渊博,更展现了他对于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  老朋友们缓缓步入建水文庙,步伐中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他们时而驻足凝视,细细品味着每一座古建筑、每一块石碑上镌刻的历史痕迹;时而低声交谈,分享着彼此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与感悟。在文庙的殿堂间,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先贤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脸上洋溢着对中华文化的自豪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  让我深深沉醉与着迷的,仍是古城中玉屏书院的古建筑群。玉屏书院作为清代石屏古城内规模最大的书院,由朱雘于1851年慷慨捐资兴建,历经170余年风雨,至今依然屹立不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院曾作为多种学校的办学场所,而现在则作为石屏县博物馆,继续发挥着其重要的社会功能。</p> <p class="ql-block">  书院古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座龙门牌坊。牌坊采用砖木石结构,飞檐斗拱,既舒展又厚重,展现出独特的建筑美感。四个柱础稳稳承托着四根雕刻着昂首鼓目的龙形石柱,雕刻技艺之精湛,造型之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牌坊正门上悬挂着一竖匾,上面镌刻着“龙门”二字,寓意鱼跃龙门,激励着学子们奋发图强,刻苦钻研,以期怀揣渊博学识走出书院,中举登科,扬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几株苍劲高耸的古柏树挺拔而立,它们见证了书院的历史变迁,也默默守护着这片文化的净土。从繁忙喧嚣的现代都市逃离,踏入石屏古城,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过去的痕迹,也能在宁静的氛围中沉思冥想。</p> <p class="ql-block">  石屏图书馆,其前身乃著名的朱家花园,现已被巧妙地改建为图书馆,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在这座图书馆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能享受到现代图书馆提供的便捷服务。图书馆内,原有的古建筑得到了精心的保护与修缮,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岁月的痕迹与文化的积淀。同时,为了增强互动性与体验感,图书馆特别设置了免费体验拓版的区域。在这里,访客可以亲自体验如何取碑文,通过亲手操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这种将文物保护与实用功能巧妙融合的做法,不仅赋予了古老朱家花园新的生命力,更为广大读者打造了一个兼具历史深度与文化韵味的理想空间。在此,读者不仅能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还能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共同承担起守护这份珍贵历史遗产的责任,让文化的光芒得以延续并照亮未来。</p> <p class="ql-block">  石屏古城,是一座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居民生活之城。这里少了商铺的喧嚣,多了市集的烟火气,给人一种宁静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石屏豆腐,正是源自这片古城,其名声甚至超越了石屏古城本身。相较于建水,石屏古城或许不那么广为人知,但其古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商业化程度较低,因此保留了更多的原生韵味和古朴风情。古城中流传着一句经典之言:“五步一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古城往昔的文化繁荣和人才辈出的盛况。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石屏古城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堂,因为这里的每一处都散发着历史与文化的独特魅力,正等待着镜头去捕捉、去定格那些难忘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那柯里,这座坐落于茶马古道上的小镇,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和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柯里原名“马哭里”,其由来颇具传奇色彩。相传,往昔的马帮在经过此地歇脚时,疲惫的马儿或因长途跋涉的艰辛,或因面对清冽河水的感怀而流泪,因此得名“马哭里”。后来,当地人在河上修建了一座风雨桥,为过往的马帮和行人提供了便利,小镇也因此更名为“那柯里”,寓意着新的起点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一踏入那柯里,映入眼帘的是参天古树与四溢的茶香。山间小径的两旁,郁郁葱葱的茶园与原始森林交织成一片翠绿的海洋。小镇上,保存完好的古道遗迹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行走在石板路上,耳边似乎还能隐约回响起马帮的悠悠铃声。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悠闲地四处走走看看。小镇上有许多特色的茶馆和咖啡店,虽然它们带有商业的气息,但氛围却异常轻松惬意,让你毫无压力地享受闲逛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作为那柯里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站在桥上,可以远眺连绵的山峦和广阔的田野,令人心旷神怡。桥旁的“云上乡愁书院”巧妙融入了马帮文化,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马帮兴盛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古道溪流潺潺流淌,为那柯里增添了一份古朴与宁静的气息;同心桥横跨两岸,桥上行人络绎不绝,寓意着心心相印的美好愿景;同心树枝繁叶茂,见证了无数情侣的誓言,象征着永恒不变的爱情;大水车缓缓转动,仿佛在悠悠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故事;马鞍山巍峨耸立,是俯瞰整个那柯里美景的绝佳之地。而那荣发马店,则是当年最大的马店,店内精心保留了诸多陈设和文物,让人在参观时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马帮兴盛、商贸繁荣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从那柯里小镇出发,我们驱车穿过山峦起伏、绿意盎然的风景,抵达了普洱。随后,我们前往思普印象特色餐厅。一踏入餐厅,一股民族气息便扑面而来。我们被服务员礼貌地引领到预定的包间内。在这里,我们不仅品尝到了地道的普洱美食,更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从餐厅的装饰到服务人员的服饰,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随着美食一道道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舞表演悄然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三位身着绚烂多彩民族服饰的演员来到我们的包间,他们面带微笑,悠扬地唱起歌谣,那歌声仿佛在讲述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他们的歌声中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流露出对山川河流的深深依恋,同时也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积极向上、乐观坚韧的精神。我们品尝着地道的普洱美食,欣赏着精彩的歌舞表演,味蕾与心灵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顿饭,不仅让我们享受到了味觉的盛宴,更为今天的行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晚餐结束时,我心中充满了对普洱这片美丽土地的无限向往,更加期待着明天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普洱,曾用名“思茅”,是云南省唯一一个与三个国家接壤的地区,东接越南、老挝,西连缅甸。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拥有漫山遍野的茶山和咖啡园,同时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特色文化。雨林、茶山、浓郁的民族风情、地道的美食以及香醇的咖啡,共同构成了普洱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思茅老街保留着普洱的古建筑,漫步其中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古早旧时光。如今,这条老街上开设了许多特色小店,店内装饰文艺且充满个性,为老街增添了别样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清晨,从市区出发,驱车前往茶马古道。绿意盎然的茶园和蜿蜒的山路让人心旷神怡。车窗外,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园映入眼帘,它们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如同大地的绿色织锦,散发着勃勃生机。当车辆缓缓驶至山顶时,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站在山顶俯瞰,只见群山连绵,茶园层层叠叠,宛如绿色的波浪般延伸至远方。</p> <p class="ql-block">  茶马古城,是普洱茶马古道的起点,景区以茶马古道遗址为基点,以凸显茶马文化为背景,依据普洱府原貌新建的旅游小镇。走在空旷的青石板路上,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它们用青砖黛瓦、雕梁画栋,诉说着茶马古道的悠久故事。这些建筑,有的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飞檐翘角、马头墙高耸,显得古朴典雅;有的则融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展示了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尽管古城内基本没有人影,但这些建筑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过往的行人,讲述着茶马互市的繁荣与沧桑。青石板路上,偶尔能见到几片落叶,随风轻轻飘落,更添了几分古城的寂静。</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到来,为古城的宁静添上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老朋友们在古城中说说笑笑,欢声笑语在古城的每个角落回荡,与古朴的建筑和宁静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和谐之美,他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让友情肆意流淌的避风港。</p> <p class="ql-block">  梅子湖,一个不大的公园,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梅子树,老朋友们缓缓步入公园,他们的步伐不急不缓,仿佛是在用心感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他们沿着湖边的小径漫步,不时停下脚步,或欣赏公园的美景,或轻嗅空气中的花草香,脸上洋溢着惬意。偶尔,他们会找一处树荫下的长椅坐下,品着带来的茶水,聊起往昔的趣事。笑声在公园里回荡,与四周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乐章。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彼此的珍视,这份深厚的友情在梅子湖公园的美景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他们边走边聊,那些年轻时的趣事如同珍宝般被一一拾起,伴随着不时响起的爽朗笑声,在空气中久久回荡。他们愉快地交谈着,仿佛整个世界都放慢了脚步,只为让他们能更长久地沉浸在这份难得的欢聚中。沿途,他们偶尔停下脚步,或凝视着花草树木,享受着这份美好;或指着远处的山峰,分享着彼此的感受,那份真挚的情感在山水间流淌,让这次相聚更加难忘。</p> <p class="ql-block">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我们抵达了公园的最高点。正前方,一个水库映入眼帘,它被约2米高的铁丝网紧紧包围,仿佛一位羞涩的少女被轻纱遮掩。告示牌上,“禁止游泳”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传递出明确的安全警示。这样的防护措施确实为游客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铁丝网的严密围挡也不免让人遗憾,它仿佛一道屏障,将水库的美景与游人隔绝开来。</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铁丝网前,心中暗自思量:若能在安全与风景之间找到一个更完美的平衡点,那该多好。我试图在两个铁栏杆最大缝隙间用手机捕捉这片水库的风光,但遗憾的是,照片中的景象大打折扣,完全无法展现出水库原有的美丽与宁静。我衷心希望,相关部门在未来能够更加周全地考虑,或许可以通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增设监控设施等方式,既确保游客的安全,又能让更多人欣赏到水库的绝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  从梅子湖公园游览完毕后,我们回到酒店稍作休整。转眼间,就到了晚餐时间,我们一起来到了一家充满民族特色的餐厅。这家餐厅的环境别具一格,装饰着各种民族元素,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多彩的民族文化世界。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野菜,这些野菜新鲜可口,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每一道菜肴都充满了自然的味道和独特的风味。更令人惊喜的是,餐厅还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歌舞表演。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们开始载歌载舞,他们的歌声悠扬婉转。我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菜肴,一边欣赏着精彩的歌舞表演,整个晚餐时间,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样的晚餐,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美味的野菜,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欢乐的团队氛围。</p> <p class="ql-block">  普洱,这座城市以其独有的韵味与风情,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之中。从普洱茶山上那弥漫的浓郁茶香,到梅子湖公园如诗如画的景致;从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到令人难以忘怀的美食体验。而此次普洱之旅更加特别的是,我与表姐那相交四五十年的老朋友一同前行,普洱不仅见证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更见证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衷心感谢这些老朋友,在石屏、普洱共度的时光,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关怀与温暖。我满怀期待,渴望未来能再度踏上普洱这片土地。重访不仅是为了再睹普洱的旖旎风光,更渴望能深入茶山之间,寻一处静谧,悠然坐下,细细品味那香醇的普洱茶,让思绪沉浸在过往那些美好的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  带着对西双版纳满满的向往与憧憬,我们踏上新的旅程。我们将一同揭开西双版纳的神秘面纱,亲身体验它那令人着迷的自然风光与丰富文化,感受其独一无二的魅力。相信这段新的旅行,将会为他们这些老朋友们四五十年的故事增添更多精彩而难忘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了普洱,踏上了前往西双版纳的旅程。晨光中,普洱城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仿佛在为我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车辆缓缓驶出城区,沿途的风景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我们满怀期待,向着那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进发。</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抵达野象谷时,发现近处的停车场早已车满为患,无奈之下,只能将车停放在较远的4号停车场,再乘坐景区的接驳车前来。步入野象谷,首先感受到的是景区的热闹非凡。游客们如织,络绎不绝,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进入景区大门,熙熙攘攘的人群便映入眼帘,大家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纷纷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沿着指示牌前行,我们来到了野象表演的场地。此时,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客们纷纷踮起脚尖、伸长脖子,试图找到一个最佳的观赏位置。尽管人群拥挤,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都期待着能近距离目睹野象的风采。随着表演的正式开始,几头憨态可掬的野象在驯象师的引导下缓缓入场,它们或灵巧地完成各种动作,或憨厚地与观众互动,引得现场掌声雷动,欢笑声不断。尽管身处拥挤的人群中,但那份欢乐,却让每个人都觉得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在野象谷景区,由于人流密集,大家不慎走散。随后,各自沉浸于野象谷独特的自然景观中,近距离观察野生动植物,深切体会大自然的迷人魅力。尽管走散,老朋友们心中却都有默契,不约而同在相近的时间回到景区门口的集合点。游览结束后,大家几乎同时回到了景区门口。重逢时刻,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纷纷交流起各自的游览经历,分享所见所闻。</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们再次启程,驱车前往景洪市。一路上,车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展开,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我们满怀期待,向着景洪市前进,期待着在景洪有更多美好的体验。抵达市区后,我们到达酒店,并迅速高效地办理了入住手续。稍作整理后,大家便满怀热情地相约在酒店大厅,一同前往告庄西双景游览。</p> <p class="ql-block">  “告庄西双景”是傣语词汇,在汉语中可译为“九塔十二寨”。它坐落于西双版纳澜沧江民族风情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带,紧邻澜沧江,因其独特的魅力被誉为“西双版纳第一印象”。其中,景洪大金塔,又被称为缅甸式大金塔,是告庄西双景的标志性建筑。这座金塔气势恢宏,金光闪闪,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成为告庄西双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沿着主街道前行,我们来到了景区的核心区域。这里,一座座傣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尽显匠心独运。我们漫步在景区内,不时驻足欣赏,感受着浓郁的傣族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当我初次踏入告庄,告庄西双景还只是一片以景洪大金塔为中心的宁静之地。大金塔熠熠生辉,金光闪闪,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与神秘。那时的游客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氛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告庄西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它,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集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商铺林立,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商品和纪念品让人目不暇接。游人们在这里流连忘返,或品尝当地美食,或选购特色商品,或欣赏傣族歌舞表演,享受着告庄西双景带来的无限乐趣。</p> <p class="ql-block">  抵达告庄西双景后,老朋友们兴奋地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闲逛起来。大家漫步在充满异域风情的街道上,两旁商铺里的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不时有人停下脚步,被某个小物件吸引,细细观赏。随着夕阳西下,时间悄然来到了6:30,我们一行人按照约定,来到了景区内的一家餐厅用餐。刚踏入餐厅,一股温馨而雅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柔和的灯光洒在整洁的桌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用餐环境。餐厅内摆放着各式绿植既增添了生机,又彰显了品味。服务员微笑着迎上前来,礼貌地询问我们的用餐需求,态度亲切而周到。菜单设计精美,上面罗列着丰富多样的菜品,既有地道的本地佳肴,也有融合创新的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整个餐厅的氛围宁静而不失热闹,顾客们或低声交谈,或享受美食,都沉浸在这份美好的用餐时光中。</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期待的,无疑是西双版纳的第一餐——傣味手抓饭。服务员刚将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手抓饭摆上餐桌,大家的食欲便被瞬间点燃。只见餐桌中央,一大盘米饭静静地躺在芭蕉叶上,宛如一块翠绿的宝石镶嵌其中。环绕着米饭的,是各式色彩鲜艳的配菜:鲜嫩的烤鱼泛着诱人的油光,香辣的牛肉丝丝入味,酸甜的木瓜丝清新爽口,还有那一盘盘翠绿的蔬菜,每一道都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我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傣味手抓饭的独特风味让大家赞不绝口,有的人辣得直呼气,却依然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美食;有的人则沉浸在酸甜的口感中,回味无穷。这一餐,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地道的傣族美食,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晚餐过后,老友们一同徜徉在告庄西双景的夜色中。这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街道上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沿街而设的摊位和商铺中,各式各样的特色商品和美食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们悠然穿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感受着这份独有的喧嚣与繁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愉悦,沉浸在这惬意的夜晚。直至夜深,我们才返回酒店,带着满足,结束这一天的美好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