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系列谈一0一:躬身力行诲诱不息的教育家郭泰(上)

山里人

<p class="ql-block">在东汉众多名士中,其翘楚当推郭泰。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县人,与当时的名士许邵并称“许郭”。</p><p class="ql-block">郭泰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他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最初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后世称亦“郭有道”。官府辟召,全不应命。他虽褒贬人物,却不危言骇论,所以不在禁锢之列。后为避祸而闭门教授,弟子达千人,提拔“英彦”六十多人。</p> <p class="ql-block">建宁元年,公元168年,郭泰闻知陈蕃谋诛宦官事败而遇害,哀恸不止,于次年正月逝世,终年四十二岁。史称当时“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有近万人前来会葬。蔡邕亲为其撰碑文。</p><p class="ql-block"><b>即日起分上、下两篇与读者诸君分享。今日分享《资治通鉴》系列谈九十九:东汉名士的泰斗郭泰(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 </b></p><p class="ql-block">郭泰自幼家世贫贱,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郭泰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故推辞不去。后追随成皋人屈伯彦学习,历时三年学成。此时的郭泰,博通群书,善于谈论,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然初到洛阳,他还默默无闻,无人能识。陈留人符融和郭泰见了一次,就大为赞赏,便将他介绍给时任河南尹的李膺。</p> <p class="ql-block">李膺性格孤高,朴实亢直,没有什么朋友,唯独以荀淑为师,以同郡人陈寔为友,其他人不入他的法眼。但他与郭泰相见后,不无叹赏的说:“我见过的士人多了,没有一个赶得上郭泰的。他聪明智慧,见识通达,情趣高雅,周密博学,当今的中国,很少有人能够与他相比!”遂与他成为了好友,郭泰顿时名震京师。</p><p class="ql-block"><b>据《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记载: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b></p><p class="ql-block">后来回到家乡,衣冠之士送行到黄河岸边,车辆多达数千辆。李膺与郭泰上船,送他过河,众宾在岸边目送,如同看神仙远去一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 </b></p><p class="ql-block">郭泰性情明达,能知人,喜欢周游郡国。延熹七年,公元164年,邟乡侯黄琼去世。葬礼时,四方远近名士前来吊唁的达六七千人。</p><p class="ql-block">起初,黄琼在家设私塾,徐稚师从于他,论义问道,到了黄琼富贵之后,徐稚就不再与他来往。黄琼去世,徐稚前来吊丧,用酒洒地,哀哭而去。众人都不知道他是谁。诸名士推问主持葬礼的人,他说:“之前来了一个书生,穿着很朴素,哭得很哀痛,不记得他的名字了。”众人说:“一定是徐稚!”于是,推选能言善道的陈留人茅容轻骑去追。茅容在半道上追到徐稚,沽酒买肉,请他吃饭,问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他默不作声;问到种庄稼的事,他则从容作答。</p> <p class="ql-block">茅容回来后,把事情的经过告知众人,有人说:“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徐稚这是失人了吗?”郭泰听后说:“不是的。徐稚为人,清洁高廉,饥饿时没人能请他吃东西,寒冷时没人能给他衣服穿,但他却接受茅容的宴请,喝酒吃肉,这是因为他知道茅容是贤德之人。而他之所以不谈国事,是他的智慧,他人或可及;而他的愚笨,则他人不可及。”</p><p class="ql-block">郭泰说得没错,茅容的确是一个贤德之人。是时,郭泰周游郡国,此时的茅容年已四十有余。一天,茅容正在地里干农活,与农夫们一起在大树下避雨,其他人都蹲坐着,只有茅容正襟危坐,神色恭谨。这一幕,令郭泰大为惊异,便上前请求到他家借宿一晚。第二天,茅容杀鸡做饭,郭泰以为一定是招待自己的。结果,茅容将那只鸡一半给自己母亲,另一半储存起来。自己再做了疏菜和郭泰一起吃。郭泰说:“您真是贤德啊!我尚且会减少对父母的供养,分一些给客人吃。而您却能做到如此的地步,您就是我要交的朋友!”</p><p class="ql-block"><b>据《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记载: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疏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b></p> <p class="ql-block">郭泰恭敬地起身,向茅容作揖行礼,劝他读书学习,茅容最终成为一位盛德之人。济阴人黄允,以隽才知名,郭泰见他,对他说:“您的高才,超绝常人,足以成为天下伟器,如今年过四十,声名卓著。但是,你到了这个程度,应该深自匡持,否则,满盘皆输。”</p><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后来司徒袁隗想给自己的侄女物色一个丈夫,见到黄允,感叹说:“得婿如此,足矣!”黄允听闻,马上把自己的妻子夏侯氏休了。夏侯氏请求与宗亲众人告别,在宗亲大会上,夏侯氏激愤地数落黄允十五件不可告人的事,之后扬长而去。黄允于是身败名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b></p><p class="ql-block">郭泰善于识人,喜欢奖励教育士人,经他点拨提拔的“英彦”高达六十多人。</p><p class="ql-block">巨鹿人孟敏,客居太原,走在路上,手里提的瓦罐一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孟敏看都不看,扬长而去。郭泰正好碰到,问他缘故,他说:“瓦罐已经碎了,看他何用?”郭泰认为他能决断,便与他交谈。在了解了孟敏的品德学问及性格后,郭泰就劝勉他游学。经此,孟敏终成一代名士。</p><p class="ql-block">陈留人申屠蟠,家贫,给人做漆工;鄢陵人庾乘,少年时在县衙做门卫。郭泰发现了他们的才气,予以点拨提携,之后这两人都成了名士。其他由郭泰发掘的人,有的是屠夫出身,有的是酒贩出身,有的是士兵出身,因他奖进提携而成名的人非常多。</p><p class="ql-block">郭泰极富同情心,重视提携和帮助后进人士,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不仁之人”,也能尽其所能,给予帮助。陈留人左原,是郡里学校的学生,因违反校规被开除。鲜与人交,整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抑郁寡合。郭泰在路上遇见他,设酒肴款待他,且好言劝慰,以古贤哲为喻,劝其严于律己,责躬自省,痛改前非。他说:“当初颜聚涿本是梁父山的大盗,后来成为齐国的忠臣;段干木本是晋国市场上的大市侩,后来成为魏国的贤才。蘧伯玉、颜回尚且不能无过,更何况其他人呢?希望你不要记恨于学校,只是反躬自责而已!”左原接受他的劝告而去。事后,有人因此讥笑郭泰不能与恶人绝交。郭泰听后感叹道:“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一个不仁之人,如果你过分地责备他,他就要制造变乱。对于犯错误的人理应热情帮助,劝其从善,若如果对其疏远甚至忌很,那就无异于促进恶。</p><p class="ql-block">左原后来还是心怀愤懑,越想越不能忍,结交党羽,准备报复学校里的同学。准备报复的那一天,正好郭泰在学校里,左原想起当初自己对郭泰的承诺,心中有愧,于是解散众人而去。后来事情泄露,大家都佩服和感谢郭泰。</p><p class="ql-block"><b>据《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记载:或有讥泰不绝恶人者,泰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泰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b></p><p class="ql-block">郭泰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郭泰游太学时,针对当时宦官专权、肆行无道的腐败朝政,与颖川名士贾彪等偕同太学生,大加挞伐,编顺口溜扬清激浊,褒贬朝臣。是时,太学诸生三万馀人,郭泰及贾彪为其冠,与李鹰、陈蕃、王畅等相互褒扬,相互看重。太学里流传歌谣说:“天下楷模是李鹰,不畏强暴是陈蕃,天下俊秀是王畅。”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一时朝野成风,“竟以臧否相尚”,致使“公卿以下”均惧其贬议,而不敢登太学之门,竞相登门与他们结交。</p><p class="ql-block">郭泰虽然好臧否人伦,但仅仅是就人说人、就事说事,没有危言核论,无过无不及。故党锢之祸兴起时,名士大多受害,只有郭泰和名士袁阆得以幸免。此后,郭泰闭门教授门生,他的学生以千计。</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p class="ql-block"><b>敬请关注!敬请期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