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里的颐和园十七孔桥

秋叶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东接东堤,西连南湖岛,全长150多米,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现存的最长的桥,因有十七个桥洞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每年冬至前后,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十七孔桥会迎来一年中最壮观的景象——“金光穿洞”。那一刻,夕阳的余晖恰好穿过桥洞,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照亮了桥身,也温暖了每一个驻足于此的心灵。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奇妙现象,更是颐和园给予世人的一份独特礼物,让人在赞叹之余,更添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下午四点我抵达颐和园东宫门。</p> <p class="ql-block">入园后走上东堤,左转穿过文昌阁前行。</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看随拍</p> <p class="ql-block">看到穿清朝服饰的女子和老外合影</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如果拍摄这张照片后,我立即快步上桥去岛上,也许就能拍到金光穿洞了。</p> <p class="ql-block">廓如亭位于颐和园新建宫门以南的东堤上,俗名八方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光绪时重修。与十七孔桥、南湖岛在空间上互相映衬。</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以为还没到时间,就拍摄日落景象</p> <p class="ql-block">上桥后才看到岛上栏杆旁聚集了众多拍摄金光穿洞的游客,还有不少人在那里直播。</p> <p class="ql-block">我也挤进人群拍摄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的冬至日也来过十七孔桥,天非常冷,拿手机的手指都冻僵了。</p> <p class="ql-block">广播里让游客别拥挤,防止栏杆倾倒。湖边一些地方都临时围起来了,不让走下去拍摄。</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北京雨燕主要栖息在廓如亭景区‌。廓如亭是北京市区雨燕分布较多的区域之一,最多时可达六七百只‌。北京雨燕喜欢在高大建筑筑巢,而颐和园的古建筑和仿古建筑提供了适宜的筑巢环境,同时水面上的大量昆虫也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p> <p class="ql-block">我旁边一个年轻妈妈告诉孩子:雨燕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雨燕回巢了,野鸭回窝了,我也得回家了。回城的公交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我被挤在车门口,乘到最近的地铁十号线赶紧下车进地铁站了,到家正好六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