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馆是由博物馆、唐荐福寺和小雁塔三部分组成,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和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博物馆。拥有“帝都万象”“千年古都”两大陈列,演绎了周、秦、汉、唐以来,西安作为都城和中华文明发源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风貌以及古都历史的万千气象。</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都</p><p class="ql-block">展览位于F1层,以“西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隋唐长安”“明清西安”为章节,以十三朝古都西安1000多年建都史及30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为主线,通过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多个城市模型,展示了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突出了城市规模及重要的宫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原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改为现名,寺内每日敲响的“雁塔晨钟”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p><p class="ql-block">是唐长安城中著名皇家寺院荐福寺的佛塔,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西安地区保持了初建时原貌的唐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法门寺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气度不凡</p> <p class="ql-block">一条长达1230米,宽108米的佛光大道,其分为主道和辅道两部分,主道两旁由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巨大佛像群。</p> <p class="ql-block">佛光大道</p> <p class="ql-block">合十舍利塔</p><p class="ql-block">用于安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由台湾建筑大师李祖原设计,塔高148米,共6层,分地面和地宫,外观好似人的双手合十状,双手合十表示佛教的仪式特点、基本理念和人类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末,曾去过法门寺,那时参观的只有地宫,它在地宫外临时搭建了一个不长的通道,地宫周边已成废区🈳空如也,据说这地宫为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唐代地宫,面积达31.48平米,里面展出的有佛教供养的道具、錾文器物、琉璃器皿、秘色瓷、纺织品等大量文物,最主要的是四枚佛指骨舍利,还有一张由记者无意中拍摄的方丈在主持地宫中佛事的照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透过方丈的身体能清淅看到他身后的地砖,这方丈的身体居然是透明的……</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如今据说已有两年不对外开放了,只有逢重大节日才会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法门寺</p><p class="ql-block">又称“真身宝塔”,位于宝鸡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147-180),拥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古称阿育王寺,在唐朝被誉为“皇家寺庙”,因放置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被称为举国瞩目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唐真身塔</p> <p class="ql-block">秦岭太白山</p><p class="ql-block">为秦岭主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大陆第一高峰,海拔3771.2米。据传说的是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之为“太白山”。</p> <p class="ql-block">从游客中心坐景交车到索道口需半个多小时,要价50。</p> <p class="ql-block">这是索道下来后第一个平台,从此开始需爬山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的温度已是零下</p> <p class="ql-block">时隐时现的云彩</p> <p class="ql-block">天圆地方</p><p class="ql-block">位于海拔3511米处,为中国南北分界线,华夏分水岭,据说在这里洒一杯水,一半将流入长江,另一半则会流入黄河,故有“双脚踏南北,江河自分流”之说。在这里天看不到边,地望不到头,白云在身边涌动,大地尽收眼底,给人一种天圆地方的感触。</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步道</p> <p class="ql-block">拔仙台</p><p class="ql-block">位于海拔3767米处,是太白山的最高点,雄踞秦岭群峰之上,就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锥体,三面陡峭,台顶宽阔平坦向西南倾斜,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相传这里是姜子牙点将封神、选拨神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拜仙台位于海拨3300米的地方,这里曾是苏东坡祈雨处,他还此留下了《凤翔太白山祷雨》一文,站在拜仙台上,俯瞰俊秀的七女峰,笔直的冷杉林以及红河谷方向绵延的群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