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白尾鹞的杀戮

赵胜文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1日,与影友相约,自驾去了一趟张家口沙城、赤城等地拍摄野生猛禽动物。在那里我们有幸拍摄到了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猎隼”、还拍摄到了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有“白尾鹞”、“苍鹰”和“大鵟”等猛禽鸟类!这里编辑的是在张家口沙城拍到的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白尾鹞”觅食猎杀了一只鸽子的惊心动魄画面,看到了这种血腥残忍的画面,这就是大自然的生物链,弱肉强食的真实写照!分享给亲朋好友们欣赏。</p> <p class="ql-block">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现场看到,猛禽“白尾鹞”猎食鸽子的情景。白尾鹞用双爪紧紧抓住猎物,就从鸽子的后背开始,拔掉羽毛,撕下脊背的肉吃食,后把内脏都掏出来吃掉,再吃腿上的肉,最后只剩下头部、脖子及翅膀,其它全都被白尾鹞吃掉了!这种血腥残忍的画面,就是大自然的生物链,弱肉强食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白尾鹞:鹰科鹞属鸟类</b></p><p class="ql-block"><b> 声明:</b>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猎捕、杀害、食用、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均属负责违法犯罪行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白尾鹞别名:灰泽鹞、灰鹰、白抓、灰鹞、鸡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白尾鹞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b></p><p class="ql-block"> 2016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属于无危(LC)。</p><p class="ql-block"> 无危(LC)IUCN标准、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是鹰科鹞属鸟类。体长41-53厘米,雄鸟上体蓝灰色、头和胸较暗,翅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腹、两胁和翅下覆羽白色。雌鸟上体暗褐色,尾上覆羽白色,下体皮黄白色或棕黄褐色,杂以粗的红褐色或暗棕褐色纵纹。</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的幼鸟似雌鸟,但下体较淡,纵纹更为显著。虹膜黄色,嘴黑色,基部蓝灰色、蜡膜黄绿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繁殖于欧亚大陆、北美,往南至墨西哥;越冬于欧洲南部、西部和日本等地,在中国东北和新疆西部为夏候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藏南部、云南、贵州为冬候鸟,包括香港和台湾为旅鸟或偶见冬候鸟。</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平原上的农田耕地、沿海沼泽和芦苇塘等开阔地区。常沿地面低空飞行,频频鼓动两翼,飞行极为敏捷迅速。</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蛙、蜥蜴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4-7月,每窝产卵4-5枚,卵刚产出时为淡绿色或白色、被有肉桂色或红褐色斑,重27-40克,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卵期29-31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白尾鹞的形态特征</b></p><p class="ql-block"> 白尾鹞雄鸟前额污灰白色,头顶灰褐色,具暗色羽干纹,后头暗褐色,具棕黄色羽缘,耳羽后下方往下至,有一圈蓬松而稍卷曲的羽毛形成的皱领,后颈蓝灰色,常缀以褐色或黄褐色羽缘。背、肩、腰蓝灰色,有时微沾褐色。</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的尾上覆羽纯白色;中央尾羽银灰色,横斑不明显,次两对蓝灰色,具暗灰色横斑,外侧尾羽白色,杂以暗灰褐色横斑。翅上覆羽银灰色,外侧1-6枚初级飞羽黑褐色,内翈基部白色,外翈羽缘和先端灰色,其余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均为银灰色,内翈羽缘白色。下体颏、喉和上胸蓝灰色,其余下体纯白色。</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的雌鸟上体暗褐色,头至后颈、颈侧和翅覆羽具棕黄色羽缘、耳后向下至颏部有一圈卷曲的淡色羽毛形成的皱翎,尾上覆羽白色,中央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棕黄色,具黑褐色横斑。下体皮棕白色或皮黄白色,具粗著的红褐色纵纹,或为棕黄色,缀以暗棕褐色纵纹。</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的幼鸟似雌鸟,但下体较淡,纵纹更为显著。虹膜黄色,嘴黑色,基部蓝灰色、蜡膜黄绿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的大小量度:体重♂310-600克,♀320-530克;体长♂450-490毫米,♀447-530毫米;嘴峰♂15-16.5毫米,♀17-19毫米;翅♂246-355毫米,♀356-405毫米;尾♂226-245毫米,♀225-278毫米;跗蹠♂64-75毫米,♀69-76毫米。(注:♂雄性;♀雌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白尾鹞的栖息环境</b></p><p class="ql-block"> 白尾鹞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平原上的湖泊、沼泽、河谷、草原、荒野以及低山、林间沼泽和草地、农田耕地、沿海沼泽和芦苇塘等开阔地区,冬季有时也到村屯附近的水田、草坡和疏林地带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白尾鹞的生活习性</b></p><p class="ql-block"><b> 迁徙:</b>中国东北和新疆西部为夏候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藏南部、云南、贵州为冬候鸟,其他地方,包括香港和台湾为旅鸟或偶见冬候鸟。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3月末至4月初,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11月。</p> <p class="ql-block"><b>  习性:</b>常沿地面低空飞行,频频鼓动两翼,飞行极为敏捷迅速,特别是在追击猎物的时候。有时又在草地上空滑翔,两翅上举成‘V’字形,缓慢地移动,并不时地抖动两翅,滑翔时两翅微向后弯曲。有时又栖于地上不动,注视草丛中猎物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b>  食性:</b>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蛙、蜥蜴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白天活动和觅食,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捕食主要在地上。常沿地面低空飞行搜寻猎物,发现后急速降到地面捕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白尾鹞的分布范围</b></p><p class="ql-block"><b> 白尾鹞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b></p><p class="ql-block"> 旅鸟:安道尔、巴林、百慕大、法罗群岛、冰岛、马来西亚、塞内加尔、新加坡、苏丹、也门。白尾鹞繁殖于欧亚大陆、北美,往南至墨西哥;越冬于欧洲南部、西部、北非、伊朗、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和日本。</p> <p class="ql-block"><b>  白尾鹞在中国:</b>繁殖于新疆西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省;越冬于甘肃、青海、长江中下游,南至广东、广西、福建、西至西藏、云南、贵州,偶尔到香港和台湾;迁徙期间经过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省。</p> <p class="ql-block"><b>  中国的保护区:</b>中国升金湖、武夷山(福建)、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鼎湖山、赤水桫椤、麻阳河、草海、习水、茂兰、董寨鸟类、济源猕猴、洪河、凉水、兴凯湖、后河、东洞庭湖、莫莫格、大丰麋鹿、鄱阳湖、武夷山(江西)、桃红岭、双台河口、老秃顶子、白芨滩、白芨滩、天龙山、庞泉沟、芦芽山、五鹿山、灵空山、绵山、历山、高黎贡山、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赛罕乌拉、黄河三角洲、额济纳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白尾鹞的繁殖方式</b></p><p class="ql-block"> 白尾鹞繁殖期4-7月,繁殖前期常见成对在空中作求偶飞行,彼此相互追逐。营巢于枯芦苇丛、草丛或灌丛间地上。巢主要由枯芦苇、蒲草、细枝构成,呈浅盘状,大小直径为30-50厘米,高5-11厘米。</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每窝产卵4-5枚,偶尔少至3枚和多至6枚。卵刚产出时为淡绿色或白色、被有肉桂色或红褐色斑,卵的大小为44-56毫米×34-40毫米,平均48.5毫米×37.3毫米,重27-40克,平均33克。</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孵化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卵期29-3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被有短的白色绒羽。通常在孵出后的头几天雌鸟在巢中暖雏,雄鸟外出觅食喂雏,两三天后,雌鸟亦参与育雏活动,经过35-42天的巢期生活,雏鸟才能离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白尾鹞的保护现状保护级别</b></p><p class="ql-block">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p><p class="ql-block">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b>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白尾鹞的种群现状</b></p><p class="ql-block">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白尾鹞猎杀鸽子短视频</b></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把鸽子后背上的肉及内脏器官全都用锋利的嘴撕扯下来,掏尽吃掉,时间不长,猎物就只剩下头部和两个翅膀了。</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猎杀鸽子的血腥气味引得也吃肉食鸟类的喜鹊也飞来,在白尾鹞的周围不停转来转去,想争抢点肉食吃!</p> <p class="ql-block">  大胆的喜鹊有时还跑到白尾鹞的身后,想看准机会争抢一点肉食吃。</p> <p class="ql-block">  为了争抢到残羹剩饭的食物,两只喜鹊分别活动在白尾鹞的前后。</p> <p class="ql-block">  白尾鹞吃饱后飞走了,猎物就只剩下头部和没有什么肉的两个翅膀丢弃在现场!这就是大自然生物链弱肉强食、残酷杀戮的现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