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百色之行,选的第一个景点是靖西的鹅泉——中国西南三大名泉之一(其他两个名泉分别是大理的蝴蝶泉和桂平西山的乳泉)。</p> <p class="ql-block"> 鹅泉还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大瀑布的源头。它源于地下暗河,水量充沛,长年不涸,周围形成10余亩的湖面,又往东渲泄成鹅泉河,一度流经越南,在崇左境内复入中国,改名归春河,并在大新县德天村形成跨中越两国的德天大瀑布。我去年曾游此瀑布,印象极佳极深,所以,一说到它的源头,便有一种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 鹅泉又是一个古老的景点,广受关注已有700多年历史。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嘉靖皇帝赐名“灵泉晚照”,使其增添了神秘色彩。清代,“鹅泉跃鲤三层浪”又被评入靖西八景,知名度进一步扩展和提升。</p> <p class="ql-block"> 因为这些,我对鹅泉便生出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到得景区,放眼环顾,水清如镜,碧绿如翠,树木青葱,竹影婆娑,青峰环列,倒影荡漾,真是一个清幽雅致、秀美宜游的好去处。不过,最使我新奇和欢喜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那成双成队成群的各色大鹅——在农村长大的我,对鸡鸭鹅兔、猫犬猪羊等家禽家畜有一种植根心底的情感。所以,我就想重点说说鹅。</p> <p class="ql-block"> 自从知道鹅泉景区,就对这名字的来历产生好奇,如今又见这里有这么多的鹅,就想当然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游览中终于弄明白了。景区内有个传说亭,亭内墙壁上有八幅绘画,分别配以文字说明。大概意思是: 从前,这屯里有位杨妈妈,无儿无女,卖柴为生。有一天,杨妈妈在卖柴回家的路上捡到两个鹅蛋,如获至宝,回家就用自己的体温孵出两只可爱的小鹅,视若儿女,悉心喂养。原来这两只小鹅是仙鹅下凡,长大后该回天庭了,见这里常受旱灾,为报答杨妈妈的养育之恩,就造了一口清泉。从此,这一带百姓再也不受缺水之苦。人们为了感念两只为百姓带来福祉的仙鹅,便将这泉水称之为“鹅泉”,又在水边塑造鹅仙像,竖起“鹅”字碑,更形成养鹅爱鹅护鹅的习俗,鹅群也便成为这里的一大特色景观。</p> <p class="ql-block"> 你瞧那鹅,笨重的身,细长的颈,短翘的尾,扁扁的嘴,蒲扇的脚,短短的腿,走起路来一跩一跩的,步履蹒跚,憨态可掬。可它们游起泳来,那姿式最拿人,两只红掌,优雅地拨动清水,身躯浮在水面,像只小船,要快有快,要慢有慢,无论快慢,都是稳稳的,好像在它背上放一杯水,都不会洒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喜欢鹅,看鹅赏鹅自然也要拍鹅,其中最惊喜的是两只花鹅“谈恋爱”。两只鹅起初相距四五尺远,其中一只向另一只慢慢蹭过去,蹭到跟前,似乎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边扭一下,那边扭一下。另一只则一直高傲地昂着头,动也不动,看也不看,不知是真冷淡,还是故意拿捏装冷淡。最后,“害羞”的那只比不住劲了,主动把嘴伸过去,要和对方接吻。对方的响应虽不怎么积极和热烈,但终究还是把头扭了过来。然而,俩家伙仿佛都是“初恋”,动作生疏,“对接”不准,调整了几次才完成“亲嘴”。这情节正好让我碰上,拍了下来,你说有意思不?</p> <p class="ql-block">“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写的这白鹅可爱不?我这次也赏拍了不少大白鹅。水边上,八只大鹅同时向同一方向扬首而望,四五分钟的时间,既不叫,也不动,既不知为什么望,也不知望什么,神神秘秘的,叫人琢磨不透。后来,说个走,全都扭头转身,齐刷刷地游走了,一边游还一边哦哦哦地叫着。游到水深处,它们又自动整理队型: 先是整理成四对,呈双队形慢游;后又变成单行,一只接一只,八只大鹅排成“一字长蛇阵”,游得速度也快起来。那种默契和整齐划一,真不知怎么炼成的。</p> <p class="ql-block"> 我还拍到两只黑天鹅。它们好像比较懒惰,不爱游动,特别是不爱长游,逮着个地方,就能盘桓好一阵子。但它们的脖子特别灵活、好动,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一会儿左转,一会儿右扭,一会儿圈成半圆,一会环成一圈,好似耍杂技,花样繁多,难以尽描。就为欣赏、拍照它这“脖子功夫”,我花费了半个多钟点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我的看鹅赏鹅拍鹅,也不是只顾及鹅,不顾其它,还是尽量把鹅放到景区的整体环境中,作为其一部分来欣赏,力求在动静交融中获得活的美,领略风景的魅力。在拍照时,较多时候将鹅群作为近景,将湖水作为中景,将山峰作为远景,从而使画面有层次,有活力,又有烟火气。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和做法,至于是否做得对,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原则,那可就说不得啦,因为那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