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十一章 三尺讲台</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台岭站稳脚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师宴游刃有余</div> 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心一直悬着,担心分配到乡下中学教书。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跳出了农门,如果再回到农村,心有不甘,当时就是这样想的。分配无任门路,莫说拉关系,就连分配任何消息都无从打听,只能听天由命、消极被动地等待。“双抢”之余,我曾萌生了考研的想法,在新买的英语词典上写了一句话:“就从这里开始吧。”重新拾起了英语课本。<br> 如愿分配到县中以后,考研的想法也就烟消云散了。其实这一想法是不现实的,我的英语基础太差,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无力再供我读书。<br> 县城依灵渠而建,有三个土坡环绕,古时称之为“三台”:岳王台、凤凰台和城台,县中建在城台岭上。县中始建于1931年,是桂北地区最早的高完中,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学子们把城台形容为“起飞台”,学子们由此跨长江过黄河,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br> 与今天相比,我任教时的县中办学规模还不大,初中部6个班、高中部12个班,另加两个理科补习班和一个文科补习班,共计21班。第一学年,我任高一初一全部6个班的课程。第二学年,任高一初二也是全部6个班的课程。接下来顺延教这6个班直到毕业,4年时间完成了从初一到高三全部课程的教学。<br> 第一次带毕业班,所教班级中考、高考成绩还不错。中考成绩自然是最好的了,高考成绩达到了学校制定的“去江(苏)浙(江)旅游”的奖励标准,即“高考平均分进入桂林地区十所重点中学前三名,所教班级完成学校规定的升学任务”。当年的县教育局高考表彰会,我作了教学经验发言。<br> 之前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江西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令我十分向往。不知是什么时候结交的,我校与江苏太仓中学是友好学校,我们“师出有名”外出听课学习的,我们先后游览了杭州、苏州、南京和上海4座城市。大开眼届的同时,我不忘自己的学生,归来后设计专题报告,逐个给自己当班主任的学生分享了游览见闻,老师侃侃而谈,学生们听得着迷。这些见闻或许对他们填报志愿产生了影响,我这个班有4个学生考上了上海的大学,有2个学生考上了南京的大学,就读上海的学生有2个取得了博士学位,其中一个还是博士后。他们4人毕业后都留在上海发展,科研和事业都卓有成效。<br> 第二年我被直接安排教毕业班,高考成绩再次达到了学校的奖励标准。这次的出游地点是北京,我高兴得不行,火车进入郊区我就怦然心动了。我心仪的出游目的地,北京排第一位,最向往“做好汉”,爬长城。<br> 教书育人,成绩很容易量化,高考成绩公布后,当班主任的升学率、所教科目的平均分,拿出来一比对,排位就清楚了。我在县中教了10年书,连续教了8年毕业班,其中7年高中毕业班高考平均分,全在桂林地区十所重点中学前三名之列;当了6年班主任,其中一个班创造了县中理科应届班,高考升学率新纪录。当年的县教育局高考表彰会,我作了班主任工作经验发言。<br><br>附文:1.《谢师宴》<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师宴</div>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县里一度流行“谢师宴”。八月中旬过后,各家饭店抢抓商机,竞相打出优惠广告,吸纳宴席。<br> 金榜题名了,家长选一家饭店宴请宾客,其实还是请酒,跳不出红白喜事范围。这样的“谢师宴”更名为“升学宴”要恰当一些。当然,这种“谢师宴”与其它酒席还是有点不同的,老师应邀赴宴不用打红包、随份子。<br> 纯粹的谢师宴也是有的,摆上三两桌,亲朋好友陪科任老师吃餐饭,表达谢意。这种的酒席不叫请酒,而是请客。<br> “九等公民是教员,鱿鱼海参认不全”,是流行于那个年代的一句顺口溜,是教师地位不高、两袖清风状况的真实写照。1985年国家设立教师节,提倡尊师重教,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稳定教师队伍。当时离岗的教师很多,有下海经商的、有改行从政的。“一等公民是公仆,子孙三代都幸福”,对于我们这个经济落后的地区而言,改行从政的教师要多一些。<br> 谢师宴的出现,说明教师的劳动得到了家长的尊重,教师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教师的地位在缓慢提高。不管怎么说,“谢师宴”传递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尽管请酒是个陋习,不值得提倡。<br> 因为年青,加上平日油水不足,我的食量很大,面对谢师宴密集的“车轮战”,我表现得“游刃有余”。<br> 有个县城的家宴,炖了野生水鱼(方言俗称团鱼),上了茅台酒。<br> “筛酒小心点哟,滴(方言读diǎ)一滴出克(去),赊(方言:损失)蛮多钱的啵!”<br> “野生水鱼蛮难吃到的啵,营养丰富,多喝点汤,好补的。”<br> 身处内陆,赴了谢师宴的我仍然“鱿鱼海参认不全”,可我认全了“水鱼和茅台”,还听到了一段民谣,吊起了我的胃口:<br> 鲢鱼头,<br> 鲤鱼尾,<br> 团鱼边边,<br> 蚂拐腿。<br> 一次农村酒席,家长请班车接送老师。村里张贴海报,路旁燃放鞭炮,亲友们站在门口夹道欢迎老师。酒席座位老师们被安排在正堂屋香火下面,头上就是“天地国亲师位”的牌子,我们想推辞不坐上席,亲友们说:“你们是上了香火板子的人,你们不坐谁敢坐?”老师们明白,香火上的“师”并非单指老师,再说“娘亲舅大,爷(父亲)亲叔大”,“师”前面还“亲”呢?我们深受感动,推辞不过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br> 还有一次农村的酒席。学生成绩很好,达到了清华录取分数线,他立志国防事业填报了国防科大。当天是县中秋季开学报到的日子,学生和家长专程来请,盛情难却我们几个年轻老师就搭班车去了。村子距离县城有几十里路远,位于河对岸山脚下,跳石过的河,景色宜人。山里人善良朴实,依当地风俗热情款待我们。中午1:00点左右喝油茶,味道很好,我很饿了,连喝四碗也不觉得饱。两点过后酒席开始,底锅煮的是鹅肉。推杯换盏间不知不觉中过了5:00点,学生与他的几个朋友送我们到路边,等候回程班车。<br> 左等右等也没等来班车,太阳快下山了,怎么办呢?情急之下,学生到路旁村子借来了几辆自行车,我们骑上就匆匆赶路了。晚上开会点名肯定是赶不上了,沙石路面坑坑洼洼,后半程还得夜间骑行,也不安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如此了。<br> 不知骑了多久,身后传来了车子的轰鸣声,回头一看是班车,后悔死了!谁知,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们大喜过望。班车停了,学生和他的朋友下了班车,他们接过了自行车,我们上了班车。惊喜之余,我们不禁感叹:真不愧为高材生,脑子好用,处事还很稳重。<br> 原来我们骑车走后,学生们仍等候在原地,才有后面“奇迹”的发生。<br> “到”,接近会议室门口时,刚好点到自己的名字,借着酒意应声回答,声音高了点,把与会者的目光都吸引到了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