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寻“开心”,念“心开”</b></p><p class="ql-block">文/沂河一滴水</p> <p class="ql-block">听到一句话,要想寻“开心”,首先念“心开”。初听就觉得直观而且有理,细琢磨一下,更是感觉大有道理。</p><p class="ql-block">人生下来,少不更事,心自然是开的,稚子童心是也,所以少年不识愁滋味。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心思越来越多,心念越来越重,于是执着心渐起,心门也就慢慢关上,快乐越来越少,烦恼越来越多,遂感觉生命的道路上困难重重。</p><p class="ql-block">走在路上,怯懦者成为困难的奴隶,一生被苦难绑架,难得快乐;而勇敢者就要披荆斩棘,和困难战斗,伴随着战胜一个个困难,自己也遍体鳞伤,一样难得快乐。所以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来就是痛苦的,痛苦是他的本质。”佛家也讲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人一生下来,八苦就伴随而生,无可避免。</p> <p class="ql-block">想自己大学毕业刚刚上班的青年时代还是九十年代初期,那段时间是最为清贫的日子,但是现在回想那时很快乐。住在学校分配的一间临时宿舍里,到了夏天水泥地板始终是湿漉漉的,一个煤气灶也放在这一间屋里,一张木头床放在屋里面,一个布帘子分成了里外间,几张旧报纸贴在玻璃上就成了“磨砂”玻璃……为什么那段时光快乐呢?因为那时没有职务晋升的烦恼,也谈不上经济层面的压力,简单的一两百块钱工资,除了买点衣服穿,就是买东西吃,当然那时吃的东西都特别新鲜,因为连冰箱也没有。物质的赤贫,不影响生活的快乐,吃得香,睡得甜,笑得美。所以感觉快乐大概率也就这几个方面:自由自在,不被打搅,充满希望,生活简单。</p><p class="ql-block">如今物质层面相对于刚刚工作时已经是天壤之别,有自己名下的房子,也有家庭用车,可以随心所欲的想吃点啥就吃点啥,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在国内旅行而不用担心囊中羞涩,可是快乐却是越来少,烦恼越来越多,为什么呢?就要想我们毕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人活一辈子最终追求的应该还是内心的幸福感,年过半百才领悟到幸福感还真的和物质的丰裕程度关系不大。但是涉世愈深,物欲愈深,最终大多人被物欲横流迷住了眼睛,堵塞了心门,于是穷其一生为了物欲的满足而拼搏,慢慢物质丰富了,可是快乐却少了,甚至都有些抑郁了,乃至心理健康门诊越来越成为热门。</p> <p class="ql-block">不可否认,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类,都在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或者说追求开心。可是越是追求开心快乐,越是难得快乐开心。怎样才能摆脱痛苦?“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给了我们很清晰的指引。然凡夫俗子,哪里能有内观修行而至五蕴皆空的智慧?与生俱来的诸般苦厄已经装在了我们生命的笼子里,而我身体的躯壳就是这个笼子里的一只鸟。我的心就是这个笼子,我的躯壳(笼中鸟)却又被关在笼子里,所以仅凭我自身的力量永远无法突破自己内心的樊笼。笼子不可破,但是可以把自身变小。我越小,心越大,当我小到“其小无内”,心空就大到“其大无外”,而此时本我这只小鸟就成为一只自由飞翔的开心小鸟,如此可谓“心开”。</p><p class="ql-block">这样一路琢磨下来,既然心的笼子注定永远无法从内部打开,如此只要把自己(本我)变得足够小,(自我)心空自然就会变得足够大,心空大了,(超我)人就开心了。</p><p class="ql-block">所谓不开心吗,只是心空未打开罢了。把心开了,如是“无苦集灭道”,自然“度一切苦厄”。所以说“开心”的前提是“心开”。怎样才能“心开”呢?惟有“破我执”。</p> <p class="ql-block">“破我执”第一就是破对个人财富的执念,钱财或者物质条件均为身外之物,有就享受,没有也没啥。有时钱财过手体验一把,不过如此而已,然后我们更加清晰生命里最重要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破我执”第二就是破对子女学业成就的执念。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似乎成了本能。于是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压在所有父母身上的一座大山,揠苗助长式的“家庭教育”成为成年人世界里最耗能的内卷,孩子苦不堪言,家长怨声载道,生活里充斥着焦躁不安,哪里还有快乐可言?</p><p class="ql-block">“破我执”第三就是破对个人虚名的执念。科级处级厅局级,中级副高正高级,主任总监总经理……级别或者职称成为成年人永不停止的追求,职场一辈子为了“升级”费尽心机,到头来疲惫不堪浑身伤病,本欲安享晚年,最终病魔缠身,呜呼哀哉。回头再看可以纵享“鲦鱼出游从容”之乐者,却是乡野之贩夫走卒下里巴人。所谓那些总是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不过是自己高看了自己,因为大多人在别人眼里连个屁都不是。真正的自信是既不盲目自大,更不妄自菲薄,永远以平视的眼睛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p><p class="ql-block">破我执第四就是破自己情执。所谓破情执,首先还是要破男女之情,世界上多少痴男怨女为情所困不能自拔,实际人在茫茫宇宙中又和那村头碾沟里匆匆忙忙爬来爬去的蚂蚁有啥区别?对我好心存感激,又对别人好那是他(她)精力充沛,看不惯了转身离去,怨憎会求不得何苦来?当然这里情字还有父母兄弟姐妹之亲情。比如有的人从小就被灌输了长大要对家庭负责任,对父母对兄弟姊妹要爱,要保证给他(她)们幸福,你自己是否幸福都还不能保证,然后一辈子扛着责任的大石头蹒跚前行,疲惫不堪,最终还是难以落个好,因为所有一味付出的结果最终就是被认为理所当然,然后情感的天平在这种理所当然中最终会失去平衡而倾覆。人之一生,白驹过隙,遇见是缘分,分别是常态,忧思怨念悔意不过是自我为难的沼泽地,一念放下回头是岸,轻松了自己,也明媚了天地。</p> <p class="ql-block">这样讲“破我执”显得很复杂,也有难度,实际“破我执”的不二法门就是“小我”。能做到“小我”就是一个快乐的俗人,当然如果可以做到“无我”,那就得道成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