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晓露</p><p class="ql-block">设备:红米note14+</p> <p class="ql-block"> 记录流年,记录美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4年11月5日,我来到了位于常州的焦溪古镇,这座古镇被誉为“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焦溪古镇依山傍水,连江通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舜过山为虞舜过化之所、季札躬耕之地,宋初形成村落,明清时期已臻繁华。商贾云集,文风灿然,素有“中医之乡”“府外关城”之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明清时期。古镇依河而建,因河成市,形制完整,风貌古朴,呈现“三河六街九桥十八弄”空间格局与街巷肌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尽显江南水乡韵致;黄石半墙、圈门锁巷包蕴南地北风特征。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街道,无不透露出一种宁静与和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古镇,一座座石拱桥静静地横跨在平静的河流上。河边种有各种树木,枝叶从上方伸展出来,遮挡住了天空的一部分视线,让画面充满了神秘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吸引着游客驻足欣赏这自然美景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古镇蜿蜒的河流穿镇而过,河的两岸时古老的建筑群落。这些粉墙黛瓦的房子沿着河岸排列着,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天空是清澈明亮的蓝色,几朵白色的浮云悠闲地漂浮其中,</span>高高低低的房屋和脚下的石板路共同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行人走在石板路上显得悠然自得、宁静祥和,仿佛时间在这里已经停滞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圈门出现于明中后期。焦溪地处三县交界,常遭匪盗侵扰,乡民筑圈门以自保。原有20余处,分布于街巷、桥梁、码头等处,昼开夜闭,保境安民,誉为“府外关城”。门券上刻有砖雕门额,门洞形态各异,多为砖石砌筑。民国时期被拆,现仅存圈门基石、柱洞等遗迹。此圈门系复建。</p> <p class="ql-block">黄石半墙</p><p class="ql-block"> 焦溪的黄石半墙在常见的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黄石元素,是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结果。焦溪地形低洼,易受暴雨涝渍之害,黄石墙防水、防洪功能好,优于砖墙,同时还有冬暖夏凉、防潮隔音、坚固防盗特点等特点。</p><p class="ql-block"> 黄石半墙是焦溪传统民居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焦溪大多数民居为黄石半墙砌筑,具有鲜明的“南地北风”的地域特征。建于清早期的奚氏进士厅、是家大院,清中期的鹤峰书院、承越故居,清末民初的强家弄、仇家弄、奚家弄、典当弄等处众多民宅,民国时期的老新街、北新街等街巷的房屋,均为典型的黄石半墙风格的传统民居。</p><p class="ql-block">黄石半墙采用当地产的大块黄石浆砌或垒砌而成,黄石砌得低者占墙体的一半,高者则直至檐下,远超常规建筑的石质基础或勒脚的功能。黄石的尺寸大小、形状均匀度及砌筑高度与其主人的家境及喜好相关。</p><p class="ql-block">受焦溪古镇影响,周边地区也存在着黄石半墙建筑,如附近的韩家村、高家塘、省岸、横沟、查家湾、横山桥城湾村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上述地区的黄石半墙砌筑工艺发生了一定变化,唯有焦溪古镇的黄石半墙工艺、石材、规模传承至今,成为常州地区乃至太湖流域中一大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美女在舞蹈</p>