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安历史博物馆——</span><b style="font-size:20px;">秦汉馆</b></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3日,是我们费了很多周折才提前预约好的陕西博物馆参观日期。上午游览完陕西历史博物馆,乘地铁2号线到西安北站换乘地铁14号线,经过两站到达秦宫站出站,远远的已经看见秦汉博物馆了,因为这时的地铁已越出地面上行驶一段了。</p> <p class="ql-block">出地铁站右转就能看见一座红漆高架桥,桥很高也很长,足有一百多米。因为这座高架桥横跨地铁、高铁及一条高速公路三条重要线路,因此桥很壮观。走了一段人行通道,便可直接登上高架桥了。</p> <p class="ql-block">高架桥的南侧是与秦汉馆遥相对应的“大秦文明园”。园区占地面积1870亩,里面以“秦咸阳宫遗址”为中轴线设置绿地和大型雕塑群,以全面展示大秦从西戎边民到一统六国的坎坷岁月和矢志前行的历程。南端是以“水和之美”为主题的水舞喷泉,晚上的喷泉灯光秀一定是美轮美奂,能够再现纠纠老秦的风骨豪情。可惜我们不能晚上来欣赏了。</p> <p class="ql-block">上桥走到桥北头,右侧是大停车场,左侧就可看到恢宏壮阔的陕西秦汉馆的全貌了,虽然有点远,足见恢宏大气。</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三路东段,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宫殿区和西汉帝陵遗址带,总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3.9万多平米, 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博物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个分馆。</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是国内首个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为主题的博物馆。集中展示遗址风貌,深度剖析历史故事, 多层次多角度阐述秦汉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成就和作用,以及秦汉文明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这座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主持设计,建筑总体以北斗七星布局,主馆区七座建筑各自相对独立且以廊道相连,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弘大气,又兼具不对称布局的自由之美。摊开馆区平面,各单体按照“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布局分布,浓缩了古人“象天法地” 的浪漫主义思想。置身于秦汉馆,仿佛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 来到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追寻那永恒的文明之光。</p> <p class="ql-block">秦汉馆的建设背景:借鉴秦咸阳宫建筑群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筑总体遵循北斗七星布局,以北斗七星中的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五星组成对称布局。以玉衡为中心确定的轴线,设定在秦咸阳宫一号宫殿的中轴延长线上。整体布局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宏大气,又兼具北斗七星不对称的灵动,象征秦朝宫殿“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思想。 北斗七星排列的博物馆建筑与象征紫微星的秦咸阳宫, 隔空对望、遥相呼应,将古今对话演绎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在园林景观方面,综合所在地形与秦汉“宫苑结合”园林文化,博物馆打造出古典园林“苑囿”景园设计, 馆与园结合,绿地面积达到17万平米、水体面积约1.9万平米,园林里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搭配,各色花卉点缀其间,营造宁静优美的游览环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图片是网络借鉴来的秦汉馆俯视图</span></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南面是一处景观水体,象征“天汉”银河,水体采用旱喷水雾形式,让游客仿佛置身九天云霄。 主入口设横桥,从入口广场飞跨“银河”,直通建筑的二层平台,平台前是从“天”而下的水幕,横桥由低而高、近宽远窄,将建筑衬托得雄伟壮观。 </p> <p class="ql-block">进馆须踏着横桥一路向上。横桥很长,登上几十个台阶才能到达平台,进入大气壮观的展馆二层大厅,大厅的正对面就是“秦汉文明主体展”第一展厅。以“秦汉文明”为主题,展览叙述结构采用“大历史+小专题”形式。内部共分五大展厅,展陈面积约1.13万平米,展品约1500余件,90%的展品都是首次展出。包括主展厅“秦汉文明”、遗址展厅“城与陵”、艺术展厅“技与美”、临展厅和公众考古中心。通过一件件鲜活的展品和生动的展陈形式,向观众呈现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秦汉世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序言大厅 </b>一楼左侧是“序言大厅”,一进大厅,一组大气恢宏的群雕纵贯大厅,仿佛一幅展开的史诗长卷,将那个金戈铁马时代的辽阔与辉煌呈现在眼前,耳畔似有雷鸣战鼓在诉说数千年的历史沧桑。因为太空旷壮阔,没办法拍到一个画面里。</p><p class="ql-block">群雕高9米5,长74米,气势磅礴。雕塑再现了秦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横扫六国,一统华夏的艰辛历程,因为它的排列顺序,和历史年代不完全吻合,所以看起来会感到有些零乱。</p><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雕塑上面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大致是秦皇东巡;春秋五霸:秦穆公;秦赵决战:长平之战;变法君主:秦孝公;六世余烈:秦昭襄王;千古一帝:秦始皇;秦人祖先:非子养马;变法功臣:商鞅徙木立信,取信于民;王翦拜将灭楚;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关中水利工程郑国渠。</p> <p class="ql-block">千古一帝秦始皇威风凛凛立于最中间,展现其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雄伟气魄。</p> <p class="ql-block">王翦拜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核心主展厅 </b>“制”启华夏篇,将秦汉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置于当时的世界格局之中,表达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各种制度奠基时期的重要性。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对外交流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中华“大一统”初建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成就和作用——这不仅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创建的时代,也是学术思想奠基的时代。“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思想的主体,推进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更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入世——如家思想的确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记录了秦汉时期社会思想的变迁,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根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晰明了的秦,汉大事年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都八迁</span></p><p class="ql-block">“九都八迁”反映了秦国在历史上的扩张过程,也体现了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策略的变化。从西部的荒凉之地到东部的富庶之区,秦人通过不断的迁都, 逐渐实现了对天下的统一。 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充分展现了秦人的坚韧顽强与勤劳智慧。</p> <p class="ql-block">国家疆域的巩固与拓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创新——文化力量的展现</span></p><p class="ql-block">以文化力量为讲述核心,阐释秦汉时期的文化如何塑造社会、影响海外、延续至今,呈现了当时在史学、文学、哲学、目录学、堪舆学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向观众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和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古文明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制度——秦汉文明的基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制度文明为构建的核心,说明制度的创力是秦汉文明的基石。</span></p> <p class="ql-block">中医医学体系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古代算术与数学的进步,造纸术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货币与农耕经济市场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蓄力——农耕经济的迅猛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讲述秦汉时期农耕与畜力、铁具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繁荣进步与蓄力勃发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变法大事年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动能——科技成果的助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从科技视角出发,阐述了秦汉时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展现了中国文明在当时的科技实力。</p> <p class="ql-block">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无尽瑰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互鉴——中国对世界的探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围绕秦汉时期与域外的交流互鉴,重点展现秦汉时期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方面与域外世界的交流、碰撞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技与美”展厅 </b><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一楼的西侧,主要通过雕塑、 壁画、画像石、陶制模型等遗存,展现秦汉时期人们丰富多元的形象世界,也揭示当时人们对宇宙、对生死的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这个展厅侧重于展示秦汉时期的工艺技术和艺术成就。通过具体的文物和多媒体装置, 生动形象地展示秦汉文明的科技发展和艺术创新。</p> <p class="ql-block">展厅通过展品的造型以及叠加其上的色彩、线条、图像、雕刻等信息,展示秦汉时期人们的生活理念和艺术追求,彰显秦汉社会的发达程度和文化繁荣程度。行走在该展厅,给人的感官很活跃,舒缓的音乐、 温柔的香熏、绚丽的色彩……让穿越秦汉艺术和技术的旅程趣味盎然。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汉馆镇馆之宝,</b><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件都是精美的绝世精品。</span></p> <p class="ql-block">“技与美”展厅的作品既是对基本陈列“秦汉文明”的呼应与深入阐释,又分别从考古与艺术两个方面展示秦汉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汉画像石,图案精巧细腻、灵动,寓意深远。可见古人的智慧及细密的工匠精神。</p> <p class="ql-block">形象各异、精彩美丽的陶俑、陶器作品</p> <p class="ql-block">精美彩陶,形象各异,展现生动有趣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金石书画</p> <p class="ql-block">精彩的舞技俑,不仅展示了汉代舞蹈艺术的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乐舞盛行</p> <p class="ql-block">各种青铜器,铜车马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精致的铜车马</span></p> <p class="ql-block">各种精美图案的铜镜</p> <p class="ql-block">纺织业的蓬勃发展兴盛时期,各种四、麻、稠、棉布细致精美耐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与陵”展厅 </b>在一楼的东侧,以考古发掘成果为依据,通过对雍城、栎阳、咸阳、长安四处秦汉时期大遗址考古的剖析,探讨都城与陵墓最为文明社会所形成的真实载体,在中华文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展示秦汉王朝国家工程的选址理念、政治格局、 设计思想和精神追求,阐释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p> <p class="ql-block">“城与陵”考古展厅,色调以灰黑为主,强调内部的空间结构和应用,探讨都城与陵墓遗址作为文明社会所形成的物化载体,在中华文明不间断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展出丰富多彩达400余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稳,天下安</span></p> <p class="ql-block">石铠甲和石胄,秦兵锋利的兵器</p> <p class="ql-block">“城与陵”的整个布展都是根据大遗址图设计。设计在建筑体内部呼应秦汉宫城陵阙发展和布局。明显看到的是“城”的部分展示在上,“陵”的部分在下;文物也是日常使用文物在“上”,出土的陪葬器物在下。很大一部分展品都是首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陵墓与殉葬制度</p> <p class="ql-block">丰富多彩的陪葬品,做工精细,品种繁多,可谓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帝陵中出土的各种瓦当、空心砖、铜器多种多样,件件有着落,个个都精美,足见古人对葬、墓的认知和重视。</p> <p class="ql-block">“技与美”和“城与陵”两个展厅既是对基本陈列“秦汉文明”的呼应与深入阐释,又分别从艺术与考古两个方面展示秦汉文明的灿烂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向外再延伸的临展厅是一厅多用的,可以做这里临时展览、学术会议和讲座沙龙,打造成秦汉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心。 </p><p class="ql-block">而现如今,博物馆也在摆脱传统展陈的枯燥无味,加入大量可感知、 沉浸式的科技手段展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数字展厅与公众考古中心,就利用数字化呈现秦汉时期的衣食住行、社会风尚,再结合考古成果展示,全方位讲述考古故事、普及考古知识。 </p> <p class="ql-block">墓葬内的壁画动态展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采用高台建筑的外观形式,将陈列区设于一层高台之内,旅游服务等公共活动区设于高台上的“殿堂”之中。秦时,高台楼阁之间的复道(架空廊道) 是为了建筑之间交通便利而设。 馆区内7 座单体,通过不同标高的复道相连,复道采用透明玻璃幕墙,让行走其间的游客感受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休息区域,精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尚未开放的馆外展示区</span></p> <p class="ql-block">还未曾命名的独具特色的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接近下午五点钟,我们满怀着惊叹和回忆走出博物馆,心中难免不舍与感慨:博物馆就是一座时光桥梁,让我们再次穿越了历史,走进了秦汉这个大宝库,和遥远的秦汉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亲身领略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深知历史的厚重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激励我们不断探寻三秦大地波澜壮阔的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一页页写满历史的文字图片,一队队千姿百态的陶俑陶器,一件件浸透血汗和智慧的农耕器具,一宗宗精致俏丽的大、小青铜器,还有那一场场金戈铁马的奋力厮杀。每一件展品都是等待欣赏的流动的画卷,无声地见证着历史的每一个瞬间,展现着那个时代磅礴的气势,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各大墓葬的规模及出土,无不浸透着古代工匠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奉献之美德。</p> <p class="ql-block">泱泱五千年华夏历史,深藏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博物馆, 不仅仅是一个参观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洗礼的圣地。 在这里, 我们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自信, 这里凝聚着华夏儿女对那段历史的深刻记忆和无尽的怀念, 还有那段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迎着烂漫夕阳,我们意犹未尽地登上高架桥,恋恋不舍回望、告别恢宏壮阔的陕西最后一个展馆——秦汉馆,乘地铁返回酒店。准备明天的华山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