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我们提到蒙元时代的一种特殊纪年法,“干支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已经成为某些汉文官印断代的依据,这篇文章我们继续介绍这种特殊的蒙元时代的官印。<br>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濮阳博物馆收藏的“行元帅府经历司印”:<br> 印面长70、宽68毫米,印面略成长方形;通高40毫米,为铸造所成。<br> 此印可以堪称大印,我们可以看到,此印的形制与金代官印相同。但是它的年款铭文,没有采用金代的“年号纪年法”。而“壬辰年十二月”,应该是金哀宗“天兴元年十二月”,也是蒙元太宗窝阔台四年,距离金朝覆灭仅有二年。<br> 在阜阳市博物馆,陈列着六方官印,这些官印1974年出土于凤台县,它们的特点是都是使用“干支纪年法”,也是铸造于“壬辰年”。<br>下面是“提控之印”<br> 下面是笔者收藏的金代明昌年间礼部造的“提空之印”: 下面是二者印文的比较图: 相对而言,金代“大定明昌之治”时期,是国力鼎盛时期,也是“金文化”发展的顶峰,明昌年的这方“提控之印”,铜质精良,印文仿古色彩浓郁,与现存所见“提控之印”的印文相比乃是绝佳的艺术品。<br> 下面是这次出土的“万户之印”:<br> 下面是金代鼎盛时期,大定八年礼部造的“万户之印”: 二者的区分,一个朝廷所铸,阔缘朱文大印,“大气”、“霸气”,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所造,钱文复杂曲折,却是“东施效颦”,难脱“小家之气”。<br> 在这批出土官印中,最为重要的是“都提控府之印”,它们有三方:<br> “都提控所之印”属于比较珍稀的官印,《金代官印》一书,收录了六方,存世只有五方,其中三方阜阳出土,下面是黑龙江兰西县出土的这种官印: 这方官印可以称为“巨印”,边长90毫米、通高却只有50毫米。重量却达到1800克,其印没有年款和制款,在印背上刻有“都提控所印”和“光字号”等八字,这方官印,从文字、形制、出土地点看,应该是金朝官印。<br> 下面是四方官印的文字比较图,其中第三方为河北满城出土:<br> 就“提控”二字而言,阜阳出土的这两方官印自成一体,相对复杂,而满城出土的简练,而兰西出土的大气,复古色彩浓郁,可以说是“各有千秋”。<br> 这再一次说明了古代的“九叠篆”并没有一个同一的写法,是在书写过程中发挥余地最大的一种篆书书体。<br> 非常奇怪的是,存世的“都提控所之印”,除去阜阳出土的三方有年款“壬辰年”外,其他的官印既没有年款,也没有制款,人们只能够通过出土地点和形制、文字特点断定为“金代”。<br> 笔者无缘收藏到“都提控所之印”,只是收藏有“天眷元年正月”颁发的“都提控湿字印”和“开兴元年二月礼部造”的“兵马都提控印”: <br> 这两方印可以称为“阔缘朱文大印”,分别属于金代早期和晚期官印,这里,我们只是注意“都提控”三字的写法,就可以感到,早期者文字简练,有金熙宗“天眷新制”的朝气蓬勃韵味,晚期者钱文复杂、百转回旋,却有一种奢靡之气,预兆着金朝气数已尽!<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