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德国总督楼</p><p class="ql-block">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1999年开始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始建于1905年,落成于1907年,建筑风格为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先后为德国总督、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国民党驻青岛市长的官邸。</p> <p class="ql-block">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总督楼门前是一颗巨大的树,把整个楼都遮掩住了。</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设计,开始建造德国驻胶澳(即青岛)总督的住宅,称“总督官邸”。</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总督官邸建筑落成,民间称之为“提督楼”。</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年(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总督楼成为日本守备军司令居所。</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一年(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总督楼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官邸。</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将总督楼命名为“迎宾馆”,成为青岛最高级别的接待宾馆。</p> <p class="ql-block">德国总督楼的建筑风格为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德国风格建筑,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梁思成评价它是融合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p> <p class="ql-block">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一层的复原陈列展将原总督官邸服务用房、储藏设备用房、娱乐用房、隐匿石头山的房间进行了复原,扩建了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区,融入了数字展厅技术。</p> <p class="ql-block">一层大厅</p> <p class="ql-block">总督府一共有三楼加一个地下室,</p><p class="ql-block">一楼设有书房、会客室等,适合各种私人活动和重要议事。走进二楼,生活气息更加浓厚。这里有小孩子的玩乐区、母婴室、总督夫妇的起居室和阳台,装饰精致豪华,家具从中式到欧式。每个房间的空间都非常充足,连浴室都显得格外宽敞。</p> <p class="ql-block">这里每个房间的吊灯都是不一样的,窗户玻璃和墙壁,壁炉等细节都是做到精美不含糊。没有一个地方是马马虎虎的。</p> <p class="ql-block">图片下部是一福总督楼外貌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宴会厅,音乐厅,房间里一架博兰斯勒钢琴。</p> <p class="ql-block">总督夫妇卧室</p> <p class="ql-block">宽敞明亮的浴室</p> <p class="ql-block">宽敞舒适的房间,显示出主人的不凡身份。</p> <p class="ql-block">做工精细的红木家具</p> <p class="ql-block">一整排玻璃厨里的收藏品,单是这些材质做工精美的橱柜就价值不菲了,更不用说这些藏品,那更是无法估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影视室,用视频介绍总督楼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酒窖,在总督楼半地下室中部。是个典型的欧式酒窖。也是青岛啤酒青岛葡萄酒最早亮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总督楼油画</p> <p class="ql-block">这个钢结构玻璃阳光房可是有着一百十七年的历史,用的都是德产的钢材和玻璃。到现在还好的很,可见德国的工业水平那可不是盖的。</p> <p class="ql-block">圣弥厄尔大教堂,是青岛除了总督楼之外的又一个重量级欧式建筑。离栈桥景区很近。是来青岛游览不可错过的打卡点。</p><p class="ql-block">圣弥厄尔天天主教堂,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落成。总占地11480平方米。天主教堂平面呈十字形,教堂主体两翼,各耸一座尖塔,塔高56米,顶端各立有一个4.5米高的巨型十字架。</p><p class="ql-block">下图:教堂正面。</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澳地区,天主教势力也随之而入,1900~1902年,德籍神父白明德在曲阜路购地修建了第一座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1925年,正式建立青岛天主教区。1932年,天主教堂破土动工,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1934年10月,天主教堂落成。</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与花岗石结合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p> <p class="ql-block">圣母像</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以“圣弥厄尔”的名字命名。圣弥厄尔是《圣经》中记载的一位总领天神,他与魔鬼首领战斗,打败了魔鬼,保护了人类。按照天主教的传统,每建立一处教堂就要确定一名教会历史上的圣人作为主保,这位主保圣人的名字也就是这座教堂的名称。圣弥厄尔大教堂的名字是由维昌禄主教选定的。</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教堂,迎面就是大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可容纳千人,内部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穹顶绘以圣像壁画,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p><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和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内部装饰极其精美,彩色绘画玻璃窗,油画、塑像,以及法器等等,无一不是精细入微,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的白色雕花玻璃窗,令人炫目。</p> <p class="ql-block">跟着视频去看看整个教堂的内部,青岛,一百二十多年前曾是德国的租界,德国化了很大的心思要把青岛打造成模范租界。当时在德国的治理下,青岛的基础建设到现在还是很先进的,留下了一大批遗产,说起来这是中国耻辱,但现在青岛许多地方还在使用着当时德国留下的设施。如果青岛没有被德国做过租界,也不会有现在的青岛,这真是个奇怪的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