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

蓝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节气由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斋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习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修斋设醮: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二节食斋、三心斋。另一类大略有九种: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享祭祖先: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寓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这种生命的体验,并不能只用“愚味无知”“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 ,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 ,仲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 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